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南美见闻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57年01月 -> 南美见闻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赵沨 1957-01-30 00:00

南美见闻

第5版()
专栏:

南美见闻
赵沨
智利——“寒冷”的冬天
从北京到智利的圣地亚哥,这意思是说从东半球到西半球,从北半球到南半球。据说,没有两个国家的首都之间的距离有比中国和智利更远的了。但我们坐飞机从北京到圣地亚哥,实际上只用了五天的时间。从北京经莫斯科、布拉格、苏黎世、巴黎、马德里、里斯本、西非洲的达喀尔、巴西的纳塔尔、里约热内卢、布宜诺斯艾利斯到圣地亚哥,中途有的只停留三十分钟,最多的也只停留一个夜晚,实际的飞行时间约七十多个小时。我们离开北京的时候正是炎热的夏天,而8月初的圣地亚哥,却正是冬末春初。
智利在印第安人的语言中就是“寒冷”。这个处在“地球末端”的南温带的国家,据说是世界上最狭长的国家,它的全长由南至北等于从瑞典到意大利,最宽的地方只有三百公里,最狭的地方仅仅一百公里。我们在飞机上带着氧气罩越过了白雪皑皑的安达斯山,飞机立即就降低高度向圣地亚哥的机场降落了。
初到南半球,最不习惯的是辨别方向,为什么太阳悬在北方呢?原来赤道是在北边了。
圣地亚哥城就在安达斯山下,这终年积雪的世界第二高山,有二万多英尺高。每天,我们可以由旅馆高楼的窗口眺望雪山的变幻,它被称为是圣地亚哥的美景之一。清晨,这雪山总是被云雾迷漫地遮盖着;一到中午便在太阳光下照射得令人不敢逼视;而下午,朵朵的白云游荡着飘在它的山腰。
我没有机会到智利的寒冷的南方去。在圣地亚哥,这被称作“寒冷”的地方冬天并不寒冷,人们穿夹衣就可以过冬。农民和牧羊人在田野或山地便披一块叫做“庞却”的外衣。这种外衣和一张毛毡一样,在中间开一条缝当作领口。这种用毛线织成的“庞却”又轻又暖,传统的色彩和花纹都是非常美丽的,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民间艺术创作形式的一种;而骑着马再戴上一顶阔边帽,披上“庞却”就分外显得威风。
智利的冬天,不仅松树是青的,连棕榈也是绿的。更可爱的是杨柳已经青翠欲滴,仅有白杨树还只剩下干枯的枝条,算是冬天的象征。在许多住宅的庭院里,槁树结实累累,桃花也已经含苞欲放了。
智利人民心目中的中国人
智利人民对中国人民抱持着非比寻常的友好态度。人们常说:虽然学者们还在争论智利居民的来源,但人们宁可相信其中的一个假说:智利的最早的居民是从太平洋上过来的,也就是说,是从太平洋的彼岸——亚洲甚至就是中国过来的。因为,智利一边是太平洋,一边是安达斯山,而安达斯山直到现代仍然是交通上的障碍。所以,从地理条件上说,智利的最早的居民来自太平洋彼岸这个假说更为可信。果然如此,则智利人便和中国人是亲戚了。
智利的华侨们告诉我们:即是从整个美洲说来,智利人民也算得是最不歧视华侨的了。许多年来,也没有发生过排华的事件。华侨被公认为是最勤俭、善良的人,许多华侨娶了智利籍的妻子。正像欧洲人和智利土著居民的混血儿不受任何歧视一样,中国人和智利人的混血后代也不受人们的鄙视。不要说和北美相比,就是和欧洲比起来,在这里也的确更少见到种族歧视的事。
最有趣的是,在整个南美,妇女如果被认为相貌像中国人的话,这便等于对她作了美貌的称赞。而在智利,美丽的男孩子被称为“奇尼多”,美丽的女孩子被称为“奇尼达”,意思是“小中国人”或者“中国小囡”。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智利人民对中国人是怀着如何的善意和好感了。
所以,尽管智利的朋友再三地向我们说:我们智利人不像欧洲人那样善于把感情表露在脸上,而且,智利人对于任何事物又常常抱着批判的态度;但是,智利人却狂热而又真情地欢迎了中国客人。有些天,圣地亚哥的市民在中国艺术团开演前二小时便把剧场周围挤得水泄不通了,甚至有些演员想走进后台都得有劳维持交通的警察们来在人群中开道。学生们为了艺术团专为青年演出的一场入场券的分配而在报纸上公开争论,乐谱店的女主人热情地赠送乐谱、唱片给中国艺术家;并且坚决地说:“我绝对不能向第一个到我店里来买智利乐谱的中国艺术家要钱。”在市区的公园中,一群为了准备考试而正在公园埋头读书的大学生争先来为散步的中国客人们作向导。
中国的艺术家们向智利的民族英雄奥里金斯纪念像献花致敬,闹市中的广场顿时拥上了好几百人,当我们把花圈捧上石阶时,人们热烈地鼓起掌来。为了使中国客人们能顺利地在群众包围中走上汽车,交通警察只好临时把街口的绿灯变为红灯。 (未完)(附图片)
从圣地亚哥远望圣克雷斯多佛山   箫光摄


查看完整版本: [-- 南美见闻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