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石 |
1956-05-31 00:00 |
谁说“兔皮只能穿一年”
第2版() 专栏:
谁说“兔皮只能穿一年” 本报记者 沈石 天山以北的哈萨克牧民中,有句“兔皮只能穿一年”的谚语。兔皮,没有狐裘那样保暖,也比不上老羊皮那样经得起风吹雨打,它在人们心目中,自然算不上一种珍贵的皮张了。 去年春天,乌鲁木齐县布冬沙耶的前进牧业生产合作社刚成立的时候,哈萨克牧民就是用“兔皮只穿一年”的眼光来看待这新生的幼苗的。 牧民哈斯木邀请多年和他在一道放牧的莫斯特巴组织牧业生产合作社,莫斯特巴摇摇头,带着惊疑的神态说:“兔皮只能穿一年,我们试试看。” 合作社登记社员了,莫斯特巴改变了原来的主意,收拾起他住的蒙古包,准备离开布冬沙耶。哈斯木劝他说:“你在我们的阿吾勒(阿吾勒相当于自然村,一个阿吾勒多半由牧民的亲戚朋友组成。)已经二十多年了,不入社,难道就不能留下吗?” 莫斯特巴指着自己的羊群说:“你们的羊一大群,我的羊只有跟在后面,啃牧场边上的草了。人能留下,羊怎能留下呢?” 莫斯特巴把他的弟弟找来,对他说:“伊沙!我们一道走吧!何必留恋这儿呢?” “你走好了,我可要入社哩!”伊沙坚决地回答。 莫斯特巴分给伊沙一匹马,领着他的一家人,赶着一群羊,向呼图壁出发了。临行的时候,他愤愤地对伊沙说:“兔皮还能穿一年吗?等着瞧吧!” 合作社成立了,淘气的伊沙入社了,寡妇恰依载牵着家中仅有的三只羊入社了,手和脚都残废了的朱巴汉老汉全家入社了,没有蒙古包、靠赶车度日的沙朵,把大车换得十只羊入社了。 十八户社员 ,有十四户是贫穷的。 周围的风凉话不断传来了,“什么合作社,尽是些穷人、寡妇和残废。”“连蒙古包都没有,也入社哩!” 党和政府及时地支持了正在建社的牧民们,派了工作人员帮助他们建社,还贷给他们二百多只母羊。牧业生产合作社这朵社会主义的鲜花,首先在天山丛中开放了。 社虽然成立了,对于过惯了游牧生活的人来说,办社却是新的事情。 畜牧队组成了,他们把山羊和绵羊、公羊和母羊、母羊和羔羊、奶牛和非奶牛分开,实行了分群管理,专人放牧。农业生产队组成了,开垦了两百多亩土地,种上春麦、马铃薯和饲料作物。运输队利用十辆大车来往天山和乌鲁木齐,给伐木公司运木料。 没有兽医,沙朵的哥哥热合木被派到乌鲁木齐学这门技术去了。没有会计,社主任哈斯木对司麻恒的妻子说:“洛扎玛!你来担任这工作吧!” “我不会记账,怎么做会计?” “学吧!我们都在学哩!”社主任鼓励她。洛扎玛便学起记账和打起算盘来了。 没有羔羊圈,妇女们说:“让阿合买提砌围墙,我们来搭棚吧!”隔了几天,第一座羊圈便搭起来了。 组织起来力量大,牧业生产合作社成立不久,便显出了它的优越性。只拿新生的幼畜来说,成活率达到97%,高过全区没有入社的牧民2.73%。 常年游牧的人,春天,在这道山沟搭起蒙古包;夏天,又搬到新的草场去了。早上,赶着一群牛羊出去,傍晚,还是赶着这群牛羊回来。从早到晚,放的是自己的牛,喝的是自己牛身上的奶。牛和羊,同他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现在,入社了,牛羊统一经营了,自己的羊产下的羔,年终分配的时候,会不会分给别人呢?在羊羔的耳朵上刺一个记号吧!羊羔刺得咩咩叫,“叫什么!打一个记号就不会混错了。”雪来了,雨来了,妇女们把打了耳记的羊羔抱进自己住的蒙古包,羊多的人家,蒙古包里拥挤不堪,羊少的人家,蒙古包里冷冷清清。抓山羊绒的季节到了,“难道抓下的绒都是合作社的吗?”于是每个蒙古包里都有自己的山羊绒了。放牛的伊沙汗老汉说:“我放的是斯德海的牛。”牧羊的扎门贝克说:“我放的是阿合买提的羊。”伊沙的马被套上别人的车运木料去了,他真痛心哩!“我睡觉没有窝,做饭没有锅,只有这一匹马,会不会被他们糟踏呢?”轮到伊沙赶车运木料了,他却不爱护别人的马。 社员大会、各个生产队的会,一次一次地召集着。有人质问过伊沙:“你入社的马,套上车走了,你为什么心痛呢?”“你毒打别人的马,难道别人不心痛吗?”有人批评那些藏山羊绒的人。于是,山羊绒拿出来了,伊沙爱护社里的马了,扎门贝克也慢慢懂得放的不是阿合买提的羊了。 那是在快要割冬草的时候,沙朵和十个社员接受了这项工作。面和牛奶都准备好了,只是没有肉。沙朵跑去找副主任木沙拜克,要求杀一只羊,木沙拜克不同意,沙朵生气了,同木沙拜克吵起来。社主任哈斯木知道了,对他说:“沙朵!你知道我们社成立的时候,有多少头牲畜?” “四百二十八头。”沙朵说: “割一次冬草,就要杀一只羊,四百多头牲畜,经得起几次呢?我们办社,为的是增加生产,增加收入,现在节省一点吧!将来不愁没有肉吃的。” 年终分配大会举行了。参加这次会的,除了社员外,还有全乡的牧民。哈斯木向到会的人举出了许多数字,来说明前进牧业生产合作社在前进。 牲畜增加到579头,净增加率达35%,而且都上膘了。 全社总收入比1954年增加63%,仅运输一项的收入达10,783元,比1954年同期的收入多3,855元。 储草十一万二千斤,平均每头牲畜的储草量比全区每头牲畜的储草量高四倍多。社里还买了三千斤油渣喂瘦弱牲畜。 挑选了三百多只好绵羊,用新疆羊配种,合作社将有越来越多的良种羊。 社员的收入增加了,有70%以上的社员,收入在一千元左右,比1954年增加了50%。斯德海的牲畜多,劳动力少,收入达一千八百多元。木沙拜克牲畜少,劳动力多,收入一千二百多元,比1954年增加了54%。 社员的生活也普遍改善了。伊沙汗老汉从前每年要卖掉三头牛来买茶和面,去年没有卖牲畜,仅用劳动的收入,就买了十袋面,十块茶,比往年多一倍。他还分进了七只山羊羔和一匹马驹。 今年四月里,山野绿了,前进牧业生产合作社的牲畜转移到了春牧场。今年这个社的牧民已经增加到106户,社员包括了几个阿吾勒的牧民,牲畜增加到五千多头,不但有哈萨克人,还有塔塔尔人。那些站在旁边看社的人,说风凉话的人,也到社里来了。 在组织起来以前,广阔的牧场被割成小块,分散使用,放牧的时候,阿吾勒之间经常发生纠纷。木沙拜克和阿合买提两个阿吾勒,因为草场纠纷长期得不到解决,形成了宿怨。现在几个阿吾勒都参加了合作社,草场连成一片,由合作社统一使用,纠纷随着解决了,牧民也团结起来了。 紧张的接羔季节刚刚过去,社员们又要开始抓山羊绒了。沙朵和几个社员,收拾好大车,准备到天山的森林中去。他们这次不是给伐木公司运木料,而是给自己的合作社砍伐木头。因为区上答应给牧业生产合作社安装电话,吩咐他们准备电线杆。伐木的人出发了,他们当中,有年轻的伊沙。他说:“电话安装好了,我要打个长途电话到呼图壁,同我哥哥通一次话,我要约他到这里来住上几天,让他看看我们的社,看看我们社里的人,看看我们的新疆羊……我要告诉他,他的预言落空了,兔皮不止穿一年,要永久的穿下去。”(附图片) 前进牧业生产合作社的羊群和毡房(蒙古包) 伊敏·尕依提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