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我们要使古老的高原面貌全新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56年02月 -> 我们要使古老的高原面貌全新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钟成亮 1956-02-23 00:00

我们要使古老的高原面貌全新

第2版()
专栏:

我们要使古老的高原面貌全新
贵州遵义县红星农业生产合作社主任 钟成亮
提起我们贵州这个地方,大家就会想到“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这几句话,意思是说:贵州省自然条件很差、人民生活很苦,是一个非常贫困和落后的荒僻高原。是的,贵州省确实有过这样的情况,但那是旧中国时代的情况,现在已经大不相同了。解放以来,贵州农民在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不断改进耕作技术,不断向自然灾害进行斗争,使得这个高原地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低不平的田地里,逐渐长满了丰盛的庄稼,少吃缺穿的农民们,逐渐有了丰衣足食的生活,全省出产的粮食不单是够吃够用,并且已经开始有余粮运到外地,支援国家建设。这是多大的变化啊!我们红星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社员和全省农民兄弟一样,在促成这个变化中贡献了自己的一分力量。现在我们还正在热情地劳动着,要把自己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更加富裕。
红星农业生产合作社是在同自然灾害不断斗争中成长壮大的。1952年,我们开始成立了一个包括7户人家的互助组,就在这组织起来的第一年,我们经受了一次严重的考验。大家知道,我们这里大部是坡地梯田,是“经得起十天涝,经不起十天旱”的地方,这年夏天却有60多天没有下雨,灾情很严重。但是,这并没有吓住我们,旱象一露头,组员们便一齐出动,有的用水桶担水,有的用水车车水,抢救庄稼。旱的时间长了,水量越来越少,水位越来越低,怎么办呢?我们便把水车接起来,一道、两道,一直接了13道水车,还是把水车到了田里。经过像这样的几十天战斗,全组84亩地不仅没有一亩受灾,并且全部获得丰收,总产量比前一年增加了49%。组外单干农民和我们地界相连的田地却只有三、四成收。这不单鼓舞了社员的生产情绪,也给了社外农民很大的启发。他们开始相信组织起来的力量,要求参加互助组。第二年,我们互助组便扩大了两倍多。1953年虽然又是40多天没下雨,我们22户社员的总收入还是比1952年增加了二成多。秋收以后,互助组转社的时候,已经是47户了。合作社成立后,人多力量大,事情就更好办了,在1954、1955两年中,旱涝灾害还是不断发生,新社员的比重也逐渐增大,而我们的产量也还是年年上升。1955年我们96户社员的600多亩土地,每亩收粮食平均700多斤,比过去产量增加一倍。
经过以上几年的发展,社员们已经感觉到低级社有些不够劲,便有人想办高级社,去年秋收以后,转高级社的声浪越来越高,社里便根据群众意见讨论转高级社的问题。不知消息怎么这样灵通,我们刚开始讨论,社外群众便嚷起来了,他们说:你们是毛主席领导的,我们不是吗?你们要走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不招呼一声呢,我们也要走!他们有的直接提出入社要求,有的托亲拜友请人说情要求吸收他们进来。那知吸收这批还有那批,就像江里的浪涛一样,一浪赶一浪。不光是本乡农民要入社,外乡的也来了,不光是个体农民要入社,有些小社也想并进来,我们的办社计划一次又一次地被打破。后来实在没有办法,乡支部研究后便决定把全乡所有个体农民和农业合作社全部合并起来,成立一个1,555户的高级社。这样一来,乡里的问题解决了,外乡要求入社的400多户农民只好劝他们回到自己乡里再组织一个社。
当我们把自己的计划报告区委的时候,问题又出来了,区委怕我们摊子太大办不好,只批准我们办300户的社。上级不批准,群众还直是要来,怎么办呢,社干部真是左右为难。大家一商讨,这怎么能行呢?于是又派代表到县委、地委去请求,县委,地委问明情况后,对代表们说:好吧,满足你们的要求,你们认为能办就办吧。11个代表得到这个答复后,高兴得一夜也没睡觉,回来传达后,全乡农民个个都喜欢得眉笑眼开。
就在这个时候,毛主席初步提出的关于农业发展的17条意见也传达到了乡里,群众情绪更高了,我们便召开了400多人的积极分子大会,讨论转社,并根据17条意见制定了我们社的今后7年发展规划。我们计划在7年里,把全乡范围内50,000多亩土地全部利用起来,除现在已经耕种的12,000亩外,再开荒5,000亩,其余分别划为牧场、桑园和各种林地;把东零西散的人家按生产队合并成16个居民点,每处都安上电灯、电话、广播筒,并设立一所民校,全乡办一所小学附设中学班,此外要修建小型水库和发电站,电力除用作照明外,并用来开设碾米、榨油等加工厂;把旱地逐渐变为水田,主要农作物——水稻的产量,提高到每亩1,374斤,再加上经济作物、畜牧业和各种副业收入,到了1962年,每个农民除收入2,500多斤粮食外,还可有近400元现款的收入,比现在又增加了好多倍,当然和“人无三分银”的时候更不能相比了。
这个计划是不是冒进了呢,指标是不是太高了呢?也有人提出过这样的问题。我们肯定地回答说:不冒进,也不高。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办法实现这个计划。贵州省生产潜力是很大的,这里地势虽然较高,但是大部地区全年雨量都在1,000公厘以上,气候也很温暖,很适合水稻生长。过去贵州人民生活所以贫苦,主要是在国民党反动政府和地主阶级的剥削压榨所造成的,几年来的事实证明,只要能够消除灾害,改进技术,不断增强地力,粮食产量的逐步提高是完全可能的。我们现在正在修建3座水库,今年就可保证7,000亩水田干滥无忧,离我们这里不远有个磷矿正在开采,我们今年准备购买120吨磷肥在稻田中重点施用,自然肥料也要从去年每亩1,200斤增加到3,000斤,再加上其他技术改革,今年每亩水稻的产量就将提高到729斤。1957年,我们计划养猪两万头,开始养一部分蚕,猪屎蚕粪,都是上等肥料,那时每亩地共可施肥5,000斤,全社施用的磷肥也要增加到两万吨,部分土地可以使用双铧犁耕种,这样便可把产量提高到910斤。以后每年都照这样不断改进技术,消除灾害,根据我们的计划,到1962年便可达到1,374斤。
有些社员还嫌这个指标有些低了,他们说:1953年那2亩丰产地每亩不是收了1,020斤吗?那时每亩才施肥1,500斤,其他条件也都没有现在这样好呀。社员刘银章更拿他多少年前一个丰产故事来说明这个指标不算高。他说他过去种地主20多亩地,有一年遇到大旱,无法全种,便把人工和粪水都集中在3亩地里,结果这3亩地收了3,600斤。经他一提,大家都说:高额丰产的事例过去是有过不少的,不过没人去研究推广罢了,现在有共产党领导,只要大家努力,就会普遍的超过这个指标哩。
真的,自从订了规划以后,社员生产建设的劲头更大了。过去这里有句俗话叫做“妇女下田、大旱三年”,大旱三年是假,如果谁家妇女下田,就有人背后说怪话,耻笑她抛头露面。现在不管男女老少都在一起做活,再也没有人耻笑了。由于社员们热情地劳动,我们的小水库已经修好了两个,发电站在4月份便可开始发电。
我们红星社一天一个样子地在变化着,整个贵州高原也是一天一个样子地在变化着,不久的将来,这个古老的高原将变得面貌全新。
 (张克记)


查看完整版本: [-- 我们要使古老的高原面貌全新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