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陕甘宁边区 生产救灾结合 获得成功经验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48年06月 -> 陕甘宁边区 生产救灾结合 获得成功经验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48-06-27 00:00

陕甘宁边区 生产救灾结合 获得成功经验

第2版()
专栏:

  陕甘宁边区
 生产救灾结合
 获得成功经验
【新华社西北廿五日电】陕甘宁边区政府建设厅研究了绥德分区的镇川县(新设县,米脂西北)吴庄区一乡、葭县响石区四乡、子洲县(新设县,绥德西部)高家沟区一乡三个灾重乡的典型材料后,得出了生产与救灾结合的成功经验。上述三个乡原来共有一四○二户、五六八四人,内有劳动力一二四○个。因灾荒而移民者四二五户(减少百分之三○·三),一五九九人(减少百分之二八·一),劳力五二五个(减少百分之四二·三);三个乡的畜力,因遭胡匪抢杀及移民带走,约减少百分之七十。三个乡灾荒特重,劳动力又大量减少,粮食籽种非常困难。在此种艰苦条件下,由于干部充分掌握生产救灾结合的方针,并深入群众、具体领导,结果使三个乡原有之耕地一六四○二垧,到五月中旬已有百分之五三·五下种;此后继续播种,估计可完成百分之八七·八,其余可能荒芜的百分之一二·二,大多为坏地或远地。该三乡生产救灾经验如下:
(一)普遍组织半劳力参加生产。在全部劳力的百分之四二·三移走后,妇女儿童的半劳力在生产中起了重大作用。如葭县响石区四乡即有一八○名妇女和一六一名儿童参加农业生产;子洲高家沟区一乡半劳力参加农业劳动者达全数之百分之三十五,上山挖菜者达百分之八十五;镇川吴庄一乡除个别二流子外,全部老汉妇女儿童均参加了耕种。
(二)移民出走后的留地,除移民自找对象委托亲邻代耕或由未移走农民伙租耕种外,三个乡均局部地定出了移民留地的临时合理使用办法,组织农民承种。原主回来时,按产物百分之二十(或双方自愿商定)由承种户向原主交租,或完全免租。各乡本村无力承种移民留地时,则组织外部剩余劳力集体抢种。这样就刺激了劳力尚有剩余的农户纷纷承种移民留地。
(三)根据现有劳力、动惰表现等条件,民主地评分等级,依此发放不同的货粮籽种,鼓励了好劳动者的生产情绪,克服了平均分配货粮籽种的偏向。吴庄区一乡五月二十八日给一六二户货粮七石七斗后,十天中即抢种了六百多垧地。
(四)组织移民两头种庄稼。如有的移民抢种夏田后再走;有的在外打短工,挣了口粮再回来生产。这里须要领导上做到精密计划与组织,以期不误农时,又充分利用了一切可能的时间进行生产。否则就有两头落空的危险。
边府建设厅根据该三个乡的典型材料,指出了今后尚应严重注意的两个问题:第一、今年经过抢种,虽大部田地均已下种,但却耕种粗糙,加以雨水充足,野草甚旺,故必须抓紧锄草,以免庄稼荒芜。第二、绥德分区一般农民种夏田不多,夏收后尚不能完全渡过灾荒。如镇川吴庄区一乡夏田仅占全部耕地百分之八·四,每人平均仅○·三七垧,以平常产量每垧粗粮四斗计算,每人所收不到一斗半。子洲高家湾区一乡种夏田者更少,每人夏收所得平均仅一斗,且有的灾民未种夏田。所以夏收后应防止任何松懈救灾渡荒的麻痹思想,应正视在夏收后仍继续存在的灾情,继续与灾情进行斗争。


查看完整版本: [-- 陕甘宁边区 生产救灾结合 获得成功经验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