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改善蔬菜的生产和销售——殷维臣代表的发言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56年06月 -> 改善蔬菜的生产和销售——殷维臣代表的发言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56-06-30 00:00

改善蔬菜的生产和销售——殷维臣代表的发言

第6版()
专栏:

改善蔬菜的生产和销售
——殷维臣代表的发言
我对李先念副总理关于1955年决算和1956年预算的报告,廖鲁言部长关于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草案)的说明和彭真副委员长的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完全同意。
我们北京市丰台区黄土岗农业生产合作社从1952年开始办社,当时只有8户,经过几年来的发展,现在已经和白盆窑等四社合并成为2,117户的高级社了。由于组织起来,发挥了集体生产的优越性,生产连年提高,社员收入年年增加。现在我们合作社除经营蔬菜、粮食等农业生产外,还兼营着养猪、粉房、鲜花、运输等多种副业。预计今年生产量将比1955年增加20%以上,社员收入平均增加30%左右。
我现在提出工作中的两个问题,希望有关部门注意解决。
第一,关于蔬菜产销问题。生产蔬菜供应城市人民的需要,是我们郊区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光荣任务。几年来,我们蔬菜产量增加得很快,但是还不能满足城市人民的需要。蔬菜生产的一个严重问题是到了旺季的时候菜卖不出去。有的菜拉到了市场,卖得的钱还不够车脚钱,使社里损失不小。本市生产的菜去年在市场烂掉160万斤(这是个很不完全的数字,烂在农业社和市场外的不算),外地运来的大白菜烂了370万斤。可是菜是不是够城市里工人、学生、干部们吃呢?还是不够吃,许多人还埋怨农业社菜种得少。这个问题几年都没有很好解决。1954年秋天,我们社里种了70多亩小白菜、油菜,后来有20多亩菜因为卖不掉,只好喂了猪。今年春天种了162亩小菜(包括小白菜、油菜、菠菜等),头些日子因为卖不掉烂了,扔了12亩地的菜 (每亩出3,000斤,共约36,000斤)。拉到市场的3万斤油菜,只卖到3厘多1斤,根本不够成本(每亩小菜不算人工,成本要20多元)。菜站的菜有时也卖不掉,广安门菜站附近有两个一丈多深的大坑,都填满了烂菜,农民们叫它“血汗坑”。因为受了这样大的损失,社员埋怨政府说:“丰收的菜送到市场烂掉了,真白费劲”;“政府号召我们多种菜,我们种了没人管了”;“菜价高了有人管,菜得了(就是旺季大量菜成熟了)没有人要,也没有人管了”。发生以上情况的原因,在农业社方面也是有缺点的,如生产计划和品种安排得不好,有的社追求数量忽视质量,没有分级装筐等;但蔬菜公司在销售方面问题很多,如他们采取“推陈储新”的卖菜法,结果新菜变陈了,陈菜卖不掉,烂掉了;有些地方将蔬菜供销点撤销合并,买菜得排队;蔬菜联营组菜车出车时间晚,不如以前菜贩早;合作社分销处机械按调拨价卖菜,好坏货一样,坏了也不变价等,这都妨碍了蔬菜的推销工作。为了解决城市蔬菜的供应问题,我们建议有关部门认真改善蔬菜的生产和销售工作,蔬菜应按质论价出售。并建议筹设蔬菜脱水加工厂。蔬菜经过加工脱水后,养分仍可保存。虽然成本高些,但却可以供给缺菜时食用。另外,我建议大家多制腌菜和干菜。决不让蔬菜白白烂掉扔掉。
第二,开会多负担重的问题。我从1951年搞互助组,1952年互助组转了合作社,那时还能直接参加生产。我被选为劳动模范以后,事就多了起来,劳动少了。1954、1955两年误工特别多。我在社里的时候,参观的、访问的、新闻记者都找我,有的机关有点大小事也非找主任不行。如果不去吧,人家就说:“架子不小,骄傲自满”。要招待,就没法顾生产,社里有事就不知道,也不能解决。还有机关、部队、学校来请做报告的也不少,去年合作化高潮时,我一连出去讲了6次。再说到外面开会很多,会期比较长的就有区代表会、市代表会、干部训练班、主任训练班、区劳模会、市劳模会。去年我一年最多在社里呆了5个月(今年市里注意了,已经好得多了)。这样老是到外头开会,走三天在家三天,回到社里也不能全力搞生产;这对我本身虽然多了解到国家大事,有很大好处,提高了知识,可是我对社里的情况反倒不了解了。有些社员和社干部就说我:“外头有事,你就跑外吧!”“你是打了花销的了,不指着你了!”这样下去,影响到社里的生产,生产搞不好,怎么增加社员收入呢?这样下去,模范不是模范,成了“麻烦”。这实在是个要解决的问题。我的意见:不必要的会议,不要通知劳动模范去参加,让劳动模范好好搞生产,机关、学校、部队,这儿那儿找,不必尽找社主任,让社主任集中力量管生产。


查看完整版本: [-- 改善蔬菜的生产和销售——殷维臣代表的发言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