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马林科夫在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上的发言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56年02月 -> 马林科夫在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上的发言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56-02-23 00:00

马林科夫在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上的发言

第5版()
专栏:

马林科夫在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上的发言
同志们!在中央委员会的总结报告中,尼·谢·赫鲁晓夫同志对苏联人民在第十九次党代表大会以后这个时期中在我们共产党久经考验的领导下所做的巨大的建设性的工作进行了总结。这些总结表明,苏联无论在国际事务中,无论在国内事务中都取得了新的成就。
在国际方面,苏联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所有人民民主国家紧密合作,在保卫和巩固和平的崇高事业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苏联所一贯执行的发展同各国的联系和和平关系的方针,是过去几年的一个特点。各国人民都看到苏联在巩固世界和平方面的积极活动。苏联以实际行动鲜明地、令人信服地表明,它的整个外交政策都是严格地遵循着列宁关于不同社会结构的国家和平共处的原则的,苏联的和平倡议和一贯执行的和平政策,使苏联和整个社会主义阵营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有了很大的巩固。
在国内生活方面,过去时期的特点是:国民经济的新的高涨和苏联人的物质福利的提高,由于共产党所进行的巨大工作,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实力增长了。苏维埃社会在精神和政治上的团结一致以及苏联各民族的兄弟友谊更为加强了。苏维埃的法制和社会主义民主巩固了。
在尼·谢·赫鲁晓夫同志的报告中完全有根据地指出,在总结的时期中,党中央委员会的政治领导表现出应有的高度水平,党正确地解决了国家和党的建设的问题,用列宁的方针干练地领导了国家。
关于第十九次党代表大会以后这一段时期的国民经济发展的总结,证明了苏联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继续处在资本主义国家从来没有过的水平上。苏联的国民经济正在不断地高涨,这种高涨是以实现和平建设计划作为基础的。
共产党遵循着我们的领袖和导师弗·伊·列宁的指示,始终不渝地执行着把苏联变成一个先进的和日益壮大的工业国家的政策。苏联所获得的成就确实是巨大的。
我们应当把这些成就归功于我们党和党中央委员会对尽一切力量发展重工业的经常的关怀。重工业是发展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和进一步提高苏联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福利的基础的基础。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总路线。
实施消除国民经济中许多最重要部门无人照管的具体措施的纲领、保证社会主义建设各个方面技术进步的方针、实施提高农业的重大措施——这就是过去几年的特点。
党为了争取迅速和全面地提高社会主义农业和畜牧业展开了全面的有目的的斗争。揭发重大错误和认真改进中央和地方对农业的领导、一贯地和正确地实施集体农庄和集体农庄庄员物质利益的原则、坚决消除这方面的缺点,所有这一切都已经得到良好的结果,并且毫无疑问地会在短期间内消除农业的落后现象和保证农业的急剧高涨。
尼·谢·赫鲁晓夫同志在总结报告中不仅对已经走过的道路进行了伟大的总结,而且还阐明了我们党和苏联人民所应解决的那些最重大的任务。
报告中指出了进一步加强共产主义物质技术基础的道路,提出提高我国生产力的主要任务,阐明党对进一步提高苏联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最重要的措施。报告中对于两个制度的和平共处、关于现时代防止战争的可能性、关于不同的国家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形式等问题所提出的原则性的论点,完全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说,是在新的、现代环境中创造性地运用了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
至于党内生活,毫无疑问,全党极其满意中央委员会在报告所谈到的时期内所采取的那些重要的措施,这些措施的目的是坚决消除在党的生活和党的领导方法方面所存在的严重的不正常的状态,保证忠实地执行列宁所制定的党的领导和党的生活准则的原则,严格遵守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集体领导。大家都懂得,中央委员会所执行的反对同马克思列宁主义精神背道而驰的个人崇拜的坚决方针,有着多么巨大的原则性和重要性。
总结报告正确地着重指出,个人崇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说的歪曲。这种歪曲不可避免地会贬低党和党的领导中心的作用,会压制党员群众的创造性积极性。没有必要来证明,削弱、尤其是取消集体领导方法,歪曲马克思主义对个人作用的理解,个人崇拜,所有这一切造成了不容分辩的个人决定和专断,在一定时期内给领导党和国家的事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只有依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科学基础的中央委员会的集体的政治经验、集体的智慧才能保证对我国共产主义建设的正确领导,才能保证党的队伍牢不可破的团结。
我们党的强大有力是因为它的队伍的团结一致,是因为它同人民有密切的联系。我们相信我们的制度的巩固性和优越性,因此大胆地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对我们党来说,最主要的是人民的利益。其余的一切都应当服从这一点。中央委员会的功绩是,它遵循列宁主义的原则,为了我们的共同事业,揭露不管是谁所犯的错误,不顾情面地、坚决地、正确地纠正任何犯这些错误的人。
不仅是我们的朋友,就是我们的敌人也懂得,我们党的队伍的统一和党的领导的统一,对共产主义建设事业的命运有怎样的决定性的意义。
苏联的敌人时刻梦想共产党的队伍和它的领导涣散。但是,他们想使我们的人当中发生分歧的这种指望总是遭到悲惨的失败。大家知道,帝国主义者对于我们党和人民的死敌贝利亚寄予很大的希望。帝国主义的这个大代理人和他的同谋者被揭穿这件事,是党和它的集体领导的一个重大的胜利。党把自己的队伍更加密切地团结在中央委员会、我们的党的集体领导的周围,党正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旗帜下引导苏联人民走向共产主义的伟大胜利。
就在现在,笼罩我们代表大会的、真正布尔什维克式的、以列宁主义原则为基础的、党的团结一致的气氛,使得我们每一个人产生朝气勃勃的精神和信心。(暴风雨般的掌声)
毫无疑问,党正在胜利地解决它所面临的任务,并且满怀信心地引导国家走向新的胜利,以增进苏联人民的福利和幸福。(经久不息的掌声)
电气化是劳动生产率
提高的最重要条件
同志们!苏联主要经济任务的解决,要求今后大大扩大生产,而生产的扩大首先要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急剧提高。
在总结报告和提交代表大会的关于第六个五年计划的指示草案中,党中央委员会完全根据伟大的列宁的指示,一再地着重指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任务目前具有十足的决定性的意义。要想在经济上超过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必须把生产量增加几倍,而在数量上增加劳动力只能在这方面起很小的作用。就在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产量的增加有85%要由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来保证。
和不断扩大生产同时,经常地、迅速地提高劳动生产率,是最大限度满足苏联人民不断增长的需要的主要方法,同时也是在产量上达到按人口平均计算超过美国的指标的主要手段。
争取更高的劳动生产率的斗争,是我们同资本主义制度实行和平经济竞赛的主要内容。新的社会制度的优越性应该在竞赛的道路上胜利地显示出来。
社会主义阵营同资本主义阵营的和平共处,就是两个世界性社会制度的经济竞赛。这种竞赛的结果最终将解决全人类的历史命运。我们坚信,在这个伟大的历史性竞赛中,社会主义将取得胜利;这种坚定信念的依据是,以生产资料社会所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的经过科学论证的优越性,这个社会是同剥削现象、种族的不平等和阶级的不平等毫不相容的,并且能够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劳动群众的要求。
马克思列宁主义教导说,社会主义在这个竞赛中取得胜利的经济基础,在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能够保证比资本主义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的水平。现在,下面这个列宁主义原理的全部意义空前充分地显示了出来:“资本主义可以被彻底战胜,而且会被彻底战胜,是因为社会主义能造成新的更高得多的劳动生产率。”
(列宁全集第29卷第394页)历史发展的整个进程完全证实了这一出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性,这一理论是列宁在我国经济上遭到最惨重的破坏和劳动生产率的水平最厉害地下降的时期大胆提出来的。
自从我国人民在人类社会的历史上第一次完成了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着手建设社会主义以来,已经过去了三分之一的世纪多一点的时间了。谈到这里,不能忘记苏联人民在过去的短短的历史时期中为建设社会主义社会而进行创造性的建设工作时所处的环境。国家经过第一次帝国主义战争已经疲惫不堪。年青的苏维埃共和国被迫对国内战争时期武装支持旧制度的14个资本主义国家干涉军作了流血的斗争,这就给我国的国民经济带来了更大的破坏。我们大家对于我们祖国历史上的最艰难的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都是记忆犹新的,当时由于法西斯德国的入寇,我们的工业、农业、运输——整个国民经济遭到了极大的损害。
就在这样显然不利的条件下,我们新的社会制度显示出:它有能力保证比工业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有更快的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速度。
现在,苏联的劳动生产率增加到了1913年水平的八倍。在这段时期中,美国的劳动生产率增加到二点二倍,英国增加到一点四倍,法国增加到一点七五倍。
可以说,俄国在1913年的劳动生产率水平是很低的,苏联所达到的高度增长速度是不足为奇。实际上,在1913年,俄国的劳动生产率只有美国的九分之一,英国的四点九分之一,德国的四点七分之一,法国的三分之一不到。但是苏联的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已经达到了这样的程度,现在我们在劳动生产率的水平上已经使英国和法国落在后面了,只是暂时还落后于美国。
我国所达到的劳动生产率的迅速增长,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优越性的结果,是我们党在保证整个国民经济技术改造和国家电气化方面进行的巨大创造性工作的结果。
大家知道,列宁是多么重视国家电气化的问题。他的著名公式“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上全国电气化”,最鲜明地反映了我们的领袖和导师对动力发展在建成共产主义方面的决定性作用的见解。
列宁教导说,电气化是建立共产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的基础。列宁在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大纲中写道:“社会主义底唯一物质基础,就是同时也能改造农业的大机器工业。但是问题还不能局限于这个一般的原理。必须把这个原理加以具体化。所谓适合于最新技术水准并且能改造农业的大工业,也就是全国电气化。”(列宁全集第32卷,第434页)
从列宁的著作和根据他的学说作出的党的决议中,我们知道,全国电气化不但意味着建立强大的电力基础,而且意味着根据最新的技术改造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列宁在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三次代表大会上说:“我们知道,如果不复兴工业和农业——并且还不是按旧方式来复兴工业和农业——那末共产主义社会是建设不成功的。必须在现代最新科学基础上,来复兴工业和农业。你们知道,这样的基础就是电气化,只有当全国电气化,一切工业和农业部门都电气化的时候,只有当你们真正担负起这个任务的时候,你们才能替自己建成老年一代人所不能建成的共产主义社会。”(列宁全集第31卷第264页)
再提醒大家注意一个文件,从这个文件中可以看出,列宁要求所有的党组织、苏维埃机关、经济机关如何特别注意解决有关实现全国电气化计划的具体任务。我这里指的是劳动与国防委员会向各地方苏维埃机关发出的著名的指示。列宁在这一指示的“电气化”一节中问地方机关:
“省和县的图书馆有没有‘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电气化计划和苏维埃第八次代表大会的报告?有多少份?如果没有,那就是说对于苏维埃第八次代表大会的地方代表,或者是一些应被驱逐出党并且撤销一切重要职务的不忠诚分子,或者是一些游手好闲之徒,必须用监禁办法来教育他们履行自己的职责(上述文件曾在苏维埃第八次代表大会上分发了一千五百至两千份,供各个地方图书馆应用)。
在执行苏维埃第八次代表大会关于广泛宣传电气化计划的决定方面采取了那些措施?地方报纸登载了多少篇有关的文章?组织过多少次报告?有多少人听?
是否已动员一切具有电气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的地方干部做有关的报告和讲授?这样的干部有多少?他们的工作进行得怎样?有没有利用当地的或附近的电站来演讲和授课?电站有多少?
有多少学校已根据苏维埃第八次代表大会的决定开始讲授电气化计划?
在实现这一计划方面,是否已经做了一些实际工作?哪一些工作?在计划以外还作了哪些电气化的工作?
地方上是否已经制订电气化的计划和步骤?”(列宁全集第32卷第373页至第374页)
列宁在1921年即在破坏时期,就严格地提出过这样的问题:必须对全国电气化的事业给予经常的重视和不断的关心。
对电气化的实质和意义的列宁主义的理解,是由深刻地估价电力——国民经济中新技术和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基础——的作用而作出的。在节约劳动力和提高他们的生产率的过程中,电力的改造作用首先在于:它是使劳动机械化的最完善的基础,是重要技术操作过程中最完善的动力承担者。
正是由于这一点,劳动的电气装备的程度是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尺度和极重要的因素。同时,还可以肯定地说,劳动的电气装备的增长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这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决定性的意义。
如果从这方面来看看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那末就可以引用以下的例子。从1939年到1953年,美国加工工业中的劳动生产率增长了31%,而劳动的电气装备增长了60%;美国的经济著作中引用的材料说,为了保证美国工业的劳动生产率到1962年可以比1950年提高35%,必须使劳动的电气装备增加84%。英国人在出口市场上以及在英国本土被美国人排挤着,他们把自己的落后首先归咎于劳动的电气装备水平不够。他们认为,这就是英国工业的劳动生产率比美国要低得多的主要原因。
我们在劳动生产率上落后于美国,这同劳动的电气装备不够是有密切关系的。
中央委员会的总结报告中指出,我们还没有争取到使动力的生产能力的提高超过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党的第十九次代表大会关于第五个五年计划的指示规定,工业总产值增加70%,发电量增加80%。而实际上,工业总产值的增加速度和发电量的增加速度是同样的,都是增加85%,这就是说,在第五个五年计划期间发电量没有增加得更快。
由于发展动力基地的速度同增加生产的速度比较起来还不够高,无疑地这就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起了抑制性的影响。
党提出了进一步提高动力生产的任务,要使动力超过其他工业部门的发展。换句话说,我们在计划国民经济的发展的时候必须考虑到要在电力系统中逐年建立起必要的后备。应当考虑到,在今后几年内工业消耗的电力将急剧地增加,这特别是由于用电多的工厂——钢铁厂、制铝厂、生产专门合金的工厂和其他消耗电力多的生产迅速发展的缘故。还应该考虑到,最近几年内在运输业、农业、公用事业和生活上的电力消费量将急剧地增加。
苏联具有一切必要的条件在历史上的短时期中在电力生产方面赶上和超过美国。
在总结报告中指出的前景和中央委员会提交第二十次党代表大会讨论的关于第六个五年计划指示草案,标志着在我们国家的电气化方面迈进一大步。五年内电力产量的增加额将达到1,500亿度。
1960年工业产值增加65%,第一部类产值增加70%,机器制造业和金属加工业产值增加80%,而电力生产规定增加88%。
动力工业发展的这种速度将使国民经济一切部门的电气化扩大,保证工业中劳动的电气装备增长65%,而劳动生产率大约提高50%。
我们作电气化方面的计划的时候不能不考虑到,就像大家所知道的那样,苏联现在在电力生产水平方面还落后于美国。
自然而然就发生了一个问题:说苏联有能力在比较短的时期内克服我们的落后,保证充分满足国民经济和居民在电力方面的需要,在电力生产方面赶上并且超过美国,我们拥有些什么条件,我们有什么根据呢?
首先应该说,我国现代化的动力基地完全是在苏维埃政权年代中建立起来的。大家知道,革命前的俄国的燃料动力工业是极其落后的,组织也不合理。1913年的电力站的总发电能力是100万瓩,发电量大约是19亿度。
当时,美国已有的电力站的发电能力为600万瓩,发电量为220亿度。
为了使发电量从220亿度增加到1,700亿度,美国花了从1913到1940年27年的功夫。苏联为了使发电量增加到同等数量,用了从1935到1955年包括战争年代在内的20年。如果考虑到,在这段时期中由于法西斯掠夺者给我们的动力工业带来了沉重的损失,我们花了6年的功夫来使发电量恢复到战前水平,那末就应当认为,苏联为了使发电量从220亿度增加到1,700亿度只花了约14年的功夫,即比美国所花时间几乎少一半。
苏联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时候的发电量等于意大利的一点九分之一,法国的二点六分之一,英国的三分之一,德国的五点六分之一,美国的二十一分之一。甚至像瑞士这样的小国家在1928年的发电量都比苏联多。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和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年代中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那些年代中改建和新建立了国民经济的电气动力基地。全俄电气化计划的任务在1930年就完成了。再经过10年,苏联就已经在同德国竞争欧洲的第一位和全世界的第二位了。现在苏联稳居世界第二位,它所生产的电力约等于欧洲的两个工业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和西德的总和。
当我国着手建立动力基地的时候,是没有自己的动力机器制造工业的。电力站的一切基本设备如涡轮机、锅炉、变压器和仪器都要向国外购买。在这方面并不是永远有机会利用外国技术上的最优良的成就的。现在我们有了自己的强大的涡轮机制造工业、锅炉制造工业和电气设备工业。我们的工厂现在可以设计和制造任何一种最新式的设备。装备有发电能力达到15万瓩的涡轮机的第一座火力发电站的装备,伏尔加河上各大水电站用的强力的涡轮机、发电机、变压器,世界上最长和最强的电压达到40万伏特的古比雪夫—莫斯科输电线的设备,都是苏联人在苏联工厂中制造的。
苏联的动力机器制造工厂的生产能力不仅满足我们国内的需要,而且还能够给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许多人民民主国家以巨大援助,能够向其他国家输出动力设备。
如果考虑到国家动力资源有保证这种有决定意义的条件,那末可以肯定地说,苏联拥有的资源之丰富能够使动力发展到超过美国的水平。
像固体燃料、石油、天然气和水力这些能量来源的已经探知的资源,如果折算成标准煤,在苏联有15,900亿吨,美国有15,500亿吨,除苏联外的欧洲有7,300亿吨,英国有1,750亿吨,西德有2,450亿吨。同时应当考虑到,对苏联地下资源的研究程度比在美国和欧洲进行的低得多,因此,我们这里的动力富源远没有完全发现,而且,这些富源的优良部分比在美国和欧洲利用得少得多。
谈到苏联可能利用的水力动力资源,它们的规模确定为17,000亿度,在这方面最有效的部分估计为12,000亿度,这一部分可能大都被大型水电站所利用。照国际通用的术语,这就是所谓经济的水力位能。除苏联以外,整个欧洲的这种位能确定为5,140亿度,美国是4,910亿度,加拿大是3,250亿度。由此看来,苏联的水力动力资源从经济潜能上说,几乎等于欧洲、美国和加拿大的水力动力资源相应部分的总和。
而且必须指出下面的不是不重要的,或者更确切地说,十分重要的情况。在国外,特别是在美国和加拿大,主要是在具备有利的建筑条件——电站的岩石基础的情况下,才利用那些有效的水力动力资源来展开水力动力建设的。在苏联,由于历史的条件的缘故,首先利用的是平原地区的水力动力资源,这样一来水力枢纽的建设就必然是在软土的基础上进行。苏联专家已经研究出了在非岩石基础上进行水力工程建设的技术原理。
在平原的河流上建设水力枢纽需要较多的投资,而且在效用上低于美国水电站。
美国已经在很大的程度上利用了它的效率极高的水力资源。据爱迪生学院的估计,一切经济的水力线路,特别是在美国东部,已经被利用了。
苏联有这样一个优点:在东部地区效用最高的水力资源实际上还没有被动用过。在燃料资源方面也有这种情况。苏联拥有丰富的煤矿,在东部地区特别丰富的煤矿几乎还没有开发过。
在这一方面应该特别指出,赫鲁晓夫同志在总结报告中对我们国家的生产配置的问题给予了应有的注意。
的确,在地理上正确地配置生产,对更加迅速地和胜利地解决主要的经济任务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大家知道,加紧发展工业和开发国家东部地区的方针,是党在配置生产力方面的基本路线。在这一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是应该指出,在第五个五年计划中,西伯利亚和远东这样一些拥有丰富的原料和动力的地区,在全联盟的工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提高得很少。最近几年来这些地区在发电量方面的比重实际上几乎没有改变。
为了争取在工业和动力的配置工作上作根本的改进,把劳动生产率向前推进,缩短在经济上赶过美国所需要的时间,就必须把西伯利亚丰富的自然资源广泛地投入国民经济,加以利用。
情况是这样,在西伯利亚东部,首先是在安加拉河和叶尼塞河地区,苏联拥有真正无比雄厚的水力动力资源、燃料和原料。全苏联有40%以上的动力资源集中在这里。西伯利亚东部各条河流如叶尼塞河、安加拉河、勒拿河、威提姆河等等河流的水力动力储存量,超过像美国、加拿大、日本这样一些水力动力最富裕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水力动力资源。安加拉河和叶尼塞河特别有利于作动力用。根据政府利用安加拉河的规划,在这条河流上要建造起发电能力共达1,000万多瓩、发电量约为700亿度的水电站。安加拉河阶梯的第一座水电站伊尔库次克水电站(发电能力是66万瓩)要在今年内落成。这个水电站的堤坝将使贝加尔湖的水位提高,在贝加尔湖要形成一个很好地调节下游各水电站进水的巨大水库。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布拉次克水电站的建筑工程已经开工进行了。
在叶尼塞河上还可以建造一些更大的水电站,这些水电站的总发电能力约可达2,000万瓩,发电量为1,300亿度。
计划在安加拉河和叶尼塞河建筑的水电站的总发电量将大大超过1955年苏联全部电站的发电量,相当于每年开采约12,000万吨燃料。只要对平均年度发电量的每一度电力投入约35到40戈比的资金、每一度电力的成本花约1戈比,就可以得到这些动力,即比苏联其他地方的水电站少花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
在安加拉—叶尼塞地区,有巨大的适宜于露天开采的煤产地。安加拉—叶尼塞区采煤的劳动生产率比整个苏联露天采煤的平均劳动生产率高一到一点五倍。坎斯克—叶尼塞和伊尔库次克一切利姆霍伏的煤的成本,比苏联其他主要煤产地的煤的成本低三分之二到五分之四。
在廉价燃料的基础上,就可以建筑效力高的每座发电能力为150万瓩的火力发电站。
西伯利亚,特别是它的东部,不但有丰富的动力资源,而且有巨大的原料资源,可以保证大规模发展重工业的重要部门。这里蕴藏有大量的铁矿,生产铝、镁、镍、碳化钙、合成橡胶、氯等产品的原料,但是,可以说,这一地区的这些天然财富几乎还没有触动过。霞石、铁矾土、菱镁矿、铁矿目前还完全没有利用。
建立一个把安加拉—叶尼塞地区和库兹巴斯的主要电力站和工业枢纽包括在内的西伯利亚动力系统,将是西伯利亚地区的经济发展的极其重要的因素。总发电能力为640万瓩的布拉次克水电站和克拉斯诺雅尔斯克水电站开始发电的时候,将同时架设好电压为40万伏特的输电线,这些输电线将使布拉次克水电站同伊尔库次克—切利姆霍伏动力系统联接起来,然后使布拉次克水电站同克拉斯诺雅尔斯克水电站联系起来(通过塔伊谢特—坎斯克地区),使克拉斯诺雅尔斯克水电站同库兹巴斯联系起来。高压输电线此后还将使布拉次克水电站同安加拉河上发电能力各达300万瓩左右的乌斯特—伊利姆水电站和鲍古昌水电站以及同叶尼塞河上发电能力约为500万瓩的叶尼塞水电站联系起来。把总发电能力5,000多万瓩的巨型水力发电站和火力发电站结成一体的庞大的西伯利亚动力系统,将是举世无匹的效率极高的能源,将是发展苏联工业和大大提高国民经济中的劳动生产率的有力因素。在未来的15年到20年内,这个系统的发电量可能达到2,500亿到3,000亿度,这将有可能以廉价的电力供应许许多多消耗电力多的生产部门,例如,生产铝、镁、钛、铁合金等金属的部门;同时将有可能从西伯利亚系统向乌拉尔输电300亿到400亿度,这将根本改善乌拉尔的动力供求状况。
苏联在动力方面也如同在社会主义经济各部门一样,稳固地走上了使动力在新的、更高的技术水平上得到发展的道路。
首先谈谈过渡到建筑用马力大的超高压超高温蒸汽联动机装备的大型电力站的问题。在前一个五年计划中已经建筑了一些发电能力为50万到60万瓩的火力发电站。但是,现在不能仅限于此。要求建筑能力更大的从90万到120万瓩的火力发电站。已经开始直接在燃料开采区建筑这种电力站。这些电力站将安装发电能力为15万、20万到30万瓩的涡轮联动机和生产率高的锅炉。建筑大型电力站的最主要的优点,除开比中等发电能力的电力站的造价便宜许多以外,还在于可以大大加快动力的生产能力的增长。美国近几年来动力的迅速增长,主要是靠建筑具有发电能力为15万到26万瓩的大型涡轮联动机的发电能力大的火力发电站。我们的动力机器制造工业有责任更迅速地安排已经列入计划中的马力大的涡轮机和锅炉的连续生产,这里要考虑到使一台任何马力的涡轮机可以只安装一个锅炉。这将保证大量节约燃料和投资。
在保证迅速提高我国的动力经济方面,技术政策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发展动力网和联结动力系统的问题。各动力系就之间的输电线的经济价值是很大的。例如,在乌拉尔动力系统和中央动力系统联结起来之后,就可以使两个系统在不同时间内担负最大的负荷,而且所需要的后备能力也可以减少,因而就可以把这一联结起来的系统内的已有的总发电能力减少约50万瓩。
建立起苏联欧洲部分统一的动力系统,将保证国民经济用电最大的机动和节约,在这个意义上也标志着动力经济转向更高的技术水平。
我们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掌握了新的最丰富的能源——核子能,这就打开了广阔的前途。苏联在和平利用这一能源方面已经走在其他国家的前面,包括美国在内。有了这一能源,就有了额外的巨大可能来扩大发电能力。世界上第一座原子能电力站的发电和工作经验的积累,以及苏联科学家和工程师所进行新的研究,使得我们有可能展开设计和建造一系列巨型的原子能电力站的工作。我们在这一方面的优越性还在于:社会主义经济条件最利于把核子能广泛地投入为和平发展服务的国家总动力系统中去。
因此,如果回顾一下过去的一段时间,那么苏联已经证实有能力能够在比美国所花的短得多的时期内,达到电力生产和整个动力经济发展的相当的水平。在这个五年计划中,我们在电气化方面又将迈进一大步,实现使电力生产增加到将近两倍的计划。苏联现在有着自己强大的、日益发展的动力机器制造业的基础。我国的动力资源的天然蕴藏量实际上是取之不尽的,开发这种资源的工作正在越来越成功地发展着。我们拥有大量的技术非常熟练的工人、专家、科学工作者,他们有能力保证不断改进生产技术。这一切可以使动力工业发展到能够充分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居民在电力方面的需要的水平。
我们可以断言,在电力生产方面赶过美国的任务,对苏联来说是完全现实的并且可以在比较短的时期内实现的。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战无不胜的学说
同志们!我们生活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时代的实际任务的联系表现得非常鲜明的时期。马克思列宁主义教导我们在现实的革命发展中来理解现实。每当历史发生新的转折的时候,就可以特别明显地看出,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最先进的学说,是如何创造性地影响着世界文明的进程,影响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各方面。
列宁曾经说过:“哲学史和社会科学史已十分显然地表明出:马克思主义没有丝毫与‘宗派主义’相像的东西,它绝对不是一种什么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而产生出来的偏狭顽固的学说。”(列宁全集第19卷第3页)列宁的这些话现在听起来特别具有深刻的正确性。
现代世界文明在科学发展和技术改进方面的最重要的成就,特别明确地证明了马克思学说的下述原理的正确性,这个原理用列宁的话来表达就是“资本主义的技术越来越超越那些使劳动人民遭受雇佣奴役的社会条件。”(列宁全集第19卷第42页)正如总结报告中所正确地指出的,资本主义的主要矛盾,即现代生产力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现在已经更加尖锐了。
马克思学说的历史作用,在于它科学地论证了劳动战胜资本的不可避免性。“资本主义制度使工人对于资本的依赖程度增长起来,同时也就造成了统一劳动的伟大力量。”“资本主义在全世界上获得了胜利,但是这一胜利不过是劳动对资本胜利底前阶而已。”(列宁全集第19卷第6页、第7页)
列宁就这样在资本主义的繁荣时期,在俄国革命运动的最初阶段描述了马克思的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伟大发现的实质,就能够从资本主义的压迫下求得解放的社会力量的发现的实质。
在整整一代的时期里,具有世界意义的事件和事实,表明了共产党当作自己活动的指南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说的论断的正确性和它的伟大的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列宁在二十世纪初曾经写道:“自然科学方面的最新发现,如镭、电子、元素变化律等,都一反资产阶级哲学家们那些‘重新’回到陈腐唯心主义去的思想,而灿烂地证实了马克思底辩证唯物主义”。(列宁全集第19卷第4页)在我们的时代里,原子的内在力量的发现以及对这些力量的控制和掌握,证明对物质的属性有了新的认识,并且是马克思辩证法的伟大胜利,是这样一种学说的胜利,这种学说正如列宁所说的,是“最完整深刻而无片面性弊病的发展学说,它认为反映着永恒发展的物质的人类认识是相对的”。(列宁全集第19卷第4页)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正胜利,是资本主义的社会基石已经在人口达9亿多的许多国家里崩溃,这些国家正在新的、社会主义的基础上成功地进行着社会改造。
正如中央委员会的报告所指出的,我们时代的主要特点是社会主义超出了一个国家的范围并且变成了一个世界体系。
许多没有加入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同我们保持着睦邻的友好关系。它们之中有许多国家在为和平而积极斗争,在反对着殖民主义。它们之中有一些国家在工业方面还不发达,它们在仔细地研究其他国家的经验,寻找社会和技术道路,以便最快地提高本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这些国家的和平政策使帝国主义集团发动新的战争冒险的可能性大大地减少了。
各国广大人民争取和平、裁军和和平共处的广泛运动,是帝国主义国家不能不考虑的一支强大的力量。我们看到和平保卫者的伟大协作日益加强。这种协作日益广泛、日益深入,在不断克服各种各样宗派的成见和限制,在团结和联合一切善良和有道德观念的人们。数以百万计的和平保卫者的群众性的警惕是历史上的一个新的现象,它为保证和巩固和平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
我们看到,在国际舞台上,和平和社会主义的力量已经如此壮大,资本主义制度是如此地摇摇欲坠,以致于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个制度的伟大竞赛中,全世界进步人们有一切根据兴奋地注视将来,确信不移地为人类的光辉前途而奋斗。
事件的发展有利于新的社会制度,有利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没有能力战胜社会主义。根据苏联、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所有人民民主国家在建设新社会的工作中获得成就的这些鲜明例子,根据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全体国家在国际生活和政治方面获得成就的事实,世界各国人民越来越相信社会主义的胜利和人类摆脱资本主义压迫是必然的。
中央委员会的总结报告中着重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学说的全部实质,是不容许通过外来的暴力来强行建立新的社会关系和新的社会制度的,这种学说是共产主义世界观的反对者所要极力歪曲的。苏联人民遵循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同强使其他各国人民接受某一种社会生活方式和某一种政体的意图不相容的。
马克思列宁主义教导我们说,社会的根本改革和从一种社会制度过渡到另一种社会制度,只有当必要的客观和主观条件已经成熟、这个国家的人民相信社会改革有必要和为此而奋斗的时候才有可能。
苏维埃国家始终不渝地遵循着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说的这些论点。侵略政策的代表们翻来复去地说的“革命的输出”、“共产主义扩张”、“苏联共产主义的威胁”和诸如此类的论调,是一种恶意的歪曲。
友好和睦邻关系的政策,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和进行经济竞赛的原则,这对我们不是什么暂时的或者偶然的措施。这种政策和原则是建立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不可动摇的基础上的,并且为苏维埃国家同远远近近、大大小小的国家的相互关系的全部历史所证实。
但是必须记住,和平共处是双方面的事情,要维持这种共处不仅取决于苏联,也取决于资本主义世界国家。正是这些国家,曾经由于指望被第一次帝国主义大战弄得精疲力尽的我国会成为它们垂手可得的猎获物,而破坏了和平共处的原则。大家知道,美国和英国的统治集团曾经用广泛的紧急行动来对付伟大的十月革命的胜利。它们组织了对我国的武装干涉。在年轻的工农国家刚一诞生的时候,苏维埃社会制度还处在建立的初期,英美两国有势力的集团就向它发动攻势,企图率领国际反动派来镇压革命,瓜分我国,要使我国降到殖民地的地位。但是,苏维埃国家从建立以来就一贯严格执行了和平共处的政策。
社会主义是不能用武力强迫人民接受的,正如陈旧的、过时的社会制度不能用武力来长久保持和巩固一样。
列宁教导我们,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这样一个由一种世界社会制度代替另一种世界社会制度的历史过程,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长期共处和经济竞赛的整个时代。
在和平竞赛中,社会主义必将胜利,我们相信这一点;但是胜利的取得不是通过“革命的输出”,不是用大炮和侵略,而是由于它是优越于资本主义的社会劳动组织形式,因此它能够保证人类达到比资本主义所能达到的高得多的生活水平;由于它是用和平、友谊和互助联系着人们的社会,而资本主义带给人们的是毁灭性的战争和剥削、破产和贫困以及社会和种族的压迫。
我们根据社会发展的科学理论,根据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经验知道,资本主义制度被更高级的社会结构——社会主义所代替是不可避免的。至于这件事将在什么时候发生和怎样发生,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形式怎样——这些问题需要资本主义国家人民自己解决,只有他们才能决定自己国家的命运。苏联和人民民主阵营国家不打算对其他国家的内政进行任何干涉。
因此,和平竞赛没有、而且也不应当有变为或发展成为武装竞赛,即战争的必然前景。
和平共处的纲领符合苏联在国际关系方面的真正目的和愿望,它为人类打开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可能性,而和平共处的反对者的立场只提出一个前景——战争的前景。
各国人民应当知道,如果把和平共处这个由苏维埃国家的缔造者列宁第一个提出而且在理论上论证了的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基础,那么保证持久和平是有可能的。列宁关于和平共处的可能性的结论是苏联外交政策的基石。
关于和平共处问题的整个意思是:在当前的条件下,社会制度不同的各国之间的战争是不是可以避免呢?社会主义阵营各国的代表的回答是:战争可以避免。因此,他们建议把和平共处的原则作为各国关系的基础。
在这方面还应该再一次提请大家注意尼·谢·赫鲁晓夫同志在报告中所提出的极其重要的论点,这个论点证明:战争不是不可避免的,战争可以而且应当防止。这个论点是根据对作为我们时代的特点的新情况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分析而得出的。这个新情况是:帝国主义已经不是一个无所不包的世界体系了。社会主义阵营和对战争不发生兴趣的社会力量和政治力量是如此的壮大,以致只要有应有的组织性就能迫使帝国主义者放弃战争,如果帝国主义者仍然想发动战争,那么社会给帝国主义者想破坏和平的冒险企图以致命的回击。
在总结报告中对于相互关系的问题作了应有的注意。消除国际紧张局势、停止扩充军备、消除新的战争的危险性和保证国际和平——这一切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够消除苏联和美国两国关系中不正常的情况和是否能坚决走上发展苏美两国人民友谊的道路。
报告中指出,我们主张大大改善苏美两国之间的关系的倡议一直到今天还没有得到美国应有的理解和支持,这证明了在美国主张以战争方式解决悬而未决的问题的人的势力,证明这些人还在对总统和政府施加巨大的压力。但是,正如赫鲁晓夫同志所说的,我们希望我们的和平愿望将在美国得到比较正确的估价,希望情况有所好转。
不用说,两种制度的和平竞赛的方针,同所谓“实力地位”政策以及同一些国家显然为了反对另外一些国家而建立排他的军事集团的政策无论如何也是不能相容的。
和平共处意味着合作和协助,而“实力地位”政策,建立排他的军事性国家集团的政策是打算使分裂加深,分歧加剧,使一些国家反对另一些国家。
“实力地位”政策的拥护者说,这种政策的目的似乎是保证世界舞台的“均势”,在这个基础上就使新的战争不可能发生,就可以巩固和平和国际安全。但是,这种言论显然是彻底虚伪的。的确,“实力地位”政策不仅是国际局势紧张的主要原因,而且它的发展还孕育着最严重的后果。十分明显,当一批国家无限制地扩张军备,对另一批国家实行战略包围的方针,并且在这一批国家的附近扩充自己的跳板和军事基地网的时候,那么所有受到威胁的国家就面临这样一个巨大任务: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来保卫自己国家的安全,保证和经常保持自己这一方的巩固的、日益增长的优势。通过实行“实力地位”政策来建立“均势”的这种思想是极其有害和危险的思想。国际舞台上这种实力竞赛的根本特点在于,这种竞赛排除了“均势”的可能性,并且将直接导致世界战争。
历史经验令人信服地证明了这一点。在我们这个世纪开始的时候,由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联盟(三角联盟)和以英国、法国和俄国组成的联盟之间进行了比赛实力的斗争。这个斗争的结局怎样呢?第一次世界大战。在30年代,“三国轴心”——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和西方国家之间进行了比赛实力的斗争。这个斗争的结局怎样呢?第二次世界大战。
和平共处的方针是决不能同执行“实力地位”的政策相调和的。
只有与和平事业为敌的人才需要“实力地位”政策,需要拼凑排他的军事集团的政策。而我们宁愿反对战争,力求不发生战争,以使和平事业胜利,使人民不致受骗。
因此,大家知道,苏联用唯一正确的、唯一能够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的和平共处政策、用实行有效和普遍的裁军的政策和建立真正的集体安全体系的政策来对抗“实力地位”政策。
我们神圣的目标是,消除国际关系中经常发生的战争,保证巩固的和平,使人类能平静而满怀信心地看到自己的明天,使自己的无限的创造潜力只用于使文明得到全面发展的事业。
这是我们维护和加强和平的远景,我们对它充满信心,并且将同所有爱好和平的各国人民密切合作,为达到这个远景进行坚决的斗争。但是,如果帝国主义阵营的冒险分子胆敢破坏和平和煽动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火焰,那就叫他们自作自受去吧。毫无疑问,第三次世界大战将使世界资本主义制度彻底崩溃。(暴风雨般的掌声)
同志们!我们的确是生活在一个美好的时代,这个时候之所以光辉,首先是因为,各国人民群众的这样一种信心日益坚定日益加强了:他们相信共产主义世界观的继承者所提出的主要任务——组织全世界的共同相处,使各个国家人民能过和平和繁荣的生活的任务能够得到圆满的解决。
苏联人充满信心和精神焕发地瞻望着自己的未来。我们苏联人民在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阵营各国人民密切合作下,在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革命思想巩固地团结起来的、紧密地团结在自己中央委员会周围的亲爱的共产党的久经考验的领导下,将要在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的斗争中取得新的胜利。(暴风雨般经久不完的掌声) (新华社据塔斯社莫斯科20日电)


查看完整版本: [-- 马林科夫在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上的发言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