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为专家健康而忧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2003年03月 -> 为专家健康而忧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白剑峰 2003-03-31 00:00

为专家健康而忧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

  为专家健康而忧
  白剑峰
  近日,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专家韦加宁的事迹广为流传。他一生完成手术5万例,用一双手再造了千万只手。在42年的从医生涯中,他从未请过一天假。由于劳累过度,他不幸患上晚期胃癌。笔者感动之余,不禁扼腕痛惜:又一位专家累倒了。如果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多关心一点他的健康,也许就不会有今天的遗憾。
  韦加宁的妻子说,他的父母给了他一个好身体,可他整整用了一辈子,用得太狠了。他看门诊从来没有正点下过班,为了不上厕所,连一口水也不敢喝。他曾经六天六夜不睡觉,一个手术接着一个手术,有时在手术的间隙,倒在地上就睡着了。他没请过病假,并不是他不会生病,而是没有时间看病。即便是发高烧,他也不休息,他总是说:“明天那台手术,病人已经排队等了很长时间,万一停了,病人不知又要等多久。”就这样,韦加宁一点点地透支着健康,终于不堪重负,躺在病床上。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是我们许多优秀知识分子命运的写照。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光学专家蒋筑英因积劳成疾,43岁便与世长辞,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许多人士呼吁:多关心知识分子的健康,不要让英年早逝的悲剧重演。近年来,尽管有关部门对中青年专家给予了诸多特殊政策和关照,但似乎还远远不够。在不少单位,领导对专家们的工作条件考虑得较多,但对他们的健康问题却考虑得甚少。许多专家凭着无私奉献的精神,夜以继日地工作,身体状况日渐衰退,而作为单位的领导,只是一味表扬和赞赏,鼓励他们继续拼搏,号召向他们学习,而根本没有意识到他们需要“减负”,需要假期和休息。领导们只强调精神的价值,却忽视了健康的价值。于是,一些专家便如同上紧发条的机器,始终不停地运转,直至倒下。类似韦加宁这样的先进典型还有不少,他们的健康状况值得全社会反思:为何“先进”总是“先衰”?
  其实,保障职工的健康权益,是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的。对于普通职工,社会有义务维护他们的健康;对于高级专家,社会更有责任避免他们的健康受损,因为他们是属于全社会的宝贵财富。专家可以无私,社会不能无情;专家可以献出自己的节假日,社会不能鼓励他们一味牺牲休息权。我们既要建立严格的工作制度,也要建立严格的休息制度。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强制安排“忘我者”休假。当有人超负荷工作时,要有制度随时提醒,甚至“警告”。越是无私奉献者,越不能让他们透支健康,这既体现对先进者的尊重,也体现社会的价值导向。惟其如此,才能保护更多的人才,让他们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痛惜的泪水已经流得够多了,愿我们不再为“先进”的“先衰”而叹息。


查看完整版本: [-- 为专家健康而忧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