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如何让制裁变“聪明”——解读瑞典有关国际制裁的最终研究报告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2003年04月 -> 如何让制裁变“聪明”——解读瑞典有关国际制裁的最终研究报告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刘仲华 2003-04-30 00:00

如何让制裁变“聪明”——解读瑞典有关国际制裁的最终研究报告

第7版(国际)
专栏:

  如何让制裁变“聪明”
  ——解读瑞典有关国际制裁的最终研究报告
  本报驻瑞典记者 刘仲华
  4月24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再次延长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关于对伊拉克实行的“石油换食品”计划的控制权。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从而导致安理会通过有关决议,对伊实施全面制裁,如今制裁已经13年了。该制裁一方面起到了限制伊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等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使伊拉克人民蒙受了深重的苦难。而1996年安理会通过的“石油换食品”计划的实施就是对伊全面制裁的一种调整。
  联合国宪章授予安理会实施各类措施以确保世界和平与安全的权力。一般当和平受到威胁时,安理会首先考虑实施非武力的制裁。瑞典国务秘书汉斯·道格伦指出,“制裁是安理会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手段”。如果制裁有效,安理会的权威将大大提高。长期以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对一些特定国家实施制裁,起到了制止武装冲突,推进地区和平的作用;但另一方面,全面制裁也造成了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使弱势群体深受其害;还有一些制裁的实施,包括那些有实质内容的经济制裁,往往效果不大或没有,甚至被制裁国肆意违反联合国决议,绕道而行。
  因此,如何使制裁变得“聪明”——既有效又人道,是近年来国际社会一直在思考的问题。1999年开始,联合国先后委托瑞士、德国和瑞典等国牵头对这个问题进行专门研究。2001年底,瑞典邀请了海内外120多名著名专家学者组成研究小组,由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皮特·瓦伦斯廷教授领导,对“聪明”制裁进行了全面研究,并于今年向联合国提交了有关“聪明”制裁的最终研究报告。
  据瓦伦斯廷介绍,所谓“聪明”制裁,就是把有限的制裁范围和制裁重点放在特定主体上,如统治阶层、官方机构、经济实体或个人。其手段包括:金融制裁、冻结财产、武器禁运、航空管制、旅行限制、外交制裁、特定领域的如石油或钻石贸易制裁等。全面制裁与“聪明”制裁的区别在于:前者并没有过多考虑制裁的负面影响,而后者则时时监测以保证制裁目标没有偏差。相对“聪明”制裁,全面制裁往往打击面过大。如对伊拉克长达10多年的全面制裁,导致伊药品短缺、商品稀少,导致人民的反美情绪。这与实施制裁的初衷相反。
  “聪明”制裁的执行需要强调以下几个问题:1.加强联合国秘书处在执行制裁中的角色;2.加强有关成员国参与实施制裁的愿望与能力;3.提高制裁的精确度,并应对被制裁方的报复措施。为使制裁达到效果,联合国成员国和联合国有关机构必须紧密合作,同时采取行动,包括使有关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与各成员国的法律和司法制度之间协调一致;在成员国中建立有效监督机制,包括边境、机场检查、银行系统的跟踪等;对于那些没有监督能力或不想进行监督的成员国要提供帮助;为应对被制裁国家的报复措施提前准备;支持那些参与制裁的合作者;将有关制裁效果的情况及时反馈联合国秘书处和安理会,以进一步提高制裁效果等。
  另外,“聪明”制裁还特别强调对人道主义危机的评估:如被制裁国的经济状况、公共健康、食品安全与营养、医疗服务、饮水和卫生设施、环境、教育、弱势群体、基础设施、社会秩序与管理、人道援助等。
  最后,瓦伦斯廷指出,不管是“聪明”制裁还是全面制裁,都不应作为一种干涉别国内政的工具,而应在尊重国际法的基础上进行。只有联合国安理会才有权作出最终裁决。(本报斯德哥尔摩电)


查看完整版本: [-- 如何让制裁变“聪明”——解读瑞典有关国际制裁的最终研究报告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