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天外还有天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58年01月 -> 天外还有天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范荣康 1958-01-31 00:00

天外还有天

第3版()
专栏:在高潮中南行

天外还有天
本报记者 范荣康
带着十九世纪色彩的先进厂
石家庄货车修理工厂,是全国铁路车辆修理工厂中的先进厂之一,也是石家庄市和河北省最著名的模范工厂之一。他们的许多生产指标,在全国同类工厂中是名列前矛的。
来到石家庄以前,也曾听说石家庄货车修理工厂是一个厂房简陋、设备落后的老厂;但若不是身历其境,很难设想这个工厂的厂房简陋到什么程度、设备落后到什么程度。这里,从解体到组装的全部货车修理过程,有80%到85%的工作量是露天进行的。前几年为了改善劳动条件,才搭了一些防护席棚。夏季固然可以挡挡太阳,但一到秋末冬初,为了防止积雪把席棚压塌,只得把席棚拆除,工人们就在刺骨的冷风中生产。直到记者来厂的前几天,铁道部才拨了十一万块钱,让他们搭了一些盖有铁皮的棚子,免去了雪中操作之苦。但这种铁皮棚子,四壁除了几根支撑棚顶的铁架之外,并无一砖一木,也不比露天作业好多少。而且即便经过这次改善,也还留下了一些席棚工房。此外,还有用报废的车辆木壳做工房的。
至于机器设备,那就更差了。走进机工车间,只见一条条皮带悬在天轴上。原来这里还有许多老式的皮带车床。据范玉岐副厂长回忆:解放以后只添了一部进口新机器,其他由于生产发展所增添的设备,大都是从兄弟工厂的旧机器中调拨的。
这个带着十九世纪色彩的老工厂,确实是处处叫人“看不上”的。有人曾经考虑过把这个工厂报废,另觅新址建厂。但中共石家庄市委和厂里的干部觉得报废了可惜,提出异议,才让它继续生存下来。谁知道竟是这个又破又老的工厂在许多生产指标方面,走到兄弟厂的前面去。对于车辆修理工厂来说,由于修多少车是有一定计划的,不像别的工厂那样可以大量增产,因而产值指标和产量指标的增长,都有一定的限度。考核车辆修理工厂的工作,通常看成本如何、生产周期长短。只有用很少的钱和很少的时间使车辆“整旧如新”,才算是工作出色的。石家庄货车修理工厂的修车成本,在全国最低;车辆在厂日数,有的仅次于戚墅堰机车修理工厂,有的比戚墅堰机车修理工厂还要低,在全国占第一位。
指标同上比,设备同下比
石家庄货车修理工厂虽然是著名的先进工厂,但更可贵的是,全厂没有骄气。相反地,虚心学习的气氛非常浓厚。
回顾石家庄货车修理工厂几年来的工作,可以发现一个特点,他们自己并没有什么独创的重大经验,对于改善和提高全厂工作起了决定作用的几项重大措施,都是从其他工厂学来的。1954年以前,这个工厂的工作也很落后,使他们跃上先进水平第一个阶台的,是实行计划管理,组织均衡生产。这些,是从江岸和长辛店机车修理工厂学来的。调整工地组织,改善作业过程,对降低成本、缩短生产周期起了很大的作用。这是从戚墅堰机车修理工厂学来的经验,后来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唐山的一些工厂小型竞赛搞得好,目标明确,可比性强,他们马上学来运用上了。以后每个工段发现了关键问题,都发动小型竞赛来解决。太原的一些工厂用组织技术表演的办法,发动群众鉴定和总结先进经验。他们觉得这个办法很好,就推广起来。提高质量的技术表演,提高效率的技术表演,做好生产准备工作的技术表演等等,一个接着一个,让大家来鉴定,那一点好就把那一点订入工艺卡片。
向先进学习,过去是如此,今天也是如此。石家庄货车修理工厂并不因为自己已经先进了而停步不前,他们同样在千方百计地组织生产大跃进。天外还有天,先进的还可以更先进;况且石家庄货车修理工厂有些指标还不是最先进的。现在,厂里已经订出了1958年的跃进计划。在缩短车辆在厂日数上,除了敞车和平车中修已占全国首位,计划在1958年再缩短15%到20%外,各种货车的大修和棚车的中修,都要赶上戚墅堰机车修理工厂,超过戚墅堰厂现在的水平。降低成本,前面说过,石家庄货车修理工厂的成本是全国最低的,但他们又进一步做了具体分析,发现太原机车修理工厂的锯材出材率和旧材利用率都比本厂高。钢材和木板的新材取材率和旧材利用率的高低,对修车成本的高低有决定性影响。他们就提出在这方面学习太原厂的经验,赶上和超过太原厂。总计他们共找出十一项不如兄弟厂的指标,这些指标分在七个工厂里,其中很多只是影响不大的、国家并不考核的小指标,如弹簧的成品率等等,但他们都提出要向这些工厂学习,订出赶上和超过这些先进指标的计划。
眼睛朝上,个个指标都同先进的比;唯有一样是同下比的,这就是设备。
厂里的许多干部和工人,对本厂厂房的简陋、设备的落后是有牢骚的;特别是到那些新建的、设备好的厂参观回来之后,更觉得本厂“太不像样”。以致有一个时期,厂里的领导干部很不愿意职工去设备先进的兄弟厂参观,他们觉得参观回来就是一大堆思想问题,嫌这也落后,说那也不行,倒不如不去参观还好。去年下半年以来,对全体干部和职工进行了勤俭建国、勤俭办企业的教育,在几个月的时间里,组织了几次参观。这几次参观的是石家庄市的小工厂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回来后,议论大变。这些小厂小社设备还要落后,真是“老牛破车疙瘩套”,但工人们的干劲很大,勤俭的精神感人,垃圾堆里星星点点的铁屑也要用吸铁石把它翻出来利用,有些产品的质量比大厂的还好,给了干部很大的教育。从此,厂里又明确了一条原则:设备同下比,学习小厂小社勤俭办企业、勤俭办社的精神,只有贯彻这样的精神,才能积累更多的资金,建设一些先进的、起骨干作用的大工业,促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领导和群众相结合
石家庄货车修理工厂改进生产的许多重大措施,虽然是从别的工厂学来的,但从领导方法来看,他们却有一条很重要的经验,值得别的工厂学习。这就是改进领导的管理工作和群众活动相结合。
这个工厂的群众活动几乎是不断的。政治斗争不说,生产工作也是采取搞竞赛的方法。从解放初期的“备战补损竞赛”开始(按:当时国民党军队企图偷袭石家庄,工厂的机器撤退了一部分,生产受到一些损失,故一面备战,一面“补损”),各种各样的竞赛和运动年年都有,口号响亮,形式活泼。去年搞了一年以节约钢材、木料为中心的先进生产者运动,当中发现有些质量问题没有解决,集中开展了一段“拿出一手本领,办好一件突出事”的活动,解决了质量上的四大关键问题,全年没有一辆返厂重修的车。不同的对象还有不同的活动,如铆工中的“千钉不松”竞赛,青年中的“青年突击手运动”、“节约万两黄金运动”、“青年节约队运动”等等。厂里的领导同志认为,开展群众性的竞赛活动乃是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的形式。它动员的面广、鼓起的劲大、效果显著。
群众一经发动起来,领导工作必须迅速跟上去,不断地改善企业的管理工作,促进生产的发展。否则,就必然阻碍群众积极性的发挥,成为生产的绊脚石。在这方面,石家庄货车修理工厂是大胆的改革派。许多别人觉得很棘手的问题,他们经过研究,都解决了。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在计划管理、技术管理、劳动组织等方面都有。
打破陈规
在改善企业管理工作上,必须有打破陈规的精神。
这些年来,石家庄货车修理工厂订了许多制度,据整改时统计,仅管理制度,仍生效的就有一百五十八项。这些制度对于健全企业的管理工作起了很大的作用,但现在看来,其中有些已经过时了,有些即便在当初也未必是完全妥当的。这次整改中,石家庄货车修理工厂用打破陈旧的精神,对现行的管理制度来了一次大清理,废除了一百一十二项,修改了二十一项,新订了十项。这些管理制度和其他一些不成文的规矩的革新,对发挥群众的积极性,正确地组织生产,起了很大的作用。例如长期以来,工厂对各个车间一律以“总产值、商品产值、劳动生产率和降低成本”四大指标,作为考绩的标准。其实各个车间的任务不同,考绩的指标千篇一律,反而不利于抓住最中心的问题。制材车间的中心任务是提高新材出材率和旧材利用率,只要保证修车进度,锯材的数量少些、产值低些又有何妨?何必硬要完成产值指标而盲目地锯材呢?类似这些不利于生产的陈规,石家庄货车修理厂都大胆地作了改革。
但是,属于本厂职权范围内的事情好办,许多制度规矩都是上级制定的,不能擅自更改。在这方面,石家庄货车修理工厂也采取了正确的态度:打报告、提意见。铁道部的“货车大中修规程”订得很细致,那些部件磨损到什么程度就必须报废另换新的。这些规定当然很好,但有些是不符合节约的精神的。车轴轮座只要发现轻微的裂缝就禁止使用,手闸轮凡外径小于四百零五公厘的一律报废。这些规定造成了大批钢铁器材的浪费,也伤害了工人节约的积极性。石家庄货车修理工厂积极组织技术研究,拿出使用这些“废料”决不影响修车质量的具体方法,呈请铁道部批准修改这些陈规。仅去年就提出一百多项修改规章限度的建议,其中的二十七项全年就可以节约钢材两万多吨。
“打破陈规”,这不是什么新的口号,1956年的高潮中,它也曾盛行一时。但是后来不知从哪里刮来一阵风,似乎陈规也不该打破。其实,一切事物都是发展的,任何规章制度,即便当时完全正确,也只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需要随着形势的发展不断地加以修改;况且有些规章制度,即便在当时也未必是完全正确的。现在正处在大跃进中,陈规之被打破,是必然的。企业的领导干部和企业的管理部门应该在这方面有所准备。这是记者访问石家庄货车修理工厂后的一点感想。
(本篇完,全文待续)


查看完整版本: [-- 天外还有天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