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教育基层干部相信群众的智慧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56年12月 -> 教育基层干部相信群众的智慧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剑虹 1956-12-31 00:00

教育基层干部相信群众的智慧

第3版()
专栏:

教育基层干部相信群众的智慧
剑虹
民主办社的方针,农业社的干部一般都知道,为什么在部分农业合作社里却不能很好地贯彻执行呢?从山东益都旭光农业社和寿张周那乡农业社的情况来看,社干部不相信社员群众的智慧和能力是重要原因之一。
寿张县周那乡的几个支部委员,今年8月间,参加了县委召开的三级干部会议。在这个会议上,县委组织了一些典型发言,启发干部学习“有事和群众商量”的领导方法。这些支部委员虽然从道理上觉得走群众路线很对,但是并没有从思想上认真接受。有人认为:“民主”是老一套,说话容易,实际作起来难。有的说:“人多嘴杂,大家当家一事无成。”有的说:“真能靠大家办社也好,实际上还得咱当家。”
他们回乡以后,在支委会上提出了依靠社员修订包产指标的问题。这意见一提出来,便遭到了多数支部委员的反对。有的说:“干部常受教育,还弄不好哩!交给群众更不成!”有的说:“社员都自私,叫他们讨论还不是互相乱咬一气吗?”你一言他一语,说了许多不相信群众的话。
支部书记杨金明用本身的体会,对这些错误思想进行了批判。他以麦季包产脱离实际、引起群众不满的事实,说明只靠少数干部包办不走群众路线的坏处。这些具体事实使他们开始认识到社员群众的力量,但这种信念还很不巩固。
支委会上认识一致以后,社里又召开了专门制定包工包产方案的会议,让大家具体研究包产指标。在这个会上讨论得很热烈,有的主张包低一点,说麦季包高出了很多麻烦,还是包低点好办事。有的主张包高点,认为低了会影响社员的生产情绪。这两种意见好像都满有道理,你一言他一语争论不休。有些支部委员看到这种情况,依靠群众的信念又动摇了,心里暗暗地想:人多嘴杂就是办不成事。支部书记杨金明却不是这样想。他从两种意见的争论中,更深刻地认识了包高和包低的危害,从而有力地批判了这两种偏向。经过初步讨论,干部们认识到要把包产指标定得切合实际,一定要发动群众民主讨论。这样作的效果果然很好,许多社员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提出了正确的指标和宝贵的意见。连平时不吭气的社员杨玉珠,也提出了很好的意见。根据大家的经验,将一般土地每亩谷子的产量指标从三百五十斤提高到三百九十斤,豆子从一百六十斤提高到一百八十斤,早玉米下降了十斤。秋收结果证明:实产量和社员群众修改后的指标差不多,比干部们开始提出的指标要正确。经过了这件事,不少社干部进一步懂得了走群众路线的好处。
益都县旭光农业社的领导情况,也同样说明了:要真正实现民主办社方针,首先在于基层干部树立群众观点;而这种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作风又不是一下能够树立起来的。这个乡的几个主要干部(支部书记、乡长、社主任、副主任)都是在土地改革斗争中生长起来的积极分子。他们工作时间长,成分好,觉悟也高。如副社长张兴业土地改革以前是贫农,生活很苦;土地改革以后,因为家里人口多,自己又一直当干部,工作很忙,无暇参加劳动,所以家中的生活仍然很困难。但他很少提自己家里的困难。他对群众的困难却很关心,并能及时帮助解决。因此,他在群众中有相当高的威信,社员们都认为他是个大公无私的好干部,都很信任他。社主任、支部书记和乡长,虽然没有张兴业的威信高,但也是作风正派,具有一定的群众观点的好干部。就是这样一些有着群众工作经验的干部,在贯彻执行民主办社的方针上,仍然有一些问题。
夏收前估产的时候,部分干部抱着“宁高勿低”的态度,每一大亩(三市亩)估产五百六十斤。他们自己明知道高了,怕引起麻烦,也不敢让大家讨论。只是少数干部主观地做出了小麦预分方案,向大家一公布就算完事。社员们谁也不相信能分那么多,大家提了许多意见,他们也没有理会。收麦以后,实产数和估产数相差很多,社员非常不满。有的说:“管委会尽吹,尽骗人。”干部们看到情况严重,一方面及时向群众做了检讨,一方面将卖小麦的钱及时进行了分配,好容易才使社员的情绪安定下来。
秋收估产的时候,干部们接受了夏收估产的教训,不敢再包办代替,就召集社员代表大会让社员群众反复讨论。讨论结果,估产接近实际,分配的时候省了很多麻烦。经历了这些事情以后,他们比较深刻地认识了依靠群众的重要。但是,这样认识了并不等于就能处处按照民主的原则来办事,遇到一些阻碍就又返回到老路上去了。秋收分配的时候,有些队表现本位主义,有些干部就又想用包办的方法来进行分配。
从这些情况中可以看到:这些社干部在某些问题上相信群众,在某些问题上又表现不能相信群众;在有些工作中能较好地走群众路线,在有些工作中又包办代替、命令群众。这说明贯彻民主办社方针、走群众路线是一个复杂的思想作风改造的过程,不是简单“整一整”或讲讲原则就能奏效的。
从上述情况中也可以看到,要使广大的基层干部正确地贯彻执行民主办社的方针,首先要有正确的群众观点,要相信群众的力量和智慧。没有这个基本条件,就谈不到走群众路线和发扬民主。
要树立正确的群众观点,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些基层干部不仅受私有制度和小农经济的影响很深,还或多或少地受了封建残余的影响。他们往往看不到群众的力量,甚至把群众对某一问题的争论看成了瞎扯皮。许多事实虽然不断地在教训着他们,但是不少干部因受旧社会种种影响的蒙蔽,常常不能自觉地接受这些教训。领导方面应该帮助他们总结工作,使他们不断地从实际工作中取得经验教训,认识群众的力量。也需要基层干部之间互相启发。如周那乡的支委们,经过县委的教育,并没有真正认识到群众的力量;经支部书记启发后,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对于那些忽视群众力量的错误看法,应该给予恰当的批判。“人多嘴杂办不成事”的话,是从旧社会流传下来的。这说法对封建统治者来说是很有利的,对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来说,就是有害的。这些干部所谓的“人多嘴杂”,其实,不外两种意思:一种是有利于集体事业的各种意见;一种是同集体利益相矛盾的各种意见。有不同的意见,这是难免的,也没有什么可怕。对于不同的意见,决不可不加思索先起反感,应该冷静地考虑它们对集体事业是否有益。如果对集体有益,只是和自己的意见有些抵触,也必须很好地倾听。对那种和集体利益相矛盾的意见,也是应该好好听听的;这些意见提出来比闷在人们心里要好些,只有让他们提出来,才可能说服他们、提高他们。如周那乡的支部书记,在两种有偏向的意见争论不休的时候,就主动地批判了这两种偏向,提出了正确的办法。这样,错误的意见被纠正了,正确的意见自然就被大家认识和接受了;两方面的意见虽然都是片面的,合起来不就全面了吗?


查看完整版本: [-- 教育基层干部相信群众的智慧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