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他在勇猛地飞翔——记向一九六三年跃进的铣工苏广铭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58年03月 -> 他在勇猛地飞翔——记向一九六三年跃进的铣工苏广铭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刘白羽 1958-03-31 00:00

他在勇猛地飞翔——记向一九六三年跃进的铣工苏广铭

第3版()
专栏:

他在勇猛地飞翔
——记向一九六三年跃进的铣工苏广铭
本报特约记者 刘白羽
冰雪还封冻着松花江面,雪橇还在飞快地滑行,在哈尔滨机车车辆修理工厂车间里,却已经是一片热情洋溢的春天了。我们走进修理车间,怎么里面还静悄悄的呢?一打听,还没上班,苏广铭师傅在工友室里写大字报呢!我们穿过那布满机器的场房,到一间木板小屋里找到了苏广铭同志。这是一个小“铁牛”似的人,个儿不高,可那么壮,说起话来笑眯眯的。在他那顶黑色鸭舌帽下,两鬓闪出几星霜花,但从圆厚的肩头和沉稳的神情看得出身上潜藏着无穷的精力和无限的智慧。正是他,在我们这波澜广阔的大跃进的前头,急驶着,飞翔着。他先以三年零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现下,他又蒸蒸日上,已经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了。请想想看!第二个五年计划才三个月,他却要一步跨到第三个五年计划去了。有人说我们的人现在所迸发出来的精力,所达到的速度是电子计算器也无法计算的。但是,人们还在马不停蹄地前进着。工友室里坐着一组一组的人,有的拿着笔在沉思,有的写大字报。忽然之间,我们的谈话被隔壁车间里一片沸腾的欢呼声打断了。有人喊了声:
“报喜来了!”接着几个人抬着一块小黑板冲过来。黑板写着调度室一个女同志出了九十九条大字报的消息。可是来不及用粉笔写了,只好由抬黑板的青年口头传:“这已经是老数目字了,现在人家已经提出第一百零一条了!”
苏广铭领我们向他那台铣床走去。抽这空儿让我先谈一下他这台神秘的、美妙的铣床吧!原来苏广铭使用的铣床是一台1928年出品的老德国铣床。1948年从三棵树工厂当作废品搬过来,可是苏广铭却和这古老的机器合作起来了。三十年,是多么遥远的一段时间呀!在这过程中,现代技术水平已经飞跃到什么地步了。这铣床,早先一分钟只能转一百五十转,可是高速切削要求着极高的速度,在苏广铭改进下,这台铣床提高到二百五十七转,现在又提高到四百五十二转。谁说老树不能开花?机器到我们这个新时代才真正发挥了潜力,点燃了青春的火焰。我们走过场房时,开工的时间到了。巨大的车间立刻沸腾起来——吊车在穹顶上滑行,牵引带在火速地回旋,机轮转动,钢屑飞腾……苏广铭的铣床刀也像小风车一样倐倐地转起来了。笑容消失了,他如同一个沉着,干练的指挥员。他倾斜着上身,贴近机床。他的眼神,他的动作说明:他的心已经和整部机器溶合在一起了。
苏广铭十二岁就在那地狱般的私人工厂里作徒工了。伪满时期过着“橡子面,麻袋片”的日子,但他一直站在铣床旁边没离开他的岗位。到这个车间里来也有二十二年之久了。这座有五十五年历史的工厂,经过了一段艰苦的历程。日本人的刺刀曾经逼在工人胸口上,可是党的地下工作者却在这些车间里活动着。现在,你看!地板是陈旧的,房顶是乌黑的,但一切都那么坚实,而且又闪出了新的光彩了。如果有人问:为什么一台老铣床变成现代化的万能铣床?是的,正是从这问题我们就进一步接触到苏广铭的主要特质了。他不但是一个用全部热诚来工作的人,同时,他是一个以不断的改革和创造来工作的人。他不但用手,他用的是心、是脑子。从1953年到现在,他的改革创造已有五十四件之多。就这样,他把自己这台古老的机床变成为现在这样一座崭新的机床。
让我们暂时回到朝鲜战争的日子吧!那是充满暴风雪和闪闪火光的日子,前线的需要总是万分火急的。有一回,夜深两点钟了,一阵敲门声把苏广铭惊醒。工厂里的人来了,说有紧急任务。苏广铭一听就急了,他恨不能立刻飞到他的机器房。大雪地里深一脚浅一脚,奔进车间一看:车间主任、党支部书记,都集聚在那儿等候着他。他们要他铣一件很难铣的机车弹簧钢板口。他立刻动手,就这样在铣床旁边从深夜一直站到第二天的下晌。还有一次,同样紧急的任务把所有的人都卷了进来。可是有一个瓦背形的机件,你要刨完它的两个侧面,却很难摆弄。这个调皮家伙,在铣床上你钳不紧它、夹不牢它,一出毛病,机器就得停下来。他急得满身大汗,一天能弄出五块。这速度怎么能赶上前线的需要,眼看任务就完不成了。苏广铭一面干活,一面琢磨:如若让这瓦背形机件服服贴贴,不但卡得紧还能自如地转动就好了。干到夜深,回家,他怎样也睡不着,有时躺着躺着就爬了起来,伏身在桌上画、画、画。不知画了多少时候了,他的爱人马丽珍醒来一看,他还坐那儿苦苦思索。他见她醒来就说:“我再画一会儿……”就这样紧张、苦干了二十天,他终于发明了一种钢背瓦铣斜卡具。我们到车间里的另一台铣床跟前,青年工人李春兰正在使用钢背瓦铣斜卡具在做活。从前一天只能铣五块的活儿,现在每天能够做出六十块来了。至于他自己这台机器,在我眼中实在是一台奇妙的机器。说老实话,他把这冷冷钢铁做的机器变成有生命、有心眼的活东西了。你看,这儿那儿,里面外面,增加了好多他设计的机件,每一机件都增加了机器的速度和效能。比如有一个摇把,一只手摇起来很吃力、很慢。去年秋天哈尔滨的人们和最高的洪峰猛斗时,他冒着雨日夜不停地到江北大堤上去抢险,坐在船上,他看见舵手摇着那四面都有齿把的舵轮很灵巧,于是他就把他那笨重的摇把也装上几个齿把,就转动得轻巧迅速了。就连他所用的铣刀也是自己制造的,他从废品仓库中找出一些断了头的钻头,然后按照自己的设计,把它制成铣刀。他拿了两把小刀具放在掌心上给我看,就靠着这个,去年一年他没向工厂再领过一把刀具。他的铣床是淡绿色的,上面还画着五颗小小的红星。这是中长铁路时代保留下来的。那时,每一次大检修,他的机器都用不着修理就照常工作,这样就给他在机器上记下一颗红星。现在,我们不再画红星了,如果画,他的机器就得画满了红星。因为苏广铭的机器还保持着不检修的纪录。同时从他手底下出来的产品,多年来也总是保持着最高的标准,检验员拿到手里一看是苏师傅的产品,那是用不到检验的。现在,苏广铭如同一辆擦得晶光瓦亮的机车带动着整个生产。从那几丈高场房顶上垂下一条白纸红字的大字报,这是苏广铭向第三个五年计划跃进的计划。周围密密层层地贴满向他学习、和他竞赛的大字报。这里面有车间主任,有老工人,也有青年、有工艺师,也有技术员,这真是暖烘烘的喜日,催促着万花竞放。
这里还得讲一个很有深意的插曲,前面不是讲到,在那严重的年月里,我们党的地下工作者在这个车间里活动着吗?当时地下党的市委负责人有一个时期是张浩同志。张浩同志去世了,新的革命一代成长了。现在张浩同志的儿子林肖侠同志担任了哈尔滨市委的书记。最近林肖侠同志又出现在这个车间里了。原来他跟苏广铭作学徒呢!每个星期三,人们都看见他穿着工作服在铣床旁劳动着,最近他已经可以拆机器了。我在这儿把青年工人魏书生的计划抄上几条:“……二、学习苏广铭师傅六年没欠一次勤,我从1958年开始,保证第二个五年计划里一次不欠勤,出勤率达到百分之百;三、学习苏广铭师傅七年没出废品,没回修,我从1958年起,保证五年不出废品,质量达到百分之百,……”从这里也可看出苏广铭这个老铣工的特点,同时,也显示出我们这个大时代奔涌的波涛。
这是春夜还是冬夜?月光如此清凉,空气如此寒冷,但哈尔滨每扇窗子上都灯光闪闪。当天夜晚,省委工业部副部长刘仲甫同志又和我踏着地下的冰凌和月光,到苏广铭家去作客。这是一个十分温暖、幸福的家庭,他的爱人马丽珍是家属文化夜校的教员,大儿子荣亭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学生,寄宿在校内,高中三年级生的二女儿凤兰和带红领巾的小妹妹凤琴和妈妈正在一座雪亮的台灯下看春节照的照片呢。
刘仲甫问:“苏师傅!怎么样?三月底能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吗?”
苏广铭沉吟了一下,满有把握地回答:“行,没问题。”
他听说我认识李来财,下午在车间里我们一见面,他就兴奋地谈起这个无脚拖拉机手,现在在家里他又一次谈起来。他说:“我到北京开会听了他的报告真感动,后来,我在工作中一遇到难题,就想到他那样天大的困难都克服了,没有脚都站起来开了拖拉机,我这些儿困难还有什么过不去的!”
这次会议鼓舞起来的热情还像火苗一样在苏广铭心中跳荡呢!在那会议上,还有一件事使他至今念念不忘,就是他看到了上海工人盛利高速切削的表演。谁知道,开罢会回来,一下火车,工厂里就有一个难题在等待着他了。事情是这样:为了支援越南民主共和国建筑一条铁路,哈尔滨机车车辆修理工厂承造一批机件。大家都说:这条铁路通了车就把河内同欧洲联结起来了,你看这是有多么大世界意义的任务呀!可是有一个叫轨距杆(铁路转弯处用的卡子)的机件,却是工厂里从来没干过的新活。在车间里试制了半个多月,结果连一个也没做成。人们都愁坏了,都盼望着苏师傅回来。支部书记张玉昆一见面就拉着他手说:“苏师傅!这任务很重要,你用铣床干干怎么样?”苏广铭在重要关头上从没推却过责任。怎么办?!他想起了盛利的高速切削经验,他研究出一种专门刀具,看起来事情有希望了。谁知第一次上铣床却失败了。机器转动速度太快,合金刀一下变了颜色,烧坏了。这时,李来财的影子出现了,小伙子用两支假脚驾驶着拖拉机,在微笑。苏广铭和工艺师研究了放水冷却刀具。那一天,第一个产品就制成了。消息一传,可哄动了,人们从四面八方奔过来,里三层外三层地把他围起来。高兴,欢乐,对新创造的惊奇,对新收获的赞美,有人说:“这一回可合规格了!”“这一回拿出国去也像个样子了!”可是一天只能做二十多个,苏广铭还要在速度上再赶一步,于是他又创造了一种胎具。这一来,他一天能生产出七十五个了。
1955年,他的生产成绩一天比一天优异。有一天,儿子荣亭说:“爹!光生产好也不行,政治也得好。”他想了想说:“孩子!我政治上也不会落后呀!”女儿凤兰又问:“那你怎么不加入组织?”他没作声。心里却在盘算:我的父亲是工人,我自己也是工人,我们家的血都是工人的血,我怎么能不想加入自己的党呢?10月16日写了一张入党申请书,可是他悄悄地装在口袋里了。内心在剧烈地斗争着:他自己问着自己:“我苏广铭够得上做一个共产党员吗?”几次走到了党支部办公室门口又退回来了。一直到11月12日,他鼓起勇气找到支部书记说:“支书同志!我要入党。”1956年3月苏广铭被吸收入党了。马克思主义真理永远是鼓舞人前进的明灯,它如同火种一样种植在人们的心里,它使人获得了作为人的真正的意义,人的精力便会源源不绝,人的劳动便能创造一切。从去冬展开的跃进高潮,使我们的社会生活像一只雄鹰一样展翅飞翔。苏广铭第一次订的计划,是要在1958年一年内完成二十个月的工作。可是党的大跃进的号角响了,他把计划修改为一年完成二十四个月。前几天,他第三次修改计划为一年完成三十六个月工作量。
“苏师傅!你这计划根据什么提高?根据什么达到?”
这一个永远走在时间前面的人说:“我今年打算搞十五件工具改革,……”是的,决定着苏广铭飞跃速度的重要关键是技术革命。
我们只要举出他将要进一步改革刀具这一项,就将提高速度70%。原来他早已构思出来了,下午我们在他铣床旁边时,有一个同志走到他身边,那就是工艺师把他新设计的那个刀具的图样画好拿给他看,现在,工具已经送去制造了。
马丽珍是他的好妻子,好同伴,她教他文化,使他从一个文盲,变成一个可以写发言提纲的人了。现在,她从旁说:“有时候,天还没有亮,他就不见了,我一看,原来一个人在外间屋披个棉袄就着电灯画图呢!”请允许我的想像力奔驶吧!通过这小小的家屋,这雪亮的灯光,这扩音机里播送着哈尔滨各个工厂里正在掀起追苏广铭、赶苏广铭的竞赛热潮,……我感到我们六万万人在一起跃动的脉搏,我感到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幸福。我想,如果人们都像苏广铭这样,把自己的精力与智慧发挥到这样高度,那么,在这世界上我们有什么做不到的呢?春天真的来到这遥远的北方了,当我写着以上这段见闻时,我发现我的玻璃窗外在滴着溶化的雪水了,小小的白桦树在微风中摆动,落在它那湿渌渌的树枝上的阳光多么金黄又多么灿烂啊!我想着苏广铭,不知怎样,我总是想到他一个人在黎明前静静地伏在灯光下画图的身影。在这里,让我们用最响亮的声音向全世界宣布吧!这就是我们的一个工人,我们这个新时代的一个工人,他正像我们的整个社会生活一样在勇猛地飞翔。


查看完整版本: [-- 他在勇猛地飞翔——记向一九六三年跃进的铣工苏广铭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