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把干旱的皋兰县变得山青水秀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56年02月 -> 把干旱的皋兰县变得山青水秀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孙兆甲 1956-02-24 00:00

把干旱的皋兰县变得山青水秀

第2版()
专栏:

把干旱的皋兰县变得山青水秀
甘肃省皋兰县副县长 孙兆甲
皋兰县在甘肃省中部,被黄河划为南北两部分,除黄河沿岸有小片平原外,全是丘陵山区。全县总面积5,000平方公里,耕地116万亩,占总面积15.46%。现有水浇地76,745亩,占耕地面积6.6%,居民21万多人,平均每人有水浇地3分多。年雨量250公厘,多集中在秋季,气候干燥寒冷,霜期很长,庄稼一年只收一季。占全县总面积57%的黄河以北地区,山上无树,地面无草,到处是干沟枯岭,人畜饮水都很困难。据县志记载,自1850年至1950年的100年中,曾发生各种灾害52次,其中即有旱灾30次。群众遇到缺雨年份,除乞讨逃荒外,再无别路可走。1929年大旱,向外逃荒人数最多,有“十室九空”之说。1952年至1954年连遭3年干旱,人民政府虽然大量拨款救济,在1953年春末夏初仍有8,000多人到兰州逃荒。
皋兰县的农民在抗旱斗争中也得到了不少经验。他们兴修的山洪漫地工程,铺砂田,涝池水窖等到处都有。解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全县农民群众更普遍地开展了水利建设工作。
皋兰县黄河北岸地区过去从没有打过井。1953年黄河北岸庄子坪未先仕互助组打了一眼井,安了一部水车,提水浇地。这件事情传出后,轰动了整个黄河北岸干旱地区。当时县委便组织群众到庄子坪参观,并就地召集了区委书记会议,总结了未先仕互助组的打井经验,讨论了各种抗旱的办法,具体交代了水利建设任务。他们回去后,在各区举办了不同类型的水利示范工程,组织群众观摩;各乡也同样举办了这种示范工程。经过逐级示范,总结和推广群众经验,全县便广泛地展开了找水源的群众运动,因地制宜地兴修了多种多样的水利工程。这样全县有15个村每人平均有水浇地一亩以上,70多个村全部解决了人畜饮水问题,100多个村初步奠定了改变干旱面貌的基础。
皋兰县向干旱作斗争的几点经验:
一、采取在渠道内用红胶泥和卵石衬砌防漏及挖蓄水池“小聚大放”(先把小流水聚到距水源近的蓄水池内,等聚满后,用大流量浇地,这样可以减少渠道渗漏蒸发等损失)的办法,大大节省了水量。如连塔沟是皋兰县历史上的一个干旱平原,原上人畜饮水全靠10里外的麻家寺沟流量很小的小溪供给,但是河沟渗漏很大,每月分得五昼夜的水流到原上不够84户一周的饮水。采用“小聚大放”的办法,只一昼夜就蓄满了两个涝池,可供全村人畜两个月的饮水。
二、根据地下水的深浅,采用不同的提水工具和提水办法。地下水很浅的地区挖截水沟自流浇地。地下水较深的地区打井安水车。水井深在七、八丈以上的,一部水车力量不够,就在一眼井上连续安装两部或三部水车,分级提水。水井深在十二、三丈以上的就用辘轳羊皮袋吊水,把提出的水先蓄在小池内,再集中放出浇地。如秦王川利用这些办法扩大了灌溉面积470亩。
三、打水窖挖涝池蓄积雨水,养冰保水,普遍地修建洪水沟,有控制地发展引洪漫地。山洪水肥,漫灌后既能保墒又能增加地力。但是洪水漫地很难做到适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皋兰县的农民便采用平地挖涝池的办法引蓄洪水,或在冬天把冰搬在池内积水。在疏松的黄土层上挖的涝池渗漏很大,就在池底分填一层红胶泥防止渗漏。为了防止水分蒸发,便把水拦蓄在用红胶泥夯打好的口小腹大的窖内,供给浇地用水和人畜饮用。
四、铺砂压地能够减轻旱象,保证增产。铺砂田能保墒、保地温、压碱,灌溉的时候又节省水。三年来全县群众铺新砂、换老砂达10万亩。
现在,皋兰县根据农业合作化发展的新情况,要求原计划在七年内基本上消除普通干旱威胁的水利规划提前在1956年到1959年四年内完成。实现这个规划后,全县每人平均将有水浇地一亩零二厘,以每亩最低产量550斤计,只水浇地收成每年每人有粮食561斤。这个规划的具体内容如下:
一、黄河北岸地区:在地下水深约七丈至八丈间的庄子平、长川、水阜河、北山地区,安装解放式水车490部,浇地7,350亩。在秦王川、龚巴川长约120华里宽10华里的大平原上,选择水源丰富的地区,安装抽水机100台,浇地8万亩。在地下水深20丈以上的黑石川、和尚堡、北山、董许地区打水窖10,062个,挖涝池824个,蓄积雨水,养冰蓄水,除解决全部人畜饮水问题外,可浇地7,116亩。以上总共可浇地94,466亩,加上现有水浇地3万亩,共计有水浇地124,466亩,本地区有农业人口72,630人,平均每人有水浇地一亩七分。另外开展培地埂,挖截水沟,发展洪水漫地24万亩,铺砂田118,000亩。
二、黄河以南地区:在黄河沿岸和一些溪流的两岸安装抽水机28台,浇地23,400亩。在有地上水源的银山、湟惠、城井、麻家寺等地,修小型渠道24条,浇地11,000亩。整修旧渠加强灌溉管理,扩大灌溉面积14,340亩。打蓄水涝池200个,浇地800亩。以上总共可浇地49,540亩,加上现有水浇地43,345亩,共计有水浇地92,885亩,本地区有农业人口138,000人,平均每人有水浇地六分多。
三、水土保持工作:培地埂20万亩,修梯田20万亩,修水簸箕191,800个,垅作区田31,500亩,挖田间水平沟27,000亩,打坝2,433座,修防洪涝池870个,河滩淤地3,380亩。完成上述任务后,就可控制全县水土流失面积的90%。另外还要求造林130万亩,育苗116,750亩,种苜蓿49万亩。这样,皋兰县就山山有林,村村有树,社社有草园,把一个干旱地区变成山青水秀,丰衣足食的地区。


查看完整版本: [-- 把干旱的皋兰县变得山青水秀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