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抗击非典 让我们共同面对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2003年04月 -> 抗击非典 让我们共同面对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阎晓明 王建新 赖仁琼 2003-04-30 00:00

抗击非典 让我们共同面对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热点解读

  白衣战士们日夜奋战在抗击非典第一线,而在他们身后,父母、爱人、患者乃至社会的倾情支持,成为他们奋勇拼搏的坚强后盾。本报记者从中采撷了一抔心语、一声叮咛、一段祝福……献给广大读者,请看——
  抗击非典 让我们共同面对
  本报记者 阎晓明 王建新 赖仁琼
  编者按
  连日来,本报一线记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采写了一篇篇感人至深的通讯,展示了战斗在抗击非典第一线的白衣战士们恪尽职守、舍生忘我的高尚情怀和赤诚奉献的精神。
  今天推出的这篇通讯,将我们带进又一个精神世界,去感受英雄儿女们身后默默的牵挂、深深的关爱和不竭的力量源泉——父母的殷殷嘱托、爱人的深情鼓励、患者的真诚感激、社会的真情关爱……一句句质朴无华的话语,一个个深切感人的故事,从不同侧面真实地记录着人们在突如其来的灾害面前迎难而上的共同心声和足迹,中华民族众志成城、团结奉献、科学求实、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就这样汇聚。对此,我们将永远不会忘记。这一种历经磨难铸就的坚韧品格和伟大的民族精神,将激励感召我们战胜疫病,夺取最后胜利!
  不知不觉中,2003年的春天就要过去了。往年的这个日子,在玉兰花淡淡的清香里,李柯勇总会和妻子漫步在醉人的春风中,尽情享受大自然宜人的美景。今年的春天,玉兰花的清香依旧,而漫步的人群中却没有了他们的身影。李柯勇的妻子——一位年轻的大夫,上了抗击非典第一线。
  这个春天,在北京,医务人员承担了战士的责任。他们的亲人,他们的朋友,他们的同事,他们救治的患者,整个社会都在关注着他们,都在牵挂着他们,都在深深地祝福他们……
  “你不去救治病人谁去”——父母的殷殷嘱托
  这是一位父亲,地坛医院抗击非典一线护士小黎的父亲。这是深明大义的父亲对女儿的殷殷嘱托:“在接到任务的时候,孩子给我打了个电话,她在电话里哭了。这孩子是家里的独生女,平时胆子就很小。我告诉她,疫情出现了,医护人员责无旁贷,首当其冲,你不去救治病人谁去救治病人?我相信科学的防护、严密的隔离会最大限度地保护好你们。”可是,谁又知道,这位坚强的老人患有心脏病,曾经做过心脏支架手术。
  这是一位母亲,佑安医院放射科主任、副主任医师王薇的母亲。这是70多岁高龄的母亲对女儿的深深牵挂:“你一定知道你70多岁的母亲现在最担心的是什么。自3月12日佑安医院接收第一位非典病人以来,你和你的同事们就没有休息过,每天都要为几十位患者做CT、拍胸片,又‘吃’射线又‘吃’病毒。我实在担心你的身体。可每次打电话,你总嫌我瞎操心。你说:‘临床的医生、护士天天接触病人,喂药喂饭,端尿倒屎,随时承受着病毒的袭击,科里的年轻医务人员哪一个不是独生子女、父母的宝贝?我比他们大十几岁,更应该多干些。’我也曾经是医务人员,当然知道,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治病救人即使是赴汤蹈火也义不容辞。请相信,妈妈是理解你的,并且会全力支持你。中央已经把抗击非典摆在了第一位,又提出要保护医护人员的健康,祖国和组织的关爱胜似母亲。放心干吧,我的孩子,我会当好你们的后勤。祝愿祖国赶快控制非典,祝愿你和你的战友们平安,祝愿非典病人早日康复。这是千千万万母亲的心声。”
  这是另外一个家庭,有丈夫的坚强,还有儿子对母亲的深情:4月21日下午,48岁的北京市第二医院的一位主管护师要求调到“非典抢险队”的申请批了下来。当天下午,医院领导通知了她的爱人林先生。林先生依次与自己的岳父和上大学的儿子通了电话,字斟句酌地向他们转达了这个消息。有多年党龄的老岳父对女婿说,他支持女儿的选择,但转告女儿一定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儿子当下就在电话里嚷了起来:“我可就这么一个妈啊!”林先生的眼前一下子就出现了泪眼婆娑的儿子的身影,他告诉儿子:“你妈说了,现在病人有难,医护人员冲上去是天经地义,这是职业道德,就跟士兵在战场上不能当逃兵一样!要是谁都不肯冲上去,这病早晚会传染到自己身上!”儿子在电话那头哽咽着同意支持妈妈。晚上,难以入眠的林先生给一家报社打电话,感谢大家对医护人员的肯定,他说:“让我们一起祝愿他们平安,祝愿我们早日控制非典病毒。”
  “我是她的精神支柱,同时她也是我的精神支柱”
  ——爱人的深情鼓励
  李柯勇是新华社的一名记者。他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工作的妻子就在治疗非典的第一线工作。李柯勇这样描述自己的感受:对这一点至今我都难以置信。自4月7日至今,我们已有近20天没见过面了。那时窗外的杨树还垂着暗红的杨花,而今已是绿满枝头了。
  回忆起这难忘的20天,李柯勇缓缓地说:“11日是她最艰难的时候,她所在的急诊内科病房将要改辟为非典专用病区,她面临着一个选择:要么申请调到其他科室,要么留下来每天和非典患者接触。‘我怎么办?’她问我,其实她有理由离开,因为她并非呼吸疾病和传染病的专业医生。而我,自然盼着她尽早远离传染源。可是她十分犹豫,她说:‘我就这么走?这就是临阵脱逃,那多丢人?’我承认当时我很自私,我对她说:‘这种时候还怕丢人?我可不希望没有老婆。’可她还是拿不定主意。最后我都急了:‘这事有什么好犹豫的?要么走,要么留,你决定就是了。’她在电话那头哭起来,责问我:‘你怎么这种态度?’然后就挂了电话。
  我很内疚。过了一会儿,又打过去向她道歉,然后说:‘要我决定,我还是首选让你离开。但是情况究竟怎样你比我清楚,你怎么选择我都支持,走了当然好,但是你要想留下我也同意,因为我感到骄傲,我老婆很勇敢。那你就不仅是我老婆了,而是英雄啦!’她笑了。14日,她正式成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5名专治非典的医生之一。
  其实,不光我担心她,她也对我放心不下,因为我这次出差恰好是去广东。临走前,她坚持让我带上板蓝根和阿奇霉素。‘不是说板蓝根不管用吗?’我问。‘管它管不管用,你先吃着吧。’她说。我想说的是,仅仅是出于对她的爱和尊重,她的非典预防建议我都照办了,明知可能没什么用。
  事实证明,我并没有被传染,妻子也没有出现任何异常,但她仍身处险境之中。有天晚上,她在电话里又哭了,当然除了累也没更多缘由。‘就是想哭。’她说。我不知道说什么好,只能告诉她,这两天北京又凉了,要多穿点衣服。我知道,我是她的精神支柱,同时她也是我的精神支柱。我想,只要有像她这样的一群人战斗在第一线,我们战胜非典就有希望。”
  从李柯勇娓娓的叙述中,我们感受到他对妻子的深情。采访结束时,我们得知,李柯勇的妻子刚从一线撤下来,正隔离休整,而作为记者的李柯勇,又投入到了采访非典防治的紧张工作中。
  “真希望非典赶快被击败,让姑娘们可以回家”
  ——患者的真诚感激
  一位署名“真心”的非典患者给地坛医院留下一封信,他说,他以一个正在医务人员的悉心照料下走向康复的患者身份,用感谢信这种最淳朴的方式表达着他的感激:
  “带着无法工作的遗憾和对家人、对同事的无法排解的担心和巨大压力,我住进了地坛医院。因为工作需要,接近我的医护人员都穿着隔离衣,我无法看清他们的脸,只能从声音和肢体语言来判断,他们是那样和蔼可亲,不是亲人,胜似亲人。20天过去了,我和他们朝夕相处,心中越来越重的感激之情不吐不快。医护人员的崇高医德、敬业精神、无私奉献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我。我们本是陌生人,但一旦成了医患关系,他们就对我们悉心照料。多少次,高烧的我,昏昏沉沉中听到医生的问候,我立即能分辨出是那位值班的蒋大夫。已经48小时了,他还在值班,真让我们过意不去。可蒋大夫却说:‘千万别这么说,你也是为工作才生这病的。’多么朴实的语言!我们的病需要常拍胸片,X光室的大夫几乎天天推着沉重的透视机到各病房专门为病人拍片,他们为此多照射了X射线,也毫无怨言。他们态度可亲,当我表示歉意时,他们还安慰说:‘又不是为你一个人拍,看到你的胸片一张比一张清晰,一张比一张好起来,不知能鼓舞多少人。’这是何等崇高的医德!谁说这是信仰真空的时代?在抗击非典战斗第一线,医护人员表现出的是人性最初的光辉,是德,是信仰,是精神。我要说,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在所有医护人员中,我最心疼的是我们的白衣天使——护士,她们都被罩在防护服里,但我仍能从她们娇小的外型和稚嫩的声音判断出她们才20多岁,在家可能还是娇娇女,可是她们在护士长的带领下,工作井井有条,态度亲切可人。她们承担了大量繁杂的超负荷的工作,看到她们眼镜下汗湿的双眼,看到她们因为劳累倒在地上,看到她们因为压力太大而痛哭,我的心也在为她们哭泣。我真希望自己早日康复,真希望这非典病魔赶快被击败,让姑娘们可以回家,可以放松,可以过正常的生活。我渴望看到她们的本来面目,不是罩在防护服下的样子,我渴望知道她们的名字,渴望了解她们,成为她们的朋友,我祝愿她们一定会好人好报。大部分护士我叫不出名字,但她们都一样耐心、温柔,不仅完成医疗护理任务,还尽量排遣我们因亲人无法看望而产生的痛苦。当我情绪低落时,她们总是在第一时间赶到,送来安慰;当我为家人、同事紧张时,她们和我一天天扳着手指数,潜伏期又过去了一天,你挂念的人没有发病,放宽心,他们会没事的。看着她们忙碌的身影,即使不与她们交流,我也觉得安慰,觉得她们很美,觉得她们是真正的白衣天使。当清晨,我们被鸟鸣声叫醒,第一个进入病房的就是护士,她们来为我们测血压、抽血,要知道,她们刚刚抢救了一位病人,一夜没合眼。多么可爱的姑娘,是什么支撑着她们娇弱的身躯?是职业精神,是爱心,是责任心。
  我的思绪如潮水般无法收敛,太乱,但出自真心。我由衷地感谢地坛医院的全体职工,特别是战斗在第一线的医务人员。在抗击非典的特殊战斗中,特殊的时间造就了一批特殊的中坚分子,为我们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人民家庭幸福保驾护航。”
  “我们与你们同在”——社会的真情关爱
  春天的北京,正承受着病魔的伤害;北京的春天,正涌动着感人的热流!
  在西城区214中学,已经放假的学校里却仍有一个孩子在上学,这个初三学生的母亲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为了解除医护人员的后顾之忧,学校决定为这个孩子单独授课,多位不同科目的老师轮流为这名学生辅导。中午时,老师还为孩子准备了可口的饭菜。北京166中学致信防治非典一线的学生家长说,现在学生们虽然都在家休息,但学校对孩子们的关心却没有放松,学校有老师专门组织他们的学习和活动,班主任老师更是一天一个电话,关心他们的生活、身体和精神状况。如果你们还有什么不放心,就请打个电话过来,我们将竭尽全力帮助解决。朝阳区教委近日做出决定:为了让在非典一线工作的医护人员不为孩子分心,今年上幼儿园、入小学和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的一线医疗人员子女要确保进入优质的幼儿园、小学和初、高中。
  在这个春天,社会关爱着面对危险的白衣战士,各界纷纷捐款捐物支持战斗在防治非典第一线的医务人员。4月20日下午,北京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向战斗在非典防治一线的首都医务人员捐赠了100万元中国移动通信手机充值卡。4月25日,我国著名的电脑制造商联想控股有限公司及下属子公司联想集团有限公司、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宣布联合捐赠1000万元人民币,慰问奋战在抗击非典第一线的全体医务人员。4月27日,北京英才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兰春和总经理杨英夫妇亲手将一个存折交给北京市代市长王岐山。杨英激动地说:“今天刚好是我的生日,这100万元本来是我先生用来给我买车的,我们决定不买了,把它捐给奋战在防治非典第一线的白衣战士。”截至4月27日,北京市已接收到7000万余元社会捐资和物资。这些捐款捐物将优先送到防治一线的医务人员和家属手中。
  莘莘学子心中牵挂着奋战在一线的可敬可爱的医护人员。4月25日上午,北京大学研究生会8位同学前往北医三院,慰问奋战在抗击非典第一线的医务人员,将鲜花和慰问信亲手呈送给可敬的白衣战士,并给他们带去了全校师生的问候:“当祖国遭受非典灾害的突袭时,当人民惊恐于非典的阴霾时,你们——伟大的白衣天使、生命斗士,毅然抛开个人安危,奔向抗击病毒狂潮的第一线。这是天使之爱!无私、纯洁、伟大……你们并不孤独,我们与你们同在,我们年轻的心正和你们的节奏一起跳动。可爱、可敬的白衣天使们,你们用生命谱写的英雄赞歌必将响彻整个神州大地!你们用热血和青春树立起的丰碑必将矗立在人民心间。”
  党和政府非常关心战斗在抗击非典一线的医护人员,要求采取果断措施减少医务人员的感染,许多领导亲临一线医院,看望医护人员。4月26日,北京市委、市政府发布《关于保障医务人员全力以赴做好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的若干决定》,出台了九项具体措施,从医务人员的休整、防护、营养补充、子女上学等各个方面,解决他们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保障他们全力以赴地投身抗击非典型肺炎的工作。
  “非典是一定能够战胜的”——护士的请战激情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前进的道路上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中华民族历经种种磨难,铸就了愈挫愈奋、坚韧顽强的伟大民族精神。只要我们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同舟共济,非典这个巨大的自然灾害就像其他困难一样,一定能被我们战胜。
  让我们用北京市丰台区长辛店医院护士郝艳梅写给医院党支部的一封《请战书》作为本文的结束:
敬爱的党支部:
  在党和国家的危急时刻,我愿意放弃舒适、安逸的工作,投身到与“非典”做斗争的一线战斗中去。
  我刚听说我院被定为收治“非典”病人的定点医院时,心理也曾经恐慌过。但是从近些天的媒体报道中了解到我国的疫情还是比较严重的,形势是严峻的,尤其是听了各级领导的动员报告和有关专家讲解消毒隔离措施,我已经消除了恐惧心理。只要作好防护,严格按照消毒隔离去做,“非典”是一定能够战胜的。我作为一名正规护校毕业的护理人员,又是一名争取入党的积极分子,我决心在这场“战役”中不当逃兵,积极要求参加到一线战斗中去,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迎接党和人民对我的考验。如果我牺牲了,请追认我为共产党员并照顾我的女儿。
  此致敬礼
郝艳梅
2003年4月16日(附图片)
  中日友好医院27岁的儿科护士张苗(右一)宽慰护士长:“不要为我担心,我会完成好任务。”夏勇摄


查看完整版本: [-- 抗击非典 让我们共同面对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