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普 |
1958-03-31 00:00 |
少走路 多干活 农忙搬家上山
第2版() 专栏:
少走路 多干活 农忙搬家上山 本报讯 福建省华安县银和乡农业社实行“农忙迁家上山”的办法,改变山区耕作粗放的生产落后状态。 银和乡全乡一千多亩土地,有80%左右分布在山上,距村近的山田约七、八华里,距村远的山田在十华里以上。过去,农民上山劳动,把许多工夫花在爬山、走路上,不少农民动摇了建设山区的信心,劳动效率很低,耕作非常粗糙,产量也是逐年下降。 今年春耕中,这个社的全体社员通过大辩论驳倒了一部分社员认为山区有“四苦”(劳动苦、走路苦、生活苦、结不了婚苦)的思想,并总结了老农民李清波、李金壁等过去农忙搬家上山,精耕细作,多产粮食的经验。像李金壁,在合作化以前,自耕土地每亩产量都在八百斤以上,主要经验就是在农忙时把家迁到山上,起早搭黑干。别人的田每亩施肥几担,他的田每亩施肥十几担;别人的田犁耙一遍,他的田犁耙两遍到三遍。通过这些事实的教育,社员们找到了办法,大家认为山区本来“满山是宝,满山是金”,只要苦干,就不会过穷日子。在春耕中,全乡一百三十个男女劳力在山上搭起八个大茅棚,分别搬到山上居住,在山上睡,在山上吃,在山上劳动。据老农们估计,搬上山去劳动,一百三十个劳力可以顶过去一百八十个劳力使用。如过去积肥都在村里村外,用时才往山上挑,今年在山上搭了六十多个草寮,做到就地积,就地施,到3月初,已积存的肥料每亩平均二十担,比去年全年用肥量增加近四倍。搬上山以后,全部劳力做到“出工鸡拍胸(鸡叫),收工手提灯”,劳动效率大大地提高了。去年这时,犁田还没有开始,今年普遍犁过一遍,第二遍业已犁过三分之一以上。今年全社每亩田平均产量要求达到七百五十斤。 (雷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