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怀念列斯里同志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57年10月 -> 怀念列斯里同志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李伯钊 1957-10-30 00:00

怀念列斯里同志

第8版()
专栏:

怀念列斯里同志
李伯钊
1953年的秋天,一个晴朗的早晨,阳光射到床头,正六点,听见电话铃响了,赶忙爬起来接电话。高教部部长办公室秘书同志打来的,说高教部为戏剧学院聘请了一位苏联戏剧专家,今天早晨八时要到部里报到,邀我和沙可夫同志去接见。我们连早饭也没有来得及吃,正七点四十五分就赶到高教部。匆匆走进客厅,空空地没有一个人。我们有点儿奇怪,不到五分钟的光景,一批一批的苏联专家陆续走到客厅里来了,客厅里挤满了人,苏联政府这种无私的援助,正像雪里送炭,我们兴奋和感激的心情难以用语言来形容。我们看到许多苏联专家中一位有着一对大眼睛,目光闪闪,前额很高,秃顶,身材魁梧的专家,我们暗地猜想,大概他就是我们学院的吧!恰好同他附近坐着的一位音乐学院的声乐家,手上拿着一个小小的音叉,我们更确定了我们的看法。苏联总顾问来了,给我们介绍每个苏联专家,果然我们猜中了。普拉东·乌拉季米尔诺维奇·列斯里同志正是戏剧导演专家。他是莫斯科小剧院的导演,兼任莫斯科卢那恰尔斯基戏剧学院副教授。他就是高教部聘来中央戏剧学院的第一位苏联专家。我们热情地接待他,他一听我们同他说俄语,开心地笑了。他幽默地对声乐专家说:“瞧!我的运气比您强的多,这儿我已经找到了知己,而您却还不知道您的音乐学院在那儿?”我们顺便告诉那位苏联声乐专家音乐学院不在北京,在天津。还要坐两小时的火车才能到达。声乐专家也幽默地说:“假如我早些知道音乐学院不在北京,那我该改学戏剧了。”这句话逗得大家都笑了。这第一批从苏联到中国来的专家,全是到高等学校任教的,每一个面孔,我都似乎在莫斯科见过,面善而且亲切,加以言语成了友谊的桥梁,很快便谈工作了。列斯里同志问我们招收了学生没有?招了多少?他马上要到学院去。可以说从高教部那天会见起,他就开始投入工作了。
在全院欢迎晚会上,他讲话少而谦虚,他说:“我是一个普通的苏联公民,也是一个普通的戏剧工作者,我的母亲是个演员,当我五岁时就同她在小剧院出出进进,小剧院像是我们的家。我是苏联人,一切按苏联人的精神来工作和学习。……”
列斯里主考导演训练班的学生,他严格地鉴定考生,非常注意考生的政治条件和业务上发展的才能。他讥笑那些不读报不研究时事的演员与导演:不读报纸的人怎么能敏感地观察事物呢?他喜欢诚实的学生。有一个考生,读的书不多,考的时候,常识不及格,他亲切地询问考生:那么,青年人,你为什么不读书或者少读书呢?考生干脆地答道:“因为我懒。”专家天真地笑了,严肃地对考生说:“为你这句诚实的话,决定录取你。”
列斯里专家如何训练学生呢?他主要的是训练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的方法。他经常让学生作北京一日的观察或表演、或叙述、或讲故事,把一日观察生活所得,用艺术的手法再现。他常常用这种新颖的方法来训练学生观察社会生活,训练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他的方法是很成功的。当我旁听课的时候,每次都可以生动地了解北京每日所发生的一些具体的变化和人民的生活细节。学生们观察了工人、农民、战士和解放军的军官们。他们逐渐由观察到能给观察的对象写传略。这种观察、分析、研究的方法,使学生丰富了生活知识,丰富了艺术创造的泉源。
列斯里专家还非常耐心地培养年青的助教,他每周为导表演系教研室上两次课。一旦他发现年青的助教有进步,他就告诉院长:“不要埋没了人材,他已经不是从前的他了,不要官僚主义视而不见吧!”在他的教导下,很有几个助教由不会教学,慢慢地熟习了教学了。
列斯里专家对学院的科学研究工作极其重视。在他建议和推动之下,成立了院学术会议。关于学术会议的工作任务,他详尽地介绍了莫斯科卢那卡尔斯基戏剧学院的经验。
列斯里专家建议按教学的需要,修建了经济实用的室内小剧场,现在导表演系各年级的教学剧目在那儿排演的时候,常常会想起列斯里专家来。
列斯里专家的工作作风是热情、艰韧、顽强、负责的。我们从来没听见他说过困难两字。即是在他病痛的时候。他牙齿很坏,可以说完全脱落了,他便用面包就茶吃,没有牙也能咀嚼。他腿跌坏了,跛着脚也上课。他忘我地紧张地工作了两年多。
列斯里专家导演了苏维埃经典著作:“柳鲍芙·雅洛瓦娅”、意大利哥尔多尼喜剧“一仆二主”和中国剧目欧阳予倩的“桃花扇”三个不同风格的剧目上演,受到首都各界热情的欢迎和喜爱。
列斯里专家的学生已在全国各地工作了。戏剧学院建设的工作得到他大力的帮助,为奠定社会主义的戏剧艺术教育作了奠基的工作。在我们相处的日子里,我们诚实、友好地学习、工作,我们不时也发生争执,有时甚至争得面红耳赤,争论以后,我们又和好如初,一切为了工作,我们就这样友好地相处了二年多。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果真是这样,值十月革命四十周年之际,我们更想念苏联派给我们学院的第一位专家列斯里同志。最近我们写信给他和他的夫人,告诉他们:北京西山的枫叶遍山红了,秋天又来了。想北京吗?想中国朋友吗?正像中国诗人所描写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们彼此的心是多么近呵!


查看完整版本: [-- 怀念列斯里同志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