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迎接全国水土保持新高潮——第二次全国水土保持工作会议散记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57年12月 -> 迎接全国水土保持新高潮——第二次全国水土保持工作会议散记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赵奇 1957-12-31 00:00

迎接全国水土保持新高潮——第二次全国水土保持工作会议散记

第2版()
专栏:

迎接全国水土保持新高潮
——第二次全国水土保持工作会议散记
新华社记者 赵奇
我国现有水土流失面积,比法国面积大一倍还多?在今后十年内,能不能够将这样大的流失面积基本控制起来呢?各地代表在第二次全国水土保持工作会议上的发言作了肯定的答复。二十三个典型报告激动人心,甘肃代表表示要在明年推广一万个“邓家堡”,山东泰安专区要在三年内推广四条“漭河”,山西雁北专区要求一千五百个农业社社社出现“大泉山”。
大胆地想,实事求是地干
在今年一年内出现一百零九个“邓家堡”的甘肃武山县,向会议提出了灿烂的五年规划,明年基本实现全县绿化;1959年基本实现水利化;1960年基本控制水土流失;1962年基本实现电气化。这个规划完成后,全县每人平均有粮食二千多斤,以林木、果园为主的其他收入将达一百元以上,人民生活水平将超过富裕中农两三倍。该县县长谈到他们的领导思想时说:“我们是把大胆地想和实事求是紧密结合起来的。”
不治好山不下山
“坚决用抗美援朝那样的决心,明年完成全县九百一十三座荒山的治理任务,为1960年彻底完成全县所有河道治理工程打下基础。”这是河南禹县县长向会议表示的决心。该县已经决定,县委书记、县长各一人和十个县级干部,分头带领七百八十三个干部背上行李上山,山不治好不下山。这个县还接受平原地区人民支援山区的要求,组织志愿突击队,现在已有八千多人上山,他们的口号是:三包(包山头、包质量、包时间)、十带(粮票、炊具、工具、石匠、铁匠、木匠、树种、医生、老师、书本)和一保证(完成任务)。为治好荒山,现在这个县的群众已经自己投资八万多元。
形势促人前进
各地代表认为开展规模更大的水土保持运动的条件已经成熟,这就是:农业已经合作化;农村进行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四十条的发布;生产大高潮已经开始;有丰富的搞水土保持的经验;全国干部下乡上山的浪潮风起云涌;特别是实现“四、五、八”的新纪录越来越多,不搞好水土保持,就没法赶上去。有些地区的代表在会上检查了过去对水土保持不够重视的错误思想,特别是有些南方地区的代表检查了认为南方水土流失“不严重”,认为水土保持没啥可搞的自满情绪。
高进才的理想
对水土保持事业有重大贡献的高进才,现在是闻名全国的大泉山农业社的社长,他在这次会议上的典型发言,受到各地代表的热烈欢迎,他向会议还宣布了大泉山农业社今后五年的行动口号:“干山变成花果山,坡沟变成好良田,吃面包、穿丝棉,牛奶蜂蜜家常饭,沟里苹果卖不完,社员不愁吃和穿,文化娱乐图书馆,川内妇女要上山。”大泉山的变化,说明了依靠合作社,把群众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水土保持就会形成持久的自觉的群众性运动。
让千百年来光秃的山坡重新穿上绿色的衣裳;让山塘、水库像满天繁星一样地闪灼发光;让绿荫成阵的林带漫山遍野;让鱼鳞坑、水平沟、谷坊、地埂、水窖、梯田、渠道交织成天罗地网。那时,从分水岭到坡沟,从支流到大河,从深山、浅山到丘陵、平原、洼地,杯水必蓄,寸土必留,使水和土永远为生产服务,为人民造福。
这是高进才的理想,也是所有与会者和全国人民的理想。
 (新华社专稿)


查看完整版本: [-- 迎接全国水土保持新高潮——第二次全国水土保持工作会议散记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