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在武钢工地周围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57年02月 -> 在武钢工地周围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曹葆铭 1957-02-28 00:00

在武钢工地周围

第2版()
专栏:

在武钢工地周围
本报记者 曹葆铭
武汉钢铁公司才兴工一年多,附近便形成了一个拥有九万城市居民的新市区。
在这里,不仅有数百辆汽车、几千吨驳船和几千名搬运工人在日夜运输和装卸建筑材料、日用百货,同时,几乎每个工地、每道街坊,都设有天蓝色的售货亭或用芦席搭成的临时小店,供应职工生活必需品。一些较大的工地上,还设有邮局、银行、百货商店和专卖早点的合作食堂。在职工集中的“工人村”的大马路两旁,除了百货、图书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联合社的大门市部以外,还有大型的餐馆、旅社、理发厅、照相馆、电影院和戏院,另外还有许多不惹人注意但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粮站、煤店、菜场、缝衣店、洗染店和出售锅碗瓢盆的日用杂品商店,以及补鞋、修表、修理自行车的各种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一到夜晚六、七点钟,“工人村”就热闹起来了。这些商店的营业员都忙碌地接待着众多的顾客。电影院里放映着市里新到的首轮影片。楚剧名演员关哨彬在戏院里为职工演出。……
在1955年8月以前,这里还是一片荒丘,只有几百名工人分散在周围几十里的地方做厂址钻探和测量工作。这时候,百货公司就有三个同志打着手电筒,抬着一箱日用品,连夜赶来在这里设立了供应点;文化馆也有十一个同志背着胡琴、锣鼓、书箱,到这里来开展文娱活动。
当“工人村”的六百七十栋房屋在1955年年底修建起来,成千上万的工人开始进入工地的时候,武汉市各有关单位都紧张地动员起来,从各区抽人到这里来增设供应点。沔阳饭店的李贵柱老厨师回忆说:“当时真紧张得很。我们在12月25日才听了搬家的动员报告,元旦就要在这边开火。我们29日开始搬,锅盆碗盏、桌凳一大船,搬到深夜两三点钟才搬完。这边就只有一座空房子,要啥没啥,大家马上又分头安锅灶,上市里办货,到底在元旦准时开张了。开张以后,这里缺水,平常还能雇到马车去五、六里以外拖水,一下大雪,路上滑的马车不能走。这么大的餐馆没有水怎么能营业呢?大伙就一步一滑地到两里路以外去挑井水来做菜,做饭。结果我们的供应没有中断一天。”
当三万多名职工在去年全部进入工地以后,这里的生活供应工作又骤然紧张起来了。买东西要排队,搭公共汽车要排队,甚至买油条、上餐馆、看电影也要站很长的队。有时候,因为货物的花色品种不全,在站了很久的队以后,还买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电影也因为放映技术不高,模糊不清,时常断片,往往要花上三个钟头才能看完一场。
就在这时候,中共武汉市委连夜召集有关各局党员负责干部开会,专门研究了支援武钢的问题,重申了支援工作必须“积极主动,尽先办理,只准办好,不许办坏”的方针。市人民委员会财粮贸办公室副主任同商业局长和各公司经理一起到这里检查工作。区人民委员会也分片召集职工家属开会,征求意见。
供应点太少,是造成当时排队现象严重的主要原因。全市二十六个有关单位马上又从市内抽调力量,在这里设立了三百二十二个大小商店、摊亭和二十四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共有三千多名工作人员。煤店还实行了“挨户售票,送货上门”的办法。
花色品种太少,百货公司就组织新市区商店营业员到市内中心门市部参观,见到有什么新品种、好花色,马上就向市里要货。结果他们的货物由二千八百种增加到六千八百种。
各店的工作人员也订出公约,端正服务态度。货物品种繁杂的零售商店提出要作到:“问一拿二介绍三,使顾客高兴而来,满意而归”。菜场营业员过去总怕滞销菜腐烂了受损失,硬要同畅销菜搭配着一起卖,引起主妇们的反感,现在已实行了“分等论价”,“任凭挑选,绝不搭配”。饮食业过去在生意忙不过来的时候,顾客们一催再催,服务员就烦了,他们便要求自己做到“工作越忙,态度越好”。沔阳饭店从去年11月以来,七十天中就受到顾客八百四十二次书面表扬。
为了解决这里职工的交通问题,武汉全市总共有一百七十六辆公共汽车和十三条轮渡,就固定了十四辆汽车和两条轮渡经常在这里运输。一到星期六下午和星期日,这里的公共汽车增加为二十五辆,轮船也改为只载乘客不运货。
为了解决职工文化生活问题,文化局派了干部来帮助放映员提高技术,同时将这里的电影院列为甲等影院,使这里的四座电影院和三个放映队能够经常放映首轮影片。他们还组织市内著名的汉剧团、楚剧团和京剧团经常到这里演出。文化馆的干部也在这里先后举办了手风琴演奏、戏剧化妆和图书管理等七个训练班,举办了十六次文艺讲座,并且协助工地成立了三十多个俱乐部、四十多个业余文娱组织,有剧团、乐队、歌舞队和创作小组等。球队已经组织起九十多个。
由于各有关方面在可能的条件下,发挥积极主动的精神,尽量设法解决武钢工地的职工生活问题。有个时期,武汉市内的棕床脱销,市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联合社却设法使这里的棕床源源供应。在市里缝一套衣服要等一两个月的时间,缝纫合作社却设法使这里的职工在十七、八天内就能穿上暖和的新棉衣。市里的胶靴很缺,市百货公司经理就亲自到天津办了一批胶靴回来,首先调给这里五千双。
由于商业部门的职工注意根据这个工地上职工的特点开展工作,外地来的职工能够像在家乡一样地生活。这里,北方工人多,手大脚大,百货公司就特地调来了很多大尺码的手套和鞋子。北方工人喜欢吃饺子和炒菜,零售公司和蔬菜公司在每个节日之前,都大批供应做饺子和炒菜用的虾皮、黄花、木耳和韭菜……。饮食公司还想法保持了沔阳饭店的“三蒸”(蒸鸡、蒸肉、蒸元子)、解放食堂的“烧三糊”、春合记的山西刀削面和河南水饺的特点,以适应从全国各地来的职工的要求。新华书店的同志们也随时根据工程的进展情况供应书籍。热电厂开始安装机器了,就供应有关电气的书;最近厂前区正在修建几个辅助车间的厂房,他们便大量供应有关钢结构、电焊和吊装的书。在去年第四季度里,他们就销售了二十万零九千册书,值五万八千多元。
为了让职工们欢度今年的春节,这里的蔬菜公司及时地准备了三十多种、约一百三十万斤鲜菜,有山东的肥大葱和广州的青椒、茄子等;零售公司准备了九十八万斤、一千多种货物,其中有四川腊肉,山东冻鸡,等等。沔阳饭店也增加了年糕和元宵。在文娱活动方面,除市内的剧团到这里演出以外,职工们的业余京剧团和楚剧团也从1月24日起就排满了到各工地演出的节目。
当然,因为这里人口增加很快,物资需要量很大,武钢工地上的职工在生活方面还有不少困难。武汉市有关方面也正在研究根据“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使这里的职工生活逐步改善。


查看完整版本: [-- 在武钢工地周围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