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有关蒲松龄的几则琐谈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56年10月 -> 有关蒲松龄的几则琐谈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王统照 1956-10-31 00:00

有关蒲松龄的几则琐谈

第8版()
专栏:

有关蒲松龄的几则琐谈
王统照
三、“南游草”的发现
要叙“南游草”不能不先说蒲松龄的遗诗集。据说蒲氏生平作了约一千二百多首诗,究竟在他生前有一清订稿本与否殊不可知。现从各方面搜集得到,加以分别录出的已有八百余首,其他除非新有别本出现,一时无从查考。“南游草”在济南经王仲衡老先生收存,其中的诗作却非全是前所未见的新本,只是蒲氏全诗中最早期的若干首。以他在江苏省的宝应和高邮县任上(那时高邮是知州缺)作幕时的所作,故以“南游”名之,而且钞本的时期似乎较晚,其中诗作大多数与他的全诗稿(今能钞得的)一样,可也有若干首是全钞本所未有的。从这点上说,这个钞本自有它的参考、补录的价值。
蒲松龄的南游,他的东家是孙树百(名蕙),同县人,少年进士,初任宝应知县,后又调署高邮州,时在1669—1672年(清康熙8年到11年)。孙蕙聘蒲松龄去任书启师爷,主要是写作些应酬函牍(他于1670去1671回乡)。可是孙蕙本人对文词似颇爱好,从蒲氏的诗作中可以看出他们的朋友交谊。下面钞一首他在高邮署中写给孙蕙的诗:
一身浪迹海鸥轻,青草池塘画不成。卧病梅花销瘦骨,断肠柳色忆啼莺。但除白发无公道,只恐东风亦世情。我自蹉跎君自苦,两人踪迹总飘零。他的南游一共不过一年多,回里以后没再远去。他于三十三岁(康熙十一年)在其同县毕际有家教书,毕家富有园亭,如石隐园、绰然堂等,藏书颇多,蒲松龄自然有广搜博览的时日,“聊斋志异”可说大半是在毕家处馆的前期写的。他的后半辈三十多年也是在毕家书斋中度过的,直至七十一岁才不教书,回到故乡。
四、与蒲松龄有关的遗物的发现
自1953年山东省文化局整修蒲氏故居以来,从各方面努力寻求他的未曾发现过的遗著或与他有关物品。除画像已如上述外,由于年岁久远,并没发现出什么东西。但去年、今年却找到了四件与他有关的遗物。一即当年他在毕家处馆时,曾于“聊斋志异”的“花神”一篇中提到的,毕家花园里“绰然堂”的木匾,这块匾从毕氏后人家找到买来,虽然陈旧,却是原物。一方他著书用过的石砚,归他的九世孙名文洪的收藏,今已献出。另一件是今年夏天找到的一个旧式雕花木床,传说是蒲松龄曾在毕家馆中睡过的。还有一块“醉醒石”,说是蒲氏酒醉时常常握过的。现在都陈列于其故居中。
五、赠张?园的长诗手迹
说也巧,同样经二百多年的变动,兵火抢攘中,这张蒲松龄于1702年(康熙41年)在济南(蒲氏时六十三岁)手书赠与张?园的一首“古风”竟尚完好,且经张氏后人,现在的青岛市副市长张公制老先生(八十岁)捐赠给山东文管会(今存山东博物馆内)。张?园年纪比蒲氏大三岁,山东安丘人,在清初也是位名士,擅长书画,游历的地方颇多。他们晚年在大明湖畔由于朱子青的介绍成了朋友。蒲松龄写成此诗,大约没带印章,只是署上名字送与张?园。张家把这张字裱在一本书画册页中间,这些年放在一个箱子里,到处流转,竟未损失。张公制先生捐献此页,使我们对于蒲松龄的字迹有更清楚的认识,而他手书的诗稿,也只有这一纸存留于世。他日蒲氏诗、文、俚曲集刊行,应当印入以广流传。
(续昨,未完)(附图片)
蒲松龄手书赠与张?园的长诗(蒲氏时年六十三岁)


查看完整版本: [-- 有关蒲松龄的几则琐谈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