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勤俭办艺术事业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57年06月 -> 勤俭办艺术事业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缪群 1957-06-26 00:00

勤俭办艺术事业

第7版()
专栏:

  勤俭办艺术事业
  缪群
勤俭办社,勤俭办工厂,勤俭办企业,勤俭办……;这些令人振奋的事例,报上每天都有见载。那末,艺术事业也可不可以勤俭地办呢?
有人说,艺术团体与工厂、农业社不同,艺术事业就是花钱的,艺术质量愈高花钱就会愈多。今天与抗日、解放战争的时代大不相同了,那个时候,有几个歌舞队员,吹个口琴,拉个二胡,扭个秧歌,跳跳蹦蹦,就能演起戏来了;现在如果这样的话,可就很难算得上是艺术了。现在的艺术要正规化、现代化,在舞台布景、服装、道具方面,必须是真实像样、合乎标准。比方说,服装该是高级的毛呢料,扇子是象牙的,手帕是丝绸的,花瓣是缎子的……;有了这些个“烘托”,就会使艺术更加美艳,更能引人入胜。
有人说,我是很理解勤俭的意义的;但我这个艺术团体和其他的艺术团体有所不同,我是搞实验的,也是示范性质的。既要实验、示范,就得要创造、研究,那就要给些条件;首先,人员编制要宽一些,业务骨干要多,行政管理人员也要加强,要请主管机关的有关单位“拔尖”来配齐;其次,国家供给的经费要充裕一些,企业化的经营管理不能要求高,演出的场次不能要求多,编造的预算不能“砍”;再者,资料器材,应该是中外古今,应有尽有,因为任何时代任何背景都可能与艺术有些“瓜葛”;还有,基本建设平方米……。倘使这些不能满足,要想搞出个很好的东西来是很难设想的。
我是个不懂艺术的人,但我喜欢看戏,从我接触到的一些情况,也想说几句门外汉的话。
舞台的布景、服装、道具的美,也是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把它放在适当的位置,但不是唯一的,而是从属的;这因为,戏剧艺术是通过演员的思想、情感和动作来感染和教育观众的,要提高艺术的质量,首先就要求提高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和演员的表演技巧;这方面不下工夫,是很难达目的的。昆剧“十五贯”不是给我们很好的启发吗?观众到剧场去为的是看戏,为的是欣赏艺术;用富丽豪华的布景、服装、道具,未必能代替艺术质量的提高和保证艺术效果的良好,相反的,利用一些代用品,也不致降低艺术质量和受到观众的责备。近年来,确实有这样的情况,有些艺术工作者,对舞台布景非常苛求,有些演出制作一次又一次的返工,有些演出制作甚至全部报废,名之曰“作坏了是提高的过程”,至于为服装、道具要花几千甚至几万元也是在所不惜的;而对作品及表演的技巧方面往往是缺乏深刻钻研,且常忽略勤学苦练。其实,骨架不好,贴金也是徒劳的。捎带说一句,有些剧场,为了配合舞台布景的美,连窗帘及招待员的工作服都是毛呢料精制的,不知这同艺术有什么关系?
艺术事业的人力、财力应该有所保证,党和政府对艺术事业从来就是极其关怀和全力支持的,因而艺术事业正在逐步发展和繁荣;艺术事业的经营管理也正在逐步走上轨道。但是,也确实出现了一些贪多、贪大、浮夸、奢侈的现象。例如,有些艺术团体和艺术工作者,过分的强调艺术特殊性,强调本单位的特殊化,编制越滚越大,机构越来越臃肿,至于为争人争钱对主管机关不满的事也不是绝无仅有的事。有些艺术团体的演员,几年演不上戏,闷得发慌,但还要增加人员;有的只强调本单位的需要,不顾地方和基层的困难及可能;有的人员虽多,能演的戏却很少;有的戏箱发霉,戏装被虫咬鼠啃,还要新制戏装;有的库存琴弦儿够用十几年,还要申请向国外订购;有的对演出场次和收支盈亏的情况如何,很少考虑,反正有国家来“差额补助”。例如,有些中央艺术团体每年要国家供给的经费,相当于个别省市的全年的艺术经费。过去那种艰苦朴素的优良风气,在某些艺术工作者身上正逐步减退,而讲排场、耍阔气的铺张风气,正在滋长;这种情况,不但在中央某些艺术团体中很明显,而且在某些省市的艺术团体也正朝这方面看齐。这里,我们不能不注意到,全国广大的民间职业艺术团体,在勤俭和朴素方面,是走在国营艺术团体的前面,正是这,他们更密切的联系了广大的观众并且受到好评。
艺术是服务人民的,鼓舞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奋斗。克服艺术实践中的铺张浪费,为国家节约资金,正是艺术工作者应该以身作则的地方。


查看完整版本: [-- 勤俭办艺术事业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