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史无前例的民主运动——记石景山钢铁厂的大字报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57年09月 -> 史无前例的民主运动——记石景山钢铁厂的大字报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顾雷 1957-09-30 00:00

史无前例的民主运动——记石景山钢铁厂的大字报

第2版()
专栏:

史无前例的民主运动
——记石景山钢铁厂的大字报
本报记者 顾雷
石景山钢铁厂从8月23日开始大鸣大放。工厂的党组织号召工人用大字报揭发企业各方面的缺点,并且表示了狠狠改正缺点的决心。工人们回答说:“整风是为了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我们一定拿出领导阶级的样子来,有什么说什么,帮助党改正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第二天,全厂出现了三百七十三张大字报,到了27日,新贴出的大字报突破五百一十张。许多上夜班的工人,下了班睡不到五个小时,便跳下床来跑回工厂,为的是把自己的意见写在大字报上。会写字的人,忙着领笔、墨、纸,不会写字的人赶快找人代笔。大家努力回忆,要把每一点意见写到纸上,亲手贴出去。到9月23日,全厂已贴出大字报八千一百一十四张,所有贴大字报的地方已几易新旧了!大字报震动了每一个人,有的写、有的看、有的议论、有的检查工作中的缺点、有的研究改进工作的方案、有的互相交换意见……。工厂里的各种生活,随着大字报的出现,比往日活跃了。
大鸣大放开始的时候,厂内曾有人这样怀疑:工人会不会只谈生活福利问题呢?会不会在批评领导的时候表现得不冷静呢?现在看来,这些耽心都是多余的。绝大多数的工人都是用正确的态度使用大字报这一武器。我阅读过一两千张大字报,也访问过一些被批评的同志。这些大字报和这些同志的谈话,都说明工人提出的批评绝大部分是正确的,情绪是正常的,态度是积极的,是从提高生产的愿望出发的。根据9月22日的统计,大字报共提出意见七千九百五十二条,其中属于生产的二千六百二十八条、干部作风的一千六百四十三条、文化学习和文化生活的二百二十条、党群工作的四百七十一条、工资奖励的一千零四条、生活福利的九百二十八条、政治问题的一百四十二条、其他九百一十六条。不难看出,我们的工人主要想的是什么了!大字报上,很少有挖苦、嘲笑、谩骂或进行人身攻击的词句;所能看到的,大都是实事求是、开门见山、语意淳朴、充满同志感情的批评或建议。下面这张质问厂长的大字报,可以作为一个例子:
“炼焦车间倒焰炉一—二排,今年6月19日至20日,连续两天因为焦 炭灰分分别为14.2%和14.4%,造成六十八点八七八吨不合格品。但在炼焦车间要求下,厂长批准了按合格品报产。请问厂长的决定根据是什么?无故把不合格品报产,那末厂颁发焦炭质量标准有什么用呢?我们希望厂长今后也要按制度办事。 监督站”
当然,也有些大字报的措词比较激烈,但这只能给人以恨铁不成钢的感觉,使人觉得这种批评是合乎情理的,看不出有什么恶意。有一张题为“赠张工长散诗两首”的大字报写道:
“张工长的个性强,领导工人真有方,工人出了事故后,没鼻子没脸数个够;
气得小伙子要炸肺,能忍的老师傅暗流泪,
人活脸,树活皮,请问谁人心愿意?
王彬”
工人们同时提出了不少的建议,许多建议都是可行的、合理的。这些善意的批评、中肯的建议,坚定地表明了工人的社会主义立场和愿望。这一切,令每一个领导人员感动。他们根据边整边改的精神,忙着从大字报上抄下对自己的批评,找寻对本部门工作的建议,或用大字报表示对批评者的感谢,或找到批评者当面进行检讨,或拟定改进工作的方案和计划。全厂形成了群众性的改进工作的热潮。问题摆开了,有些问题解决了,上上下下都觉得心里头痛快。运输部副主任褚德义感动地说:“这回和过去不同了。过去搞运动,叫群众做的多,领导上只是向下布置工作,习惯于发号施令。现在是群众自下而上要求领导改进工作,改变作风,大字报这股子力量是很大的。”这就是人们对大字报的估价。
实际上大字报对改进生产工作是有巨大推动作用的。在一个短短的时间内,成千上万的人通过大字报公开揭露生产工作的缺点,确是过去没有过的事。大字报的威力伸展到每一个角落,涉及到各方面的工作,从科室到车间、从计划到定额、从产量到质量、从设备利用到成本工作、从安全到劳动条件、从组织机构到制度,无所不包。这是生产工作缺点的大暴露,也是一次大扫除。由于全厂贯彻了边整边改的方针,由于群众的督促,大字报提出的问题,大部分都得到解决或正在解决,其中有许多是好几年没有解决的老问题。这是促进各种生产改革、全面提高生产的重大力量,因为每解决一些问题,生产就有新的变化。例如,第一炼铁炉有的工长不坚持执行一周检查一次料尺的制度,大字报对这件事提出批评以后,炉长王才去检查这件事,发现料尺与指示数据相差三百七十公厘,经过校正,第二天就超产生铁四十三吨。又如,管理机构庞大、臃肿,是石景山钢铁厂最突出的问题之一,也是大字报批评的一个中心。现在已研究出精简机构的方案,要把三十一个科室合并为二十个,把十七个车间和股、队合并为十个,管理人员由一千九百七十五个减至八百九十六个,减少一半以上。实现这个方案,这个厂的管理机构就将是精干的、效率高的了。
企业中的一些官僚主义作风,在过去许多运动中,从来没有受到过致命的打击,这次却被大字报搬倒了!大字报开始不几天,有二百三十八名干部被点了名。那些不深入车间、不关心工人思想教育、对工人态度粗暴、不了解工人工作和生活的疾苦、生活特殊、不遵守制度、工作不负责任、作风拖拉等现象,被登在几百张大字报上,受到舆论的责备,其中有许多现象是早已存在的;由于过去没有这种声势浩大的公开的批评,以致保留了下来。像这次这样公开批评干部作风的做法是过去没有的。一开始干部觉得压力非常大,特别是同时受到几十张大字报批评的同志,心情很沉重。这时,党组织鼓励他们勇敢接受批评,勇敢改正错误。大字报提出批评不久,厂和车间的领导干部建立了每两周十二小时下车间、每两周参加一次体力劳动的制度。深入车间、深入工人的结果,发现和解决了许多问题。炼铁部主任崔孝庆参加体力劳动的时候,亲身感到铁车运转不灵,对工作、对工人健康有很大损害,立即组织力量修好了。要是在过去,这件事不知要拖多长时间才能处理呢。凡是受到大字报批评的同志,都找提意见的人开座谈会,当面检讨,表示改正缺点的决心,解释某些误会。这就是整风,这就是干部的思想改造。从此,领导人员解决问题及时了解,对下边的情况清楚了,同工人的关系亲密了,而厂内的民主生活也更加活跃了。工人普遍说领导干部大大变了样子,领导干部则说工人比过去好领导了。这种气象,是过去见不到的。
工人们一方面在大字报上揭发各种缺点,提出自己的建议,另一方面也表明自己对某些问题的意见。这样,有少数工人也很自然地暴露出一些不健康的思想。这些不正确的观点当然不可能引起多数人的同意,会有人提出相反的意见,会发生争论的。这些天来,工人们在生活福利、工资奖励、劳动保护等问题上的争论,已经自发地在大字报上展开了。争论大都是从具体问题上引起的。例如,全厂有一部分工人住厂里的宿舍,房租非常低,完全不符合“以租养房”的原则,另一部分工人在乡下租农民的房子住,厂里发给房贴,每年一共要支出二十余万元。有人在大字报上提出住厂内宿舍应按市内房租标准收费,同时取消房贴,这样每年就可以给国家省出五十多万元。这个建议提出以后,一部分工人表示赞成,理由是国家不应把工人一切生活福利全包下来,这是不符合勤俭建国、勤俭办企业精神的,要求领导上马上办这件事。也有一部分工人反对这个建议,理由是这样做会降低工人生活水平,认为国家应该不断地改善工人生活,而不应当降低。如果要提高房租或取消房贴,等增加了工资以后再说,否则就是不替工人着想,就是资本主义的做法。而且有人说提建议的人“一定是资本家出身”。这一争论的实质是工人所有的生活福利,是不是应该由国家全部包下来。其他如工资、奖励、劳保等问题,也有争论。这种争论的意义是重大的。领导上可以通过大字报上暴露出的问题,根据本厂情况,归纳成几个或几十个问题交给工人去辩论。由于大字报是工人十分喜欢的讲坛,在这上面进行辩论能吸收更多的人参加,就会成为工人辨明是非、进行自我教育的最生动和最有效的一种形式,工人们将会在大辩论中提高阶级觉悟。
发动群众大鸣大放,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式解决人民内部矛盾,这是史无前例的,是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崭新的、极其重要的一页。这一时期企业里的大字报,就是活生生的有历史意义的文献。从石景山钢铁厂的情况,就可以看出大字报在解决各种矛盾时具有极大的威力,这不单是一种形式,而是深刻的走群众路线的实践。通过群众性的批评,群众性的改进、群众性的辩论和自我教育,就可以在这个基础上顺利贯彻勤俭建国、勤俭办企业的方针,这是一次具有重大政治经济意义的运动。现在,石景山钢铁厂已经把大字报抄下来汇编成集,作为永远的纪念,同时发动工人继续贴下去,继续改进各方面的工作,并着手组织大辩论。厂里的一位领导同志告诉我说:“大字报如果能经常化,会时刻把企业各种工作放在群众监督之下,免得问题成堆,免得干部脱离群众,免得错误思想发展,还可以保证民主生活永远是活跃的。”


查看完整版本: [-- 史无前例的民主运动——记石景山钢铁厂的大字报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