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榆社工作组相信贫雇不够 缩手缩脚拖延时间 一律撇开老组织不是群众真要求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48年03月 -> 榆社工作组相信贫雇不够 缩手缩脚拖延时间 一律撇开老组织不是群众真要求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48-03-29 00:00

榆社工作组相信贫雇不够 缩手缩脚拖延时间 一律撇开老组织不是群众真要求

第1版()
专栏:

  榆社工作组相信贫雇不够
 缩手缩脚拖延时间
一律撇开老组织不是群众真要求
【榆社消息】榆社组织了八个工作组,分别到八个村进行填补民主与整党。这些村庄,在榆社说来都是较大的,每村有三百多户。最近县委会将二十五天来的工作作了初步检讨。现分述如下:
在组织贫雇阶段,工作组走了不少弯路。每个村都是前后费了半个月,甚至二十天时间,才把贫农团组织起来(都是二类村)。主要原因是对贫雇觉悟程度估计过低,有些不相信他们。不了解这些地区,经过多年运动,贫雇政治觉悟已相当提高。以前不是他们不觉悟,而是由于领导上的官僚主义与村支部统治作风,造成他们表面上的消沉。工作组没有认识这一点,因此没有把公开发动与个别访问相结合,而是小手小脚地在暗访贫雇。贫雇称工作组同志为“整风队干部”、“检查团”;并说:“这批干部倒不错,就是不知将来要作成啥”(意思不摸底)。工作组同志,有时能用八、九天时间,翻来复去审查七、八个贫雇,有伤他们的热情。在桃阳村有些贫雇就说:“以前就是如此,现在还和以前一样”(意思就是说:和以前在生产时组织贫雇一样,组织起来挂个名就没事了)。访贫雇中,有些同志遇到贫雇有些毛病,就大大发生了怀疑,认为都不可靠,没有从阶级本质上来分析个别人的毛病。实际上,即使有些小毛病,一经把贫雇发动起来后,他们就表示要坚决克服,说:“我以前串过门子,入了团,我一定改,不改人家就瞧不起咱来。”此外,在同一错误认识下,又产生了包办代替偏向。工作组同志下乡时,都决心深入群众,发动贫雇和中农,这是很好的。但应该是提高他们的觉悟,让他们自己起来当家作主,不能包办代替。可是有的同志,竟自己当了贫雇组长,这是完全错误的。
在对待老组织问题上,也曾发生过偏向,工作初期,认为二类村老组织全都不能用,同时怕与老组织发生联系,引起群众怀疑,只是向他们要出贫雇名单后,一律撇开,不理他们。而且对他们生了厌恶之心。这样结果,更促成了老组织对领导上的对抗,他们认为这不是群众不要他们,而是领导上不要他们。一些错误大的党员,就用“干部没下场”、“领导上不要了”等话语欺骗错误小的、甚至没错误的同志。有些同志本来入党不久,而且和群众的关系也很不错,自己受到这样待遇,说:“我就是多了两个字(党员)。我的东西(指果实)比上能参加贫农团的也不多”。潭村赵乃仙说:“早知道这样,不该入党来。”正由于对老组织不是采取争取教育改造方针,不是依靠好党员当骨干,教育改造其他有错误的,而是一律撇开同等着待,形成僵局,有的躺倒了。云簇×××说:“自从工作组告说停止活动,咱觉这可好来,会不开啦,黑夜也能早睡啦,就是等上人民法庭对啦!”另方面,由此助长了群众盲目反干部反党员情绪。本来贫雇并不是盲目排斥他们,不让他们参加贫农团;相反的,而是急要求党员检讨支部缺点,表明自己态度,认错改错。他们说:“要退东吴兵,还得东吴人”。而工作组的作法,却是违反群众要求的。
公开支部审查党员,是在贫农团组织起来后进行的。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组织过程也是发现问题(民主填补问题),集中问题的过程,把问题集中起来后,群众思想也较成熟,有了整党的准备。二、在支部方面,也经过酝酿,进行过一个短期批评与自我批评,在思想上有了接受群众审查的准备。潭村就是这样做的。该村贫农团组织起来后,选出代表,并吸收一部分中农代表(在中农里也经过酝酿)参加支部会议。以后又吸收几个对党员干部有意见的群众都参加支部会,到群众一百一十多人,党员十九人。这样,群众有了主人翁感觉,毛太明知道往后支部党员都要群众来监督,他说:“这就要往好整哩!”大家发言也踊跃了。党员也感到任何错误都隐瞒不了,下决心彻底反省。(榆社县委会)


查看完整版本: [-- 榆社工作组相信贫雇不够 缩手缩脚拖延时间 一律撇开老组织不是群众真要求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