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世全 |
1956-09-04 00:00 |
抢救轮
第8版() 专栏:
抢救轮 机班长 郑世全 2月18日。当落日的余霞消失在南田平静的海面,艇上的国旗正降落的时候,靠我们右舷的一艘炮艇甲板上,水兵们在手提琴的独奏中合唱起新的歌曲,大家正以愉快的心情度过这一天的海洋生活。 天色突然黑下来,汪洋大海被黑云笼罩着,浓厚的大块黑云就像在头上跑。这样的天色,已经告诉我们海上的风暴就要来了。 十七时五十分,突然接到××信号台发给我们的信号,要我们注意与××港海军总指挥部联系。我们的电台收报时间到了,大家正等待着指挥部的命令。电报还未翻译出来,同志们就开始作好出航的准备,因为在这样的天气里,我们定有护渔的任务。 从紧张的准备工作中,传来了总指挥部的命令,果不出我们所料,要我们很快发动机器,出航救护海上遇险的渔船。几个轮机兵动作迅速地把机器发动起来了,艇直向正南驶进。暴风带着哨音呼啸起来,艇摇摆到三十度左右。在航行途中,远远发现一艘渔船。从望远镜里望过去,只见上面坐着几个渔民,时而渔船埋进浪涛里,时而又被风推到浪头上,渔船在危险中。我们朝着渔船疾驶,狂风大浪的怒吼声,使我们连本艇上的人讲话都听不清。我们只能模糊地看到渔船上的几个渔民在向我们挥动着胳膊呼救。 长期的海洋生活,风里来,浪里去,使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渔民生活的艰险,水兵和渔民的关系已经像血连着肉。全艇的同志们都在驾驶室前的甲板上望着我,希望加快速度去抢救渔船。我注视着正在运转的速度表。亲自增加油门,快速前进。 艇到达渔船旁,距离不到十公尺,为了避免撞坏渔船,不敢再前进了。要他们慢慢靠近艇的右舷,以便拖着走。风浪实在太大,渔船里浸满了水,有个年纪大的渔民正在向外排水,每个渔民的衣服都湿透了,一阵阵海水打到他们头上,使得他们眼睛都睁不开。他们顶着风,迎着浪向我们靠近,渔船又不时被浪抛远。正在甲板上坚持了望的水兵们想尽办法使船靠拢,最后终于把缆绳甩准了,渔船系到艇上来。船老大们欢喜得仰头在笑。当我们安全地把他们拖回港的时候,几个老渔民异口同声地说:“谢谢你们水兵同志,今天要不是你们来救我们,我们的命就算完了。” × × × 2月19日。天刚拂晓,我们就起床了。昨夜被我们救起的渔船也张起帆篷准备回家。他们特意经过我们的左舷,高声喊着:“再见吧,水兵同志。请你们放心,我们安全回到家里,会永远记住你们的情谊。”我们在甲板上,久久还看到他们在向我们挥手示意。 太阳从海上慢慢升起来,海水被照得发亮。不一会,从东面驶来一艘炮艇。原来他们是昨天夜里为了救护一只被碰在礁石上的渔船,等到深夜两点涨潮时才把渔船拖回×港的。 炮艇还没有靠好,同志们就告诉我们:××炮艇为了抢救渔船冒着八级以上的风浪,艇几乎埋进海水里,很久还未回来。指挥部发报给×山部队,首长们也亲自带着望远镜在高山上寻找许久仍未找到。大家都认为这只艇没希望了,一直到傍晚,这只艇毅然返航了。舱里浸满了海水,被服都湿透了,最使我们惊奇的是前甲板的主炮座都被海浪冲断了,由于水兵们的勇敢,在没腰深的海水中,把它牢牢地系在甲板上,才未受大损失。 (本文是本报记者根据郑世全同志的日记整理的——编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