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应该充分回收废弃物资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57年02月 -> 应该充分回收废弃物资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57-02-28 00:00

应该充分回收废弃物资

第1版()
专栏:社论

应该充分回收废弃物资
全国各地在回收和利用废弃物资的工作上近年来有很大的成绩。据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统计,1955年和1956年两年中,仅回收杂铜、废钢铁、锡铅、废橡胶、杂骨、破布、废棉等七种废弃物资,即达一百三十多万吨。它的总值相当于五十亿斤粮食的价值,可以用来建设国家规定限额的橡胶、造纸、卷烟等工厂一百零九个。这些废弃物资都能成为工业的再生原料,同时也增加了人民群众的收入。
但是,目前回收和利用废品的工作还做得很不够。例如,从1954年到1956年的三年中,全国卖出的牙膏共一千六百八十多万盒(每盒二十支),折合铅七千五百六十多吨,而实际回收的数量不到一半。全国每年发行的报纸在五万吨以上,回收的更少。我国机械工业的切屑量估计超过三十万吨,而目前这些切屑的利用也还很差。其他如废橡胶、杂骨、破布等的回收量,都只占一半左右。可见社会上还有很大一部分废弃物资未被充分利用。据调查,北京市每天的垃圾约有三千公方左右(每公方一千四百斤),其中有机物和灰土约占40%弱。如果这些废品能够加以科学的配制,每年可以制造颗粒肥料四十九万吨,能供一千九百多万亩农田应用。另外,每公方垃圾中有破布、废铁、碎玻璃等九十多斤,如果全部拣出来,一年的总值可达三百多万元。在目前工业原料供应紧张的情况下,积极地收集和利用这些废品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废弃物资未能充分地回收和利用,原因很多。主要的原因是有些地方的收购部门嫌麻烦,认为收上来也顶不了什么大用,因此工作上很不主动。的确,回收废弃物资是一项琐碎的麻烦的工作。这些东西七零八落地分散在各处、各户、各人手里。但是,大家知道,许多废弃物资都是工业生产的上好原料。例如,破布、废棉、绳头是造纸的原料。充分利用这些废品,一年能为国家节省几十万立方公尺的原木。造纸成本也因此降低许多。供销社历年从民间回收的杂铜,占到国家用铜量的75%以上。鸭和鹅的羽毛经过加工出口,每吨可以换回二十吨钢材。其他如杂骨经过碾磨或熬制,可以成为肥料和化工原料。鱼鳞是摄影和电影胶卷的原料。供销社把这些分散零星的废品一点一滴地收集起来,显然不是无足轻重的小事,而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有些人认为,经过几年来的回收,社会上的废品已经愈来愈少了。这种说法是不合事实的。废品是社会上广泛存在的一种物质资源。它包括人们日常生活中废弃的一切物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废件以及逐年替换的废旧机器和器材。由于社会生产和消费不断地进行,新旧物资不断地更替,所以废品也就不断地产生。事实上,目前只有一小部分物资是愈收愈少的。比如,国家从民间回收的杂铜,因为多半用于大规模的工业建设,而对民间的铜器供应量很小,当然会愈收愈少。但是,据有关部门调查,目前全国杂铜的存量仍然很多。因此供销部门对这些物资也不应当放松回收的工作。
也有的人认为一点点破烂东西值不得出卖,甚至认为卖破烂“不光彩”。这也是不正确的想法。帮助国家解决原材料的困难,这是非常光荣的爱国行为,怎能说不光彩呢?收购部门以至各地区各单位的领导机关,应当向所有群众讲清楚这种道理。同时,收购部门还应当采取各种措施,以便人们出卖废品。比如,供销社可以和机关、部队、企业、学校等集体单位建立经常的关系,定期收购。或者委托这些单位的事务管理人员代为收集。在农村和城市中,可以尽量利用小商贩串乡串胡同收购。农业社的饲养员、商店的店员等社会力量,都可以由供销社委托代收废品。
废品的收购价格应该是既能鼓励群众出卖废品的兴趣,又不至于增高工厂的生产成本。有不少地方,一斤废铁只能卖两三分钱,群众卖一大堆铁换不回一包火柴。有些地方则不论质量多高,总是依照统一规定的低价收购。这样,群众当然不愿意积极出卖了。为了掌握合理的价格,收购人员要学习业务知识,正确地识别废品的品种、质量、规格,以便贯彻执行按质论价的政策。另外,为了不加大废品的流转费用和节省国家的运输力量,一般的废品应该采取“就地收购、就地使用”或“近地调拨”的办法。
在工业原料供应不足的情况下,生产单位一般都重视废品的利用。但是,也有一些工厂片面强调生产设备和技术上的困难,认为利用废品就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因而不肯积极设法利用废品。这些问题必须解决。废品在投入生产之前,大体上要经过整理和加工,这确是一件比较繁杂的工作。但是,在我国劳动力比较充裕的情况下,这些困难是容易克服的。供销合作社也正在逐步地加强废品的加工和挑选分类工作。生产设备和技术上的一些困难,只要广大职工群众开动脑筋,一般的也可以解决。比如,四方机车车辆制造厂过去不能利用切屑,后来创造了在电炉中利用切屑炼钢的办法,仅1955年一年就为国家节约了三十七万多元。这样的例子各地都有许多。不少单位的经验证明,只要把废品在生产前处理得当,一般是不会影响产品质量的。


查看完整版本: [-- 应该充分回收废弃物资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