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听!社会主义步伐的音响 广西每天出现八百个厂矿 一个多月已有三万多个厂矿投入生产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58年05月 -> 听!社会主义步伐的音响 广西每天出现八百个厂矿 一个多月已有三万多个厂矿投入生产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黄义杰 1958-05-31 00:00

听!社会主义步伐的音响 广西每天出现八百个厂矿 一个多月已有三万多个厂矿投入生产

第2版()
专栏:

听!社会主义步伐的音响
广西每天出现八百个厂矿
一个多月已有三万多个厂矿投入生产
本报南宁29日电 记者黄义杰报道:在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照耀下,广西僮族自治区地方工业的发展势如破竹,一日千里。到5月26日止,全区已经投入生产的厂矿有三万六千多个,其中绝大多数的厂矿是在最近一个多月内发展起来的,平均每天约有八百个新厂矿出现。
在工业基础极为薄弱的广西僮族自治区,短期内地方工业便出现了万马齐奔的形势。其中一条主要的经验是贯彻执行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实行全党全民办工业的方针。在此以前,自治区的干部和群众中对发展地方工业存在着严重的“神秘化”、“正规化”和广西落后的“悲观论”思想,因而,各地的地方工业只停留在县以上所办的少数厂矿。
通过辩论批判各种谬论
新建厂矿有如雨后春笋
4月中旬,中共广西僮族自治区委员会在柳州召开了地委书记会议,传达了中央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并着重研究了如何大搞地方工业问题。会后各地在干部和群众中广泛传达了这条总路线,贯彻执行全党全民办工业,普遍地开展大辩论,有力地批判了“广西落后”、“农村搞不起工业”等“悲观论”和“神秘论”。经过大辩论后,广大干部和群众破除了迷信,解放了思想,出现了敢想敢做,说干就干的共产主义风格。全区地方工业的发展,便势如破竹。宜山专区在“敢说敢想踏实干,多快好省全民办,洋土大小相结合,边筹边建边生产”的口号下,到5月26日止,就有一万零九百多个厂矿投入生产。历史上没有工业的广大少数民族地区,新的厂矿也像雨后春笋般出现。大苗山苗族自治县十三天就建成了一千三百七十五个厂矿。三江侗族自治县斗江区仅四天时间就实现了乡乡社社有工业,到5月中旬止,这个区已投入生产的小型厂矿有二百九十七个,平均每社十三个厂矿。
地方工业为农业服务
受到农民的热烈拥护
坚决贯彻地方工业为农业服务的方针,是地方工业得以迅速发展的另一个原因。各地围绕着农业生产的需要发展地方工业,因而解决了农业大跃进中的矛盾,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如石龙县今年春旱、缺肥,群众要求供应抗旱工具和肥料,中共县委便首先抓紧兴建制造农具和肥料的工厂,于是广大农民就像筹办喜事一样的大办农具厂和颗粒肥料厂,很快地实现了社社有农具厂、队队有颗粒肥料厂。投入生产后,短短的一个多月内,就制造出新式农具和提水工具二十四万多件,颗粒肥料一千二百多万斤,对于抗旱、催苗都起了很大作用。地方工业为农业服务的现实利益进一步刺激了广大农民办工业的积极性,这个县便很快形成了大办工业的高潮,两个月的时间新建成三千多个厂矿,平均每个社达十四个。超过了每个社原订五厂一矿(农具厂、颗粒肥料厂、石灰厂、碾米厂、农产品加工厂和一个矿)的规划指标。全自治区投入生产的三万六千多个厂矿,其中为农业服务的厂矿达70%—90%。很多乡、社已经建立了肥料网和农具制造修配网。
依靠群众 因陋就简
一切困难 迎刃而解
此外,在大办工业过程中,自治区各地都相信群众、依靠群众,采取因陋就简,先土后洋,由小到大的办法,克服了各种困难,办起了工业。例如工厂的建筑材料、资金、厂房、设备等等,都是依靠群众想办法解决的。没有技术人员,各地就把当地的木匠、铁匠和分散在农村的技术人员集中起来,采取派人到外地参观、留学和师傅带徒弟、老厂包新厂的办法来解决。
为了加强工业建设的领导,4月中旬以后,从区党委、地委、县委、乡党委和农业社,都做到了由党委第一书记和书记亲自管工业;全区并抽调五千多名干部转入工业战线,以充实和加强工业建设的领导力量。并且正在进一步采取交流经验,组织协作等措施,克服生产和建设中的各种困难,使地方工业巩固的发展。


查看完整版本: [-- 听!社会主义步伐的音响 广西每天出现八百个厂矿 一个多月已有三万多个厂矿投入生产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