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夜过钱塘江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56年12月 -> 夜过钱塘江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唐铁海 1956-12-31 00:00

夜过钱塘江

第8版()
专栏:

夜过钱塘江
唐铁海
秋冬之交,昼短夜长,列车离上海西站不久,铁路两侧即为暮霭所笼罩。从暗绿色转为昏褐色的田野间,一条条细长的白带子纵横交错。只有当游鱼倏然跃起的时候,才使人想起这是杭嘉湖平原众多的河汊沟渠。
当我为列车上喧闹的广播声惊醒时,已到天堂的杭州了。杭州我已经来三次,头两次都是孟冬时候,“山寺月中寻桂子”当然是寻不见了,而“断桥残雪”的胜景也远远还太早了一些,只到岳庙去看了看菊花。后一次正是温度计的水银柱越过华氏一百度犹步步上升的仲夏时候,我是给两位来自恒河岸边的印度新闻界朋友做陪客来的。这回连菊花也没看上,更谈不到“郡亭枕上看潮头”了。只到灵隐飞来峰凭吊了一下印度高僧的纪念塔,请印度朋友译解了石壁上的梵文,就辞别冒着热气的西湖回程了。忆想起来,大有去不逢辰之感。而今天,又只能从杭州身边匆匆而过……
列车轻轻地滑过环抱西湖的群山,好像怕惊破西子的甜梦似的。群山的背影不断地逝去,眼前在黑色的夜空里忽然展开蓝沉沉的一片。我还来不及细看,列车又已经行进在激荡着空旷的回声的巨型桥梁上了。这时我才知道,这是在过“江浪斜界东西浙”的钱塘江了,我曾经在葛岭、在六和塔上远眺过大江,静看东来西往的列车喷着轻烟,鸣着汽笛,缓缓地在铁桥上爬行着,似乎慢极了,可是实际上,列车却是以一小时六十公里的速度,在这长达一千四百五十三公尺的大桥上奔驰吼叫着。江中点点渔火像流星般划过,一排排的竹筏箭似地随着东流的江水飞射过去,在平静的江面划出一道道深邃的弧线。遥见东北突出在江湾上绵亘的山岭,层层叠叠,灯火通明,投影洒落在江水之中,泛起一层银鳞,越来越远,渐渐消失在夜幕中。这是我所从未见过的江南夜景,出奇的意境,雄伟的气魄,胸襟为之大开。回头再往西北看,钱塘江已淹没在昏沉的田野里,但从地平线上升起的一道铅白色的光晕间,还可以使人联想起江水的反照。这光晕和地平线平行着,迤逦西行,一时仿佛直把我带到了美丽的富春江畔、新安江边。
车过萧山,这里已是浙赣,杭甬铁路交叉点。如果我要改变主意的话,跨下浙赣路,踏上杭甬线,就可以回到阔别二十余年的故乡,回到青葱的括苍山麓的宁绍平原。记忆中的故乡是个山明水秀,物产富饶的好地方;那生长在奇石危崖间的兰花和红艳艳的天竺子;那银河倒泻的飞瀑,透明的涧溪,跳跃在溪水里的小虾;那曲折的小河里,一群群的脚划船穿过一道道的石板桥,赶着去看社戏;那山里山湾里湾的老根据地,曾经有着我的老师,也有我的童年时代的小伙伴们的脚踪,他们有胜利也有牺牲,终于坚持过几个革命历史时期;这一切都是那样动人,那样鲜明,好像在昨天刚发生似的。是呀,自古以来四明山、会稽山上出过多少英雄,怪不得当年太史公也不远千里而来“观禹”,并把勾践复国的故事也采入“史记”。一经过现实主义文学大师鲁迅笔下的描绘,故乡的色彩风貌更被涂抹得浓烈突出,多少人为它神往,为它奋战毕生。
回忆的遐想,把我引向感情的回流,我激动,我困乏。就在蒙胧中间,列车平稳地从怀玉山的天然孔道中,越过浙赣边界,披着黎明的晨曦,进入赣东丘陵。


查看完整版本: [-- 夜过钱塘江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