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招待场的寂寞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56年12月 -> 招待场的寂寞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凤子 1956-12-31 00:00

招待场的寂寞

第8版()
专栏:文艺杂谈

招待场的寂寞
凤子
经常看到一些新的话剧的排演和演出,也经常碰到一些演员、导演和在话剧工作岗位上的人;因此也就经常听到一些近乎是牢骚的意见。
一个演员说:我真怕演招待场,从开幕到散场,得不到一星一点的“交流”。
另一个演员说:一个戏辛辛苦苦地排了,辛辛苦苦演了几十场,结果听不到一句近乎批评的话,更别说鼓励和安慰了!干了二十年的话剧,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感到寂寞!
一个新戏演出后是不是就没有意见和批评呢?有的。我就亲耳听到一些人转述的另一些人的意见和批评。例如:
“我听到××说:××戏可别去看了,又臭又长,准受不了。”
“我听到××说,喜剧是这样的么?观众没有笑,演员却在台上笑了,这是什么表演方法?”
“谁告诉过我,话剧在开倒车了,为了追求效果,廉价地逗观众哭,逗观众笑。”
以上这些意见,当然是来自招待场的观众。
有人说招待文艺界,那怕是大伏天,也像是在严寒的零度之下;人们可以想像场内空气之冷!这一股冷空气从台下袭击到台上,甚至袭击到台后……难怪寂寞和冷淡是目前在剧院工作的人最切身的感受。
事实是否如此,待考。不过,我却要为看招待场的观众说说话。看招待场的人不是直接搞戏的,也必然是同戏有些瓜葛。唯其如此,自然不同于买票看戏的观众。不同之点在于,花钱的观众为了享受,因此是用心来欣赏;被招待的观众看戏是一种任务,因此就不得不用脑来分析,该笑的时候便笑不起来,如果有人不慎笑了,脑子里就要闪电般地转念一下“为什么笑?”这一转念不打紧,自己可就笑不起来了。尽管没有一定的方式来提意见,却不能说看招待场的人们不负责任。何况背后的议论不也是发表意见的方式之一么?
尽管如此,背后的议论并不能驱散寂寞和冷淡的感觉,唯其是在背后,就如同空谷回声一般令人加倍地感到冷寂。
如果这种感觉是普遍的、正常的,说明了今天话剧所处的境地是特殊的、不正常的。为什么在百花齐放的今天,惟独话剧这一朵花得不到应有的热情的照顾和扶植呢?比起电影、戏曲这两个姊妹艺术来是那样的得不到关怀和重视呢?难怪有一些曾经写过话剧的作家就这么说过:如果有可能重新作职业作家,那么第一志愿是写小说,第二志愿是写电影剧本,第三……(应说明已非志愿了)写话剧!
剧作家不愿写话剧原因甚多,但原因之一恐怕与话剧圈的冷空气有关,而冷空气的形成原因也必然甚多,但原因之一恐怕是与话剧事业有关领导方面重视不足分不开吧?
当然,辛勤的劳动也不是毫无取得的,报纸广告栏话剧广告经常刊着的一个满字,不就是一种说明么?不过,热爱话剧艺术的人绝不会满足于这个“满”字的。大地春回为期应不远,话剧事业中的冷空气该到了被驱散的时候了!


查看完整版本: [-- 招待场的寂寞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