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踏访伊科边境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2003年02月 -> 踏访伊科边境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胡锡进 宋念申 2003-02-26 00:00

踏访伊科边境

第3版(国际)
专栏:记者亲历

  踏访伊科边境
本报记者 胡锡进 环球时报记者 宋念申
3月24日,记者应联合国伊拉克—科威特观察团(以下简称伊科观察团)邀请,首次进入伊科边境非军事区采访,近距离感受目前的紧张局势。
伊科陆地边界长200余公里,海上边界长40多公里。曾几何时,这里商旅不绝,一派繁荣,但海湾战争以来,它一直处于关闭状态,成为一条地地道道的“死边界”。沿边界两侧,联合国从1991年4月起设立非军事区,伊拉克一侧10公里宽,科威特一侧5公里宽。联合国5个常任理事国各派11名军事观察员,加上其他国家派出的,观察员总数目前为195人。记者首先采访的营地叫考尔军营,伊科观察团发言人加拉维克斯少校告诉记者,这里驻扎着一个孟加拉国机械化步兵营,他们是根据安理会决议于1993年部署在这里的。
24日上午是个大晴天,从非军事区的科方一侧,可以清楚地看到伊拉克南部边境的一角。记者乘车沿着边境线往西走,看到边境中线堆起了一堵3米高的土墙。据介绍,土墙的另一侧还有一条5米深5米宽的壕沟。科威特已经什么都看不到了,许多油井都被封了井口,围着铁丝网,稍远处还有一道与边界平行的高压电网。整个5公里宽的非军事区里一个人也看不到。而令记者惊奇的是,伊拉克一侧却依然透着生机。越过土墙的上方,记者看到一些起重设备,各种房子的屋顶,油田的大火炬依然在燃烧。记者惊叹那里的普通平民大难临头依然泰然自若。随行的观察员说,那边的一切看上去都很正常,就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一位孟加拉国籍飞行员对记者说,联合国的直升机一般只飞1000英尺,在那个高度上,能看到非军事区外科威特一侧美军的坦克,而伊拉克那边“什么都没有”,看不见部队。他说,不知道一旦战争打起来伊拉克如何对付美军的进攻。
边界的土墙附近有一条很窄的柏油路,中间没画线,也没路灯,伊科观察团叫它“月亮路”。沿这条路往东走30公里左右,记者来到伊科观察团的9号观察站。它有几排白色的活动房屋,周围拉了一圈铁丝网,外圈用混凝土构件做围墙,围墙外还堆了一堵在科威特随处可见的土墙。观察站里有7名军事观察员,联合国5个常任理事国各有一个名额。他们纷纷出来迎接记者,观察站里一时显得挺热闹。
观察站里有一座10来米高的瞭望塔,上面有一架高倍望远镜,来自英国的史蒂夫少校把记者们带上去。从高倍望远镜中看去,地平线上的几个小黑点立即变成了美军移动的坦克和军车。史蒂夫少校说,美军经常在靠近非军事区的地方搞演习,最近时离他们只有1公里。记者顺势问他对美英军队即将发动对伊战争的看法,他用外交辞令说:那可不是他能管得了的事,他的任务只是观察,而且再有一个月任期就结束。记者追问道:你相信你能干到你的任期结束吗?意思是没准等不了一个月美英就要动手,他又很机智地说:“我希望我能干满我的任期。”
一旦美军发动战争,如何保障伊科观察团的安全,记者们都对此表示关心。加拉维克斯少校说,观察团将目前的安全环境定为二级。他具体解释说,一级是正常,二级是有些不安全了,三级就要转移哨所,把观察员集中在一起;四级就要离开观察区,撤到科威特城内;五级最严重,观察团将中止使命,撤离驻在国家。这位身穿奥地利军服的发言人向记者表示,伊科观察团已经就当前局势制定了应急方案,在美对伊开战的情况下,肯定要把观察员撤离观察区。他说,观察团的使命是观察,没任务阻挡美军的坦克。(本报科威特城2月24日电)


查看完整版本: [-- 踏访伊科边境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