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下不为例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57年03月 -> 下不为例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吴滤 1957-03-31 00:00

下不为例

第2版()
专栏:

  下不为例
  吴滤
长江日报消息:“中南煤田地质勘探局125队,最近组织了一个寻找器材工作组,深入到农村去寻找过去丢失在野外的器材,收获很大。”
工作组,见过不少,但“寻找器材工作组”还是第一回听说。喜耶?忧耶?一时竟辨不出心头是什么滋味。
看来,像是喜事。“收获很大”云云,确非言过其实。据统计,仅从农民那里寻找到的钢材、管子,钢丝绳、胶皮管等等,“共有十多乘马车,初步估计价值四千元。其中大部分器材马上就可使用,有一些经过稍为修理后也可使用,还有一些是目前国内缺少,较为贵重的器材。”
国家物力艰难,器材供不应求是普遍呼声。125队找回来这么一大堆宝贝,确乎是喜事。然而,可以装十多乘马车,价值四千元的器材,有些还是“国内缺乏,较为贵重”的器材,竟然会丢失,若无“寻找器材工作组”,还不知要丢失到几时,似乎也并不尽是喜事。据说中南煤田地质勘探局已把125队组织寻找器材工作组的作法通报全局,仿效执行,可见丢失器材还不只125队一家。这就让人在喜庆“寻找器材工作组收获很大”之余,也不能不痛感勘探队丢失器材之严重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最好当然是珍惜器材,并无丢失;既然丢失了,派人去找回来,确实比让它丢失要好千百倍。只是找得之后,不要以此为足,还要多多教育职工不再丢失,万勿让寻找器材工作组变成常设机构。
假如不从根本上来解决,假如工作组只限于寻找丢失器材,不难预料这个机构将很难结束它的工作。因为一面寻找,一面丢失,一面丢又一面寻找,这样,巡环往复,将无止境。
听到“寻找器材工作组收获很大”有感,姑作“对联”一付,遥寄125队:
上联是:工作组寻找器材收获很大
下联是:勘探队丢失物资数量可观
横批是:下不为例


查看完整版本: [-- 下不为例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