查看完整版本: [-- 拥有一个共同的“家”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2003年02月 -> 拥有一个共同的“家”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马玉瑛 2003-02-25 00:00

拥有一个共同的“家”

第15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

拥有一个共同的“家”
马玉瑛
浙江温州,100多万外地务工青年前来创业。除了“打工挣钱”的最初目的外,他们也渴望学文化、学技能、了解并融入社会……进城务工青年团组织成为他们共同的家。
这个“家”究竟该怎么建?温州探索出种种行之有效的模式——
企业规模较大,团员青年人数较多的,实行单独建团。天宇锁业、荣光集团等2787家非公企业都采取了这种方式,占建团总数的91.28%。
企业规模较小,团员青年人数少,独立开展活动作用发挥不明显的,就根据自愿原则,实行“企业联合”、“村企联合”组建联合团支部。
以街道团工委为核心,以各类青年社区为延伸,形成社区团的组织网络,实现对包括非公有制企业青年在内的有效覆盖。五马街道团委就是浙江省首个居民区青年团的工作机构。
对进城务工青年来说,这个家极具吸引力。团市委公开招募志愿者讲师团,定期到企业授课,从安全常识到劳动技能,从文学艺术到历史知识,深入浅出的讲解,拓宽了青工们的知识面,提高了素质。短短3年,温州市建立各类培训学校(站、点)100多所,培训进城务工青年60多万人次。
各企业也纷纷开展文化建设。大虎打火机厂党团组织在青工中精心组织、积极开展了8小时之外的文体活动,足球队、体育节等成了企业的品牌,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虎牌文化”。温州晨光集团团总支专门添置了1000余册图书,建起科技图书室。红蜻蜓集团还创办了“团员之声”广播站,每天及时送上温馨的话语、播出舒缓的音乐,来自天南地北的年轻人彼此打开心灵,交流情感……


查看完整版本: [-- 拥有一个共同的“家”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