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掀起一个社会主义革命歌咏运动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58年01月 -> 掀起一个社会主义革命歌咏运动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本报评论员 1958-01-30 00:00

掀起一个社会主义革命歌咏运动

第7版()
专栏:

掀起一个社会主义革命歌咏运动
本报评论员
彻底肃清黄色歌曲,这是目前音乐战线上的一场严重的斗争。在这条战线上,要使人民的音乐艺术战胜资产阶级的音乐艺术,就要求我们进行一系列的工作。比如,对那些宣传法西斯主义的反动歌曲,像“爱马进行曲”、“支那之歌”、“满洲姑娘”等,就应当予以取缔;对于那些宣扬资产阶级腐朽生活方式的黄色歌曲,像“何日君再来”、“处处吻”、“卖相思”等,就应当造成社会舆论予以谴责。但是除此之外,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要求我们的作曲家、词作家和演唱家多多创作、演出好的音乐作品,以满足群众音乐生活的需要,以提高群众高尚健康的音乐欣赏兴趣。如果这一工作做不好,就是说,广大群众仍是十分缺乏反映当前现实斗争生活的短小通俗和喜闻乐见的歌曲,那么不仅黄色歌曲不易彻底肃清,就是今后群众中的“没歌子唱”的现象也不会免除。当然,也还要有其他工作来配合,例如对好的歌曲的宣传和推广。
黄色歌曲的泛滥决不是偶然的。它有着多种多样的原因,如资产阶级右派分子的进攻,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生活方式还有深远的影响等等。但是除开这些原因以外,它与目前缺乏大量好的群众歌曲也有很大关系。
应当首先看到,近几年来,我们的音乐家为广大群众写了不少的优秀歌曲。从数量上看,全国有二十多种音乐刊物,每月有几百首新的群众歌曲问世;从质量上看,在这些歌曲中,也有流行较广的好歌子,如“我要做个好社员”、“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真正乐死人”、“闺女之歌”等。但是尽管这样,它还远远不能满足群众对音乐生活的多方面的和日益增长的需求。工人们说:“喇叭筒里过来过去老放‘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个好姑娘……’,姑娘再好,也听厌了。”在一些农村社员大会上,社员们找不到新歌子唱,也只好集体合唱个“小女婿”。农村生产大跃进,农民对文化生活的要求迅速增长,他们迫切需要反映他们的社会主义思想感情、鼓舞他们的生产劲头的歌曲,可是找不到多少为他们所中意的作品。
抗日战争时期有声势浩大的救亡歌咏运动,在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难道不应当掀起一个社会主义革命歌咏运动来吗?社会主义时代需要社会主义之歌,我们的音乐家首先应当毫不犹豫地满足群众的这种要求。
也许有人会问,群众歌曲近几年创作的并不算少,但为什么好唱好听的歌子仍然不多呢?原因自然很多,但是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音乐工作者对音乐的普及工作重视得不够,还在于不少人长期地脱离群众生活和斗争。因而群众歌曲不够丰富,或者在他们笔下所产生的歌子,缺少浓厚的生活气息,也缺少磅礴的革命激情,正如群众讲的:“干巴巴,硬蹦蹦,唱起来没味”。
同时也还有一些人至今还认为,群众歌曲是“低级”的、“艺术价值不高”的东西,因而他们不愿从事这种“低级”的工作,而醉心于写大部头的所谓“国际水平”的东西。有的人甚至公开宣称,他写作品就是有意不为今天的群众所理解,因为他是为五十年以后的群众创作的。这些看法显然都是不对头的。固然写大部头的东西,如大合唱、交响乐,并不能说是坏现象,但问题在于:一,不能因为写大东西就瞧不起写小东西。就是说,我们的创作任何时候都不应当离开群众最迫切的需要和群众目前的欣赏水平;二,群众歌曲决不能被视为是“低级”的、“艺术价值不高”的东西,许多至今流行的抗日歌曲,所以被人们百唱不厌,百听不烦,不正是说明了它们在思想性与艺术性诸方面的成就吗?三,所谓“为五十年以后的群众创作”,更是显然错误的。试问,离开现在,哪能谈得上将来?不被今天群众所理解的作品,哪能谈得上为将来群众所理解呢?无论是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也好,还是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也好,正由于它是为当时千千万万抗日群众所理解所喜爱,因之它也才能为今天的群众所理解所喜爱。
群众普遍感到没歌子唱,也还和我们的一部分音乐工作者轻视群众歌咏普及工作分不开的。特别是进城之后,有些演唱团体和专业音乐工作者不愿向群众作示范演出,不愿向群众作辅导工作,只醉心于关门提高。这样一来,即使有好的歌子,也很难得到推广流传。最近,北京一些演唱艺术团体已开始有计划地深入农村工矿演出,加强对群众的歌咏辅导工作;一些广播电台也有计划地向群众推荐和教唱反映当前现实斗争生活的优秀歌曲;一些出版社也开始出版适于群众演唱和演奏的通俗歌本和舞曲选集。这是可喜的现象。
社会主义音乐的开拓者、人民伟大的歌手聂耳、冼星海同志,在创作群众歌曲方面,在活跃群众歌咏运动方面,作出了光辉的榜样。单就冼星海来说:在抗战时期,他时时关心着祖国的命运,以音乐作为战斗武器,去动员群众和敌人斗争。抗战前夕,他用歌曲呼喊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要求,写下了“枪口对外,齐步向前”(救国军歌);芦沟桥事变一开始,他便高喊“敌人从哪里来,把他打回哪里去”
(保卫芦沟桥);日寇侵入内地后,他便以“胜利的开始”、“保卫大武汉”来鼓舞人民的斗志,坚定人民的信念;当游击战争在敌后普遍开展起来的时候,他又写下了“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热情充沛的歌曲;到了延安之后,他又写了约二百首反映多方面斗争生活的群众歌曲。他把这些歌曲带到前方,带到后方,带到城市,带到乡村;他走到哪里,歌声带到哪里。他紧紧地和群众结合在一起,人民的需要为他的需要,人民的呼声为他的呼声。尽管当时反动的黄色歌曲异常猖獗,但革命的红色歌曲却像狂风暴雨,成为时代的主流。
今天,我们的时代赋予我们音乐家以异常丰富广阔的创作题材,提供了极其优越的创作条件。音乐家们应当毫不踌躇地投入到群众斗争中去,为群众创作更多更好、多种多样、生动活泼的歌曲。
让红色歌曲战胜黄色歌曲吧!


查看完整版本: [-- 掀起一个社会主义革命歌咏运动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