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包头的新市区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57年03月 -> 包头的新市区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林沫 1957-03-31 00:00

包头的新市区

第2版()
专栏:

  包头的新市区
  本报记者 林沫
这里平地升起一座城市,
她的母亲是白云鄂博。
一千年,一万年,
白云鄂博在草原上沉睡,
唤醒她的是来自北京的一支勘探队;
装饰她的是来自全国的各族人民。
勘探队的愿望
勘探队初次来到内蒙古西部乌兰察布盟的草原上,是1950年5月间的事。那时候,草原上还不大平静,护送他们的还有一些内蒙古骑兵和步兵。
他们找到了那个被内蒙古牧民当作神灵来祭祀的白云鄂博。这是一座不大的、光秃秃的丘陵似的小山。站在它上面了望,四外是海洋似的闪闪发光的草原。他们就在这座小山旁边搭下帐篷,开始了勘探人员的野外生活。
当时,他们怀着一个美丽的幻想、一个英雄式的愿望:想找到一个很大的铁矿,在这里建设一个钢铁厂,那高高的烟囱在天空喷吐着蓝烟,那高炉的红光,像彩霞一样映照着草原……。
从那时候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七个年头。那批勘探人员早已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带着手锤和钻机到别的地方去了。而他们心中的愿望,却像一粒种籽,在这儿的土地上,长出了一座崭新的城市。
这个地方,北面是广阔的草原,南面是滔滔不息的黄河,西面,就是那用黄河水灌溉着的五百万亩沃土的河套平原。一条新铺设的环城铁路包围着它,还有四条铁路联结着它。一条铁路从白云鄂博给它送来矿石;一条铁路从大青山给它拉来煤炭;一条铁路把它和祖国的首都北京联结起来;还有一条往西通往兰州的铁路正在加紧修建。——这里,就是包头的新市区。
两年间
1955年的3月21日,我曾到过这里。当时,建设包钢的第一批人员——一共五十九个人,才刚来到工地三天。这批建家立业的人,在河边沙滩上搭下两个帐篷,架起三口造饭的大锅。他们拔除了沙滩上的芨芨草和骆驼刺,在建筑基地上放下了第一块砖。
那天,我在这一带所看到的是疏疏落落的几个小村,野地里放牧的牛羊和沙滩里到处出没的野鼠。在那天的日记上,我曾记录着这样的片段:“我们进入未来的市中心区。……附近有一个叫曹家营的小村子。透过寂静的田野,从那里传出几声长长的鸡鸣。我们走向村边的一家人家,一群狗包围上来,草丛中忽然窜出一只野兔,把狗引跑了。……”
时间过了两年,景色已经完全不同了。最近,我又访问了一些住在新市区亲眼看着这地方一天天建设起来的农民。他们谈起来,一个个赞叹不止:“这可真了不起!你看看这高楼房、大烟囱修有多少!火车就从门前过;夜晚吹熄灯,工地的电灯都把屋里照得亮亮的。真是幸福摆在眼前啦!”
现在,这里已经有十五万人口。平房数万间,楼房近百座,全部建筑有一百多万平方公尺。学校有二十多所,大、小商店有一百多个。
这些建筑现在分布在两个区。
我们先参观了青山区。青山区以靠近大青山而得名。这里已有十万居民。区的中心部分,已有几十幢楼房组成的一条以蒙古语命名的富德木林(劳动)大街。青山区区中心的建筑布置注意贯彻了社会主义城市为劳动人民服务的原则。这里有一座三层建筑的百货公司,对面是区人民委员会的办公楼,附近有一所医院。离百货公司不远,东西两边各有一处约十公顷大的公园。东边的一处,已经栽培了一些幼树;这里还要盖一个供全区人民使用的图书馆。西边的一处,现在还是一座空场子,但旁边已经建成一个职工俱乐部和一座可以容纳八百个观众的电影院。空场的一角,是一个有灯光装置的篮、排球场和一个溜冰场。将来等树木花草长起来,各种建筑完成以后,居民们就可以在业余时间或假日,根据各自的爱好和需要,到这一带来看电影,买东西,逛公园,上图书馆或者参加体育运动了。
这里的住宅,都是由几幢楼房或几十幢平房组成的街坊。街坊内部有大的院落,可以栽花种树。根据居民的密度,在一些街坊的适当地点,布置了托儿所、幼儿园、小学校、商品供应点和医疗卫生机构。在这里,从一个孩子的出生,到幼儿的教养,少年的读书,成人的工作、学习和娱乐,我们的国家步步都给准备了条件。
钢铁基地上
我们又参观了昆独仑区——包钢的建设基地。两年前我在这里看到的第一批建设者所遗留的生活痕迹——帐篷和砌在野地的锅灶,已经找不到了。在原地址出现的是一个制造房屋的工厂——大型洋灰构件预制厂。大卡车从这里把一块块的钢筋混凝土板运到工地去,再经吊车装在房架上,砌成一座座的房屋。预制厂门前就是那条横贯全市的钢铁大街。街道的一端,已经出现了三十多座楼房。围绕着这些楼房,前前后后几里地之内,排满了一行一行样式朴素的、向阳的住宅,在这里居住着建设包钢的五万居民。他们有的来自东北的黑龙江边,有的来自黄浦江和珠江沿岸。社会主义的建设,在我们的土地上像一股汹涌的海潮,从四面八方汇集着力量。这股力量到什么地方,大自然就改变了模样。
在乌拉山前的一片旷野上,正在逐渐展开一个大规模的建设场面。那矗立在厂房基础上的一根根的水泥柱子,那高悬在上面的钢铁骨架,那通往车间的一条条的铁路支线……。包钢的建设者一一向我介绍着:这是为建设包钢服务的机械化供应站,那边是钢筋和木材加工厂,那已经建成的是汽车基地,再过去是总修理厂……。这一个个服务性的工厂,那来自四面八方的建筑力量,一切都在预示着,一场巨大的战斗就要开始了!
未来的科学宫
根据这个城市发展远景的规划,市中心一带将来除了商场、剧院、电影院和市政机关以外,最引人注意的可能就是那矗立在广场中心的科学宫了。这座城市,不仅有在先进的苏联科学技术帮助下建立的钢铁工业,也将有发出智慧光芒的科学宫——它将以先进的科学知识来教育全市的居民。
科学宫后面就是两座公园。这公园就在一所综合大学的门前。城市的规划工作者,给这个全市最高学府布置了一个幽美的学习环境。大学后面,又是全市两大公园之一的森林公园,面积有四平方公里。
除了这个森林公园,包头新市区还有一个战胜风沙的绿化规划。规划实现以后,郊外将有许多道防风林,市内将有栽植着许多树木的六个区域性公园和十二个街道性质的公园,另外还将有一条环状林带把城市的中心部分包围起来。
火热的心
我走遍了这座城市,到处都看到沸腾着的建设景象。这边,一座医院刚刚完成,正在拆除建筑架;那边,一座文化宫在开始打地基。一所新建的住宅外边,碎砖破瓦和土堆杂物还没有清除,里边已经住进人家,开始了新的生活……。这是个多么迅速地变化着的城市呵!
只有亲自参加建设的人,才能深刻、细微地体会到这种变化的意义;这些变化也鼓舞着他们去努力取得更大的成绩。有一名叫舒美达的青年女工长,以她那建设者的火热的心,在日记上断断续续地写下了这样一些诗一般的语句:
“整天在脚手架上爬上爬下,一双新鞋穿了三天,又扎破了一个洞。要是妈妈知道的话,一定又要唠叨了!……春天,风沙刮得凶;晚上回来洗个脸,盆底是一层黄沙。夏天,太阳火热地烤着,晒得身上一层层脱皮,黑了又红,红了又黑。……冬天,冷风刮得脸痛,脚上一道道裂了口。……也就在这时候,我看见新型的城市,整齐一片!这就是用熬尽了多少个白天和夜晚的心血得来的呵!我的心情呵,日夜激动,是兴奋?是幸福?是最大的慰借?……房子最后一道工序完成了,烟囱冒烟了,屋子里通上暖气了;我望着学生夹着书包去上学,教师们打开书本讲起第一课。这时,我忘掉了,在夜间施工突然遭到大雨的冲洗,忘掉了火热的太阳烤得人喉咙发烧。像妈妈看到孩子长大成人一样,我望着这新型的社会主义城市在草原上成长!”


查看完整版本: [-- 包头的新市区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