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西双版纳的鳄鱼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57年06月 -> 西双版纳的鳄鱼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陈贵培 1957-06-25 00:00

西双版纳的鳄鱼

第8版()
专栏:知识小品

  西双版纳的鳄鱼
  陈贵培
很多年以前,有一个名叫南温卡的小公主。有一天夜里,狂风吹熄了宫庭里烧点的蜡条,闪电和雷声震撼着大地,宫女们一个个吓得躲到帷帐里。小南温卡从梦里惊醒过来,找不到一个侍候的宫女,就惊惶地哭叫起来,一直哭了九十九天,使大地上落了九十九天的大雨。这时候,来了一个少女垂着头跪在王的宝殿下,低声地说:“王呀,我有办法使公主感到欢笑。”王便把她带到南温卡面前。她对南温卡唱了许多歌。但当她的喉咙唱得已经沙哑的时候,南温卡仍然没有停止哭。这时她顺手在果盘里拿起一条黄瓜来解渴。当她的手拿到黄瓜的时候,南温卡突然不哭了。她就高兴地用扁豆给黄瓜做成一条尾巴,用毛豆做四支脚。她把做好的这家伙放到南温卡嘴边让她亲吻的时候,南温卡的最后一滴眼泪便落在这家伙身上,这家伙便动了起来,有了生命,南温卡也就大笑起来了。从此南温卡便抱着它,叫它“打缺”,笑着玩着。但不久它仗着公主的势,不断地用钝嘴来咬伤宫女。一天当南温卡睡着了,宫女们便用许多钉子钉住了它的嘴巴,把这个讨厌的怪物扔到澜沧江里去了……。
这是西双版纳傣族人流传的一个关于鳄鱼的故事。现在澜沧江里的鳄鱼除了真的像一条“癞黄瓜”外,还有那参差不齐锯齿形的尖齿,也很像傣族人常用的木钉。
“鳄鱼”在傣语里叫“打缺”。每年除了11、12月和1、2月鳄鱼冬眠时期找不到它外,其他整个炎热的夏季,它都横行在澜沧江的浅滩上。这个家伙虽然只有七、八尺长,但常常吞食掉村寨里的五、六十斤的肥猪和羊群,在江里洗澡的人们,也不例外的遭到这家伙的追逐。鳄鱼爬行到浅滩来的时候,便不像在水里那样活跃、张牙舞爪了,而是呆头笨脑地;特别是当它吞食下猪羊后,总是死迷洋眼地闭上眼睛,把身子埋在水里,头伸在滩上晒太阳,一睡就是三、四天。所以住在这里的汉族称它为“懒龙”,傣族人常沿着它爬行的足迹,来扑杀它。在允景洪(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首府),常有人买这种鳄肉煮来吃。据说鳄肉味道鲜美,细嫩可口。
西双版纳产的鳄鱼,一般有七、八尺长,最粗的有小桶粗。它那扁长的血盆大口和满身上下像古代“城门”上钉着的
“甲钉”,特别引人注意。在它的前额左右两端还冒着两个半圆形像鸡蛋般大的眼睛和四只笨拙的短脚,短脚上有着五个钝爪趾,很像龟爪。后足以下的身体,逐渐扁平,形成像宝剑般的尾,靠着这条尾它在水里摇摆、划行。
西双版纳产的鳄鱼,体积虽然没有南洋产巨型“湾鳄”那么大,但比长江下游产的“扬子鳄”要大三、四倍。西双版纳的鳄鱼有另外的一个特征,就是嘴唇较长,一般身长七尺的,嘴往往长达一尺左右。这种鳄鱼,在我国其他地区也很少见。但从它嘴唇较长的特征和从产地接近印缅看来,这种鳄鱼可能与印度产的“长吻鳄”相接近。鳄鱼在西双版纳地区的分布,也是比较狭窄的,除允景洪,宣慰亍,橄榄坝,景哈,关木等地约六千多尺的澜沧江面外,其他地区没有发现。鳄鱼的寿命据说相当长,但没有确实考据。据傣族说法:“打缺”寿命比象长三、四倍,所以村子里还有吃了“打缺”的肉可以延年益寿的说法。


查看完整版本: [-- 西双版纳的鳄鱼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