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戏曲工作不需要新文艺工作者吗?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56年12月 -> 戏曲工作不需要新文艺工作者吗?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田因 1956-12-30 00:00

戏曲工作不需要新文艺工作者吗?

第7版()
专栏:文化工作述评

戏曲工作不需要新文艺工作者吗?
田因
近三十年来,中国戏曲的发展,经历着一条曲折的道路:由全盘否定或全部肯定到批判的接受,由改良旧剧到利用旧形式到“推陈出新”;而新文艺工作者对戏曲的态度,也由不看不理到参加改革。解放前,还只有少数的新文艺工作者和戏曲艺人交朋友。解放后,大批的新文艺工作者参加了戏曲工作,和艺人在一起共同生活,共同工作。这不是戏曲工作的一个重大变化吗?
由于戏曲艺人取得了新文艺工作者的协助,使得某一剧种或某一剧团呈现出新的姿态的,有许多例子。如上海的越剧,北方的评剧,山东的莒剧以及黄梅戏、锡剧等许多民间小戏,近年来都有极显著的提高和发展,受到了群众的欢迎。特别是越剧,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就开辟了这样一条新道路,因而越剧的影响,十分广泛。在第一次全国戏曲会演以后,这个变化更是十分明显。
近来,戏曲工作中,特别是对艺术形式的改革,有粗暴现象,违反了戏曲本身的发展规律。批评纠正这些偏差,是必要的。但纠正偏差,不等于完全否定新文艺工作者参加戏曲工作的必要性和他们的作用。如果就此得出结论,说戏曲工作根本无需新文艺工作者参与其事,我以为又会导致另一种偏向。
不必讳言,确有些新文艺工作者,对戏曲的特点认识不清,重视不够,对待戏曲艺术的整理和改革,有粗暴作风,和艺人们的团结合作也还不够密切。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不熟不懂到熟悉起来的过程中所发生的现象,其中除了主观因素外,也有不少客观原因。目前却有种责难,说戏曲工作的成绩是艺人的,缺点和错误全是新文艺工作者的,这就难以令人信服。其实,有些艺人并不这样想,他们说:“新文艺工作者,好比是我们的一只腿,没有他们我们是不好走路的。”又说:“我们深刻体会到,解放以来,艺人所以在各方面有所提高,工作有成绩,是和新文艺工作者的帮助分不开的。”
所谓新文艺工作者,就是一些编剧的、谱曲的、导演的,还有做行政领导工作的。这些人和艺人之间,由于生活经历、习惯作风的不同,还有在对待民族遗产的态度上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和做法,因而在工作中步调不一,那是事实;但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总结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取得教训,互相学习,促进彼此的团结和进步,也是完全可能的。
我们有一个优良传统:关汉卿、李笠翁不仅是剧作家,也是演剧评论家;表演艺术家梅兰芳、程砚秋等都团结一些编剧者或剧评家如齐如山、罗瘿公等,经常在一块研究剧本,探讨表演艺术。这些成功的经验,我们是需要继承的。
戏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戏曲界除了演员之外,编剧、导演、音乐工作者等都很缺乏。戏曲只剩下一只腿迈步,前进就不会稳健。很多艺人们是深有此感的,经常提出要政府派业务干部帮助他们,但是有多少非常熟悉戏曲工作的干部呢?只有一面工作,一面学习,这样就难免不犯错误。怎样纠正呢?一种是指着鼻子横加斥责,一种是不准批评,还要把人抽回去,再也不搞戏曲,我觉得这两种态度都是不对的。
不断地提高艺人的文化水平和丰富艺人的新的知识,不断地提醒新文艺工作者向传统艺术学习,特别是熟知深懂艺人的表演技术,两方面就会沟通起来,矛盾也会统一起来。几年来,已经开始有这种新的变化。“旧艺人”的称号不存在了,新文艺工作者参加了戏曲工作,钻研进去,和戏曲艺人的界限也会逐渐消失。大家的目标是一个:从不同的工作角度,共同为戏曲的发展而努力。


查看完整版本: [-- 戏曲工作不需要新文艺工作者吗?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