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兴修农田水利,消灭旱涝灾害! 干旱地区也能很快消灭普通旱灾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56年02月 -> 兴修农田水利,消灭旱涝灾害! 干旱地区也能很快消灭普通旱灾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徐达 1956-02-24 00:00

兴修农田水利,消灭旱涝灾害! 干旱地区也能很快消灭普通旱灾

第2版()
专栏:

兴修农田水利,消灭旱涝灾害!
干旱地区也能很快消灭普通旱灾
徐达
在我国北方有很大一部分地区,如黄土高原地区、山区和风沙地区,历年遭受干旱的严重威胁,农业生产比较落后,群众生活比较贫困。这些地区大都雨量不多,并且多集中在夏末秋初三、四个月,又多暴雨,其余八、九个月降雨很少。地面缺少草木覆盖,吸收含蓄雨水能力很小,耕地又因暴雨冲刷和风力剥蚀,肥沃土壤逐年流失,地力瘠薄,保水能力差。
这些地区所以干旱贫困,除了由于不利的自然条件影响之外,主要还是由于社会条件造成的。解放以后,废除了封建的土地制度,开展了互助合作运动,消除了造成干旱的社会因素,这就使我们有可能在这些地区消灭普通的干旱灾害。
几年来,这些地区在农业互助合作运动迅速发展的基础上,逐年实行封山育林,植树种草,兴修梯田,改良土壤,减轻或制止了水土流失。许多地方还开挖了渠道,打了水井,大量修建了池塘、水窖、坝堰和小型水库等蓄水工程,发展了灌溉或引用洪水淤地,逐步改变了干旱地区的面貌,提高了农业产量。有的还发展了林业、牧业和果品等生产。
山东省莒南县石泉湖村,原来是沂蒙山区的一个干旱的小村,地块小而分散,照群众的说法是:“碗大瓢大的地一屁股坐下三四块。”土地瘠薄,水源缺乏,在过去,连吃水都要到七、八里外去担,刷锅水都要反复用几次才肯倒掉。但是解放以后,这个村逐年植树造林,修整梯田,经济情况已经逐渐改善。1954年冬全村农民都加入了农业合作社,开始动工兴修水库。这个43户42个男整半劳力的小村,在4个多月的时间,用了2万多车土和7,000多车石料,2,600多工,完成了2丈多深、10多亩大的一座水库,不但解决了全村用水问题,还可浇地300亩。去年已经开始收到灌溉效益。在兴修水库的同时,还深翻地140多亩,改良土壤30多亩,修地32亩,种树13,000多株。由于这些建设措施,去年全村每人平均收入达到1,089斤粮食。这个村去年冬季又开始兴修第二座水库,预计到明年全村水浇地将达到450亩,占现有耕地面积的84%。那时全村每人平均将有2亩3分水浇地。
山西省平顺县羊井底乡,原来也是一个水源极其缺乏的石山区,十几年前,由于盲目开荒和滥伐树木,破坏了地面被复,以致大雨时期“水顺山流洪水大,雨停天干地遭殃”。1950年这个乡开始封山育林,修整梯田。1953年又制定了全乡15年农、林、牧、水利的发展规划。三年来,这个村的荒山顶上已经育起幼林,山坡修成了梯田70多亩,在山沟内建谷坊198道,沿沟修堤植柳,固定沟道。这个乡三、四里长的窟窿沟和沟旁的38小块土地,经过洪水淤淀已经联成一块肥沃良田;此外还修了一座蓄水池。去年这个乡在雨季已经是“随下随渗无洪水,雨后多日水长流”。不但减轻了干旱威胁,还减轻了洪水灾害。去年全乡平均每人收入折合粮食1,300多斤,预计15年规划实现以后,可达6,542斤。
像这样的乡村,在许多干旱的县份都可以找到。这些地区尽管劳力、财力比较薄弱,自然条件比较不利,但是在农民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以后,情况立即发生了变化。这些地区农民加入农业合作社以后,迅速克服了劳力和财力不足的困难,战胜了或改变了不利的自然条件,开展了抗旱斗争,有的已经消灭了普通旱灾,有的在三、五年内即可消灭普通旱灾。这些地区今后生产将会逐年发展,人力物力也将越来越充裕,战胜干旱的经验也必然逐年丰富,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全面规划的指导下,7年到12年内普遍地消灭普通的旱灾是完全可能的。


查看完整版本: [-- 兴修农田水利,消灭旱涝灾害! 干旱地区也能很快消灭普通旱灾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