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一次难忘的会见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56年12月 -> 一次难忘的会见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于竞祁 1956-12-31 00:00

一次难忘的会见

第4版()
专栏:

一次难忘的会见
新华社记者 于竞祁
12月25日,中共中央委员、中央慰问团总团团长王维舟,副团长王一夫率领总团人员,和凉山昭觉县城南乡南坪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彝族社员们作了一次难忘的会见。这个高级农业社是由三十六户奴隶、半奴隶在获得解放后建立的。
几天以前,慰问团总团将要来访问的消息传到这个农业社的时候,人们立刻争相走告,社的办公室里几乎每天都不断有人来打听慰问团到来的日期。小伙子们爬上高高的雪山,采回青翠的松枝,扎起牌坊。上午十点,当慰问团人员乘车来到的时候,人们立刻涌上前去献上了大把大把的花束,在这个久已盼望的时刻,人人都尽情地鼓掌欢呼。
在合作社的院坝上,王维舟团长亲切地向女社长尼古戈角询问着她的身世和社内情况。这个才二十四岁的过去的“锅庄”(奴隶)沉痛地叙述了过去吃野草,受折磨的生活,也谈到改革后当选社长和外出参观的情况。她说:在北京,毛主席曾经亲自接见过参观团,今天又派代表来看她们,这种关怀,她将永远不能忘记。女社员们拉着慰问团女同志的手笑着,她们虽然语言不通,但是每个手势都表达了无限的心意。“哇吉哇!”(好的很!)和“你们好!”的声音交换着最真挚的感情。
慰问会开始了。过去的“安家娃子”(半奴隶)、今天的副社长土比阿业站起来说:“今天,我们无法形容心里的高兴,请把我们心里的话带给毛主席……”
土比阿业报告了社内今年增产和社员生活改善的情况。这个农业社在今年春天建立时,除了土地以外,什么东西都很缺,政府发放了农具和贷款,帮助解决了生产资料的困难。由于社员们的努力,田地施肥比一般农民多一倍多,增加了薅草次数,改进了玉米栽培技术,到秋天收获的粮食比去年同样土地产量增加30%多,副业收入六百多元,社员每人光是分到的粮食就有九百五十斤。土比阿业说:“往年这几天我们正是挨冷受饿的时候,今年第一次家家有吃有穿,我们深深感到共产党、毛主席的话永远不会错,我们要继续走向社会主义!”
王维舟团长说:“我代表中央和毛主席向你们问好!”他一再为社员们获得解放和自由而祝贺。他说:“实行民主改革和发展互助合作,是为了彝族社会的发展,同时对奴隶主个人也是有利的,党和政府根据彝族社会特点对奴隶主的出路和生活都做了安排,今后你们也要很好团结他们。我希望你们更加团结,更加努力生产来改善生活,你们要成为凉山农业互助合作的一面旗帜。”
七十多岁的王维舟团长拉着女社长尼古戈角的手,和大家一齐走过青绿的豌豆地,来到一个个社员家里。在孙子乌呷的家中,王维舟团长拉着屋主人和他妻子的手不断向这对不久前才结婚的夫妻祝贺。孙子乌呷一家母子四人过去都是奴隶主家中的“锅庄”,直到改革后才团聚并且加入了合作社。过去,他为了生活曾到处流浪。他含着泪珠激动地说:“我活了二十七年,今年才有了像人一样的生活!”
王维舟团长亲切地向社员们问好,和大家握手。慰问团的人员在田野上、村路边不断地和社员们欢快地拉着手摄影留念。
在合作社为社员们新修的房子前面,马比尼洛穿着新衣和她父亲一直热情地接待着每个慰问团人员。这个二十一岁的姑娘从小就在奴隶主家当“锅庄”,长期折磨使她至今仍和十二三岁小孩一样矮小瘦弱。她自己也记不清被毒打的次数,数不清身上的伤疤了。她两岁时就被奴隶主从母亲怀中抢去,从此再也没有能够见到母亲,直到改革后才和父亲团聚。他向慰问团人员说:“改革后我第一次吃上饭,穿上布衣服,请你们告诉毛主席,我一生都感谢他。”今年,她们父女已经分到粮食一千六百多斤。社员们都爱传说她的事:她每天劳动回家一定要换上新衣,挂上珠串,到处唱歌,而在劳动中,她是积肥最“得行”的一个。
难忘的会见结束了。当南坪社社员们挥着手目送着慰问团的车队离开时,还不住地高呼:“亲人们再见!”(新华社昭觉30日电)


查看完整版本: [-- 一次难忘的会见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