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生产更多更好的机器保证社会主义建设高速度发展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58年05月 -> 生产更多更好的机器保证社会主义建设高速度发展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赵尔陆 1958-05-31 00:00

生产更多更好的机器保证社会主义建设高速度发展

第3版()
专栏:

生产更多更好的机器保证社会主义建设高速度发展
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 赵尔陆
任何一个部门、任何一个地方,要加快建设速度,开展技术革命,就要更多更好的机器
为了十五年赶上英国: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需要的各种工业交通设备,比第一个五年计划增加六倍 为了实现全国水利化:需要一千五百万马力排灌机械 为了实现农业机械化:需要五十五万标准台拖拉机、各种农具及农业机械二千万台 为了实现农业初步电气化:需要八百万瓩的发电装备 为了变肩挑背驮为畜力车或动力牵引:需要一亿套滚珠轴承、各种载重汽车几十万辆
在全民大跃进中,机械制造工业面临的形势是:任何一个部门、任何一个地方,加快建设速度,开展技术革命,都要更多更好的机器。万马奔腾,相互促进,要求机械工业快马加鞭,
迎头赶上,力争上游,否则就难以保证全国生产与建设跃进规划的实现。
工业上十五年赶上英国的规划提出以后,冶金设备、电站设备、矿山设备、石油设备、化工设备、交通运输以及轻工业方面的设备需要量,都大大增加了。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整个工业交通设备的需要量,约比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设备的生产量,增加六倍左右。
农业纲要四十条,各地都将提前实现。为了实现水利化,全国约需要一千五百万马力的排灌机械。为了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约需要拖拉机五十五万标准台,各种农具及农副业加工机械约需要两千万台以上。在农业电气化方面,如果要达到农村每人拥有电力设备零点零一到零点零二瓩的初步电气化指标(我国农村经过今年的跃进每人只有零点零零一八瓩,日本已达到零点零八瓩),即需农村发电装备八百万瓩。变肩挑、背驮而为畜力车或动力牵引,至少需要滚珠轴承一亿多套以及各种载重汽车几十万辆。
地方工业的总产值,将提前超过日益增长的农业总产值。今年全国地方工业产值增长速度达到37%以上,许多省份的增长速度超过50%。据估计,第二个五年计划内,一个县建设一批工厂,投资约达一千多万元以上,全国两千多个县,要求供应的机械设备数量就很可观。
在各方面跃进的同时,机械工业的本身,也必需加速建设新厂、更新设备及进行技术革命,五年内将需要机床几十万台。
波涛汹涌的建设高潮,成为促进机械工业大发展的激流。要求供应的设备,不仅数量大,而且品种多,时间急。因此,机械工业不能用寻常的速度迈步,而是要以革命的常规,三级跳、翻几翻向前跃进。我国要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从以手工劳动为主的生产方法,转到以现代化机器为主的生产方法,机械工业面临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人们精神奋发,决心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进行生产和建设。
机械工业必须走在前面
我们反复研究了毛主席和党中央历次的尤其是最近一个时期的指示,深切体会到:在我们这样一个六亿多人口的大国中,尽快地完成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有何等重大深远的意义。而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又是一个高速度发展的问题。
发展速度,对于机械工业来说,更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因为工业部门特别是重工业,要达到跃进的生产指标,都要提前一年、半载安装设备。达到钢铁1962年的生产指标,所需冶金设备要在1961年以前供应,而电站设备更要提早。实现农业跃进指标,为适应农时,也必须提前供应设备。三年水利化所需设备,就要两年内基本上准备好。保证各行业、各地区实现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指标,大部分设备要集中在前几年供应。此外,还要加上机械工业本身掌握生产的时间和生产周期。因此,机械工业的发展必须走在各部门扩大再生产的前面,走在基本建设的前面。如果不能快马加鞭,迎头赶上,就会耽误各部门、各地方跃进规划的实现。
机械工业高速度的发展,是完全可能实现的。我们有党中央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和我党传统的群众路线;尤其是通过整风,人们解放了思想,正在克服着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已经深入人心,生产力大大解放。我们还有苏联、兄弟国家的技术援助,以及各兄弟部门的促进和协作。这些都是实现跃进的基本保证。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内,机械工业建立了初步基础,各行业都有了骨干,这是跃进的立脚点,1957年底,全国已拥有大小工厂二万多个,职工一百七十六万人。在建设上,已经取得了一些经验,五块钱或七块钱可以办十块钱的事,建厂时间也可以压缩一半。有的可以翻版,有的可以用老厂扩建。建设速度可以比前几年快得多。
今后五年生产的主要新品种为两万多种,要进一步掌握重型、精密仪表、喷气和电子技术等新型产品的生产,补全缺门行业,并适应农业、地方工业多种多样的需要。在产品设计上要由仿造逐步走上改进和独立设计的道路。在这些方面,由于技术力量的薄弱,是有一定困难的。但是,过去几年特别是高潮以来的经验证明,技术也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职工群众的创造性发挥起来,又有苏联及兄弟国家的先进技术经验,技术是可以迅速掌握的,问题在于是否走群众路线。在大跃进中,人们以飞速的步伐前进。今年上半年拖拉机已经出了八十多种;汽车已经出了十多种,上海机床厂,今年就计划设计一百种、并试制出四十种精密度要求较高的机床。
可以设想,像这样的一个万马奔腾的局面,步伐上的参差,一时的失调,是可能出现的。但是只要方向是对的,只要我们能够深入群众,及时检查,采取有效的措施,并且把远大的目标和实事求是的精神结合起来,就一定能够挑起供应全国所需千千万万种设备的重担。
全国一盘棋
各区也各有一盘棋
为了贯彻执行多快好省的总路线,根据工农业并举、中央工业与地方工业并举、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并举的方针,必须全面规划,各级办厂,使各种机械工厂星罗棋布地在全国各地生长起来。这样做,可以发挥全国无穷的人力和物力,既快且省。我国幅员广阔,需要很大,而现有机械工厂太少,地区分布不合理,远远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因此,形成全国机械工业完整的体系,就十分必要。
各个经济协作区都拥有几千万至一亿以上的人口,应在下放的机械企业和原有地方机械企业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一个适应本区经济发展需要的机械工业体系。制造一台机械设备,零件往往数以千计,有的需要大型及特殊设备加工,在一个工厂内自己全做是不经济的,需要相互协作。过去,由于全国只有一盘棋,地区内体系不完备,出现了许多不合理的协作。上海的汽轮机轴,要在北满浇钢锭,在沈阳锻打,到太原热处理,再回到上海加工装配。广州做制糖设备的锻铸件和大零件加工,往往要到东北协作。大跃进前,这些关键工艺的协作,已经是门庭若市,顾此失彼;大跃进后,紧张的情况,更可想而知。一个协作件供不上,眼看已有的大批零部件不能装配成套,而且协作遍及全国,运输往返,废时误事,浪费很大,大大地挫伤群众多快好省的积极性。因此,经济协作区必须逐步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做到一般的协作可以不出区外。但这并不意味着全国没有完整的体系,今后依然要集合各区的力量,加上一些重点的大型企业,来形成与健全全国机械工业的完整体系。协作区间的协作,仍然是必要的,但是,那只宜于重型的或技术要求较高的协作,因为这些特殊的大型企业,短时间内,还难以每区都有一套。而由于生产的日益发展,技术要求日益提高,全国性的各区间的重大协作,今后还会长期存在,而且还要加强。
各个经济协作区的机械工业体系,是根据本区经济发展的需要而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要求应当有所不同。各个经济协作区要按照不同条件,从全区考虑,把全区的工厂组织起来,逐步填平补齐,使区内具有机械工业的一些基本行业,比如机床、电站设备、重型和矿山机械、仪表、农业机械、动力机械、电机电器、化工设备、通用机械、配件和滚珠轴承等行业。各区要先后建立起一个几千吨以上水压机的锻造、铸造中心,并具有若干大型加工设备。同时,要根据本区的特点和原有基础,在全国统筹规划及地区合理分布的原则下,突出地发展某些行业,使这些行业成为全国机械工业总体系中的一个基点,分担全国的生产和协作任务。例如,在全国几大冶金基地附近要建立重型机械工业基点;在几个大煤炭基地和“有色金属省”内,要建立矿山机械基点;在沿海建立船舶基点;在技术传统较长、科学技术人才集中的地区要建立高级仪表及精密机械基点。全国电力紧张,电站设备制造能力不足,除建设几个大型的电站设备工厂外,还要立即在几个工业基地翻版建设一些中型电站设备工厂。
在第二个五年计划内,各省市、自治区应该结合自己的经济特点和资源情况,建立自己的机械工业基础。在几年内,各省都要拥有一个具有一千吨水压机的锻铸中心,和以通用性为主的机械加工力量,建设若干工厂。今后,农业机械,农村电站设备和副业加工机械,需要量大,种类繁多,而又要适应各地不同的经济、自然、作物条件,应该在经济协作区大致分工的原则下,就地取材、就地制造、就地供应。各省所办的小型钢厂、电站、煤矿、化工厂及人造石油厂等设备,只要取得一些大型工厂的协作,也都能自己制造出来。由于农业的半机械化、机械化的迅速发展,农业机具、农村交通运输工具的增加,修配任务将日益增大。人民生活用的机械,大多也宜于在地区内自行供应。上述这几方面的任务,基本上要由本省的机械工业来承担。此外,还要在统一规划之下,分担全区的协作任务;以及为附近的大型工厂承担配件或协作任务。
机械工业服务面广,品种多,而技术革命的每一阶段,又有不同的设备需要。一个厂要做很多品种,是困难的,反之,专业化范围过于狭窄,又不能适应任务的变化。因此,必须要使地方机械工厂的专业化和万能性相结合。例如:通用机械厂要能够生产轻工业、化学工业、石油工业等多方面的设备。动力机械厂,要既可以供应农业排灌及一般动力机械,又可以供应汽车拖拉机的发动机。将来在这个排灌动力机械的基础上,只要加上配件工厂,就可以装配出汽车拖拉机;这就比建立一个专业的汽车拖拉机工厂经济,而且机动性大,可以适应发展中的需要。
每县要建设若干个小修造厂,形成修理网,简易的农业机械在县里制造,又修又造;主要是为本县农业生产和农村工业服务。乡、社要建立修配站。修配站在农村遍地开花,就可以使各种农业用的机电设备,做到小修不出乡,大修不出县。
在建厂的办法上,有几条便捷的道路:其一是扩大改建老厂,充分利用老底子,因陋就简,边生产、边建设;二是必须新建的工厂,可以利用已有的设计,或各种典型设计,经过审核修改以后,进行翻版;三是用试验工厂的办法,在原有小厂中试制,掌握技术以后,再去建厂;四、县的修造厂和乡社的修配站,各地已经出现了许多勤俭办厂、又快又好的典型,设计部门也做了若干标准设计,可以总结、推广。
发展中央工业与发展地方工业同时并举,是加速工业化与技术革命的一个重大战略。过去我们集中力量搞重点项目,对全面统筹注意不够,思想上有片面性。群众路线和勤俭建国的方针,贯彻得也不够好。原来全国只有一盘棋的作法,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全面大发展的局势了,必须做到各经济协作区都有一盘棋,集合这许多盘棋,成为全国的棋局。而在那些关键性的非全国力量不能办的一着上,则由中央集中力量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既是全面、又有重点地大力发展,形成我国机械工业的完整体系。
改变体制,面向全国
整风以来,我们所反复考虑的问题是:如何使我们从大量繁琐的事务主义中解放出来,面向全国,抓住主要的问题,分出更多的力量,来管理地方工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进工作方法,力求红透专深,坚决烧掉三风五气。同时还必须改变机械工业的体制,下放工厂;体制改变后,就能更好地面向全国,深入群众。
工厂下放,政治领导与业务领导统一,群众路线能够更充分地贯彻。地方直接领导工厂的生产,便于及时解决问题,在加强协作、挖掘潜力上都大有好处。省、市和经济协作区,还可以用这些下放工厂,作为本区机械工业的骨干,加速发展地方工业。
经过反复研究,我们拟将第一机械工业部所属的工厂下放到地方去。这样做,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同时,使部和地方的同志,大家同心协力,在统一规划下,全面发展机械工业。机械工业的特点是协作配合复杂,就地的和全国的协作配合都很必要。在同一地区中,如分中央直属与地方管理的两类厂,那么,在安排任务的主次缓急时,都容易带些片面性。而全部下放后,不分界线,能够更全面地考虑问题。
但是,考虑到省市接管便利,并避免由于青黄不接而引起的一时脱节、失调现象,下放可以分步骤、分行业来实现。当前凡与农业及地方工业发展关系较多的企业,应立即下放。
现有工厂下放,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设项目也要下放。这些新建扩建项目,经中央批准后,由地方领导建设。建成后由地方管理。这样作法的好处是:地方就地管理建设,各方面可以密切配合,又快又省。
原来经过全国平衡的任务,要随工厂同时下放,使已经形成的分工、协作关系,继续进行,保证成套供应。今后随形势发展,再加调整。下放了工厂和任务,要同时帮助地方充实机电工业的人力,特别是技术力量。因此,准备把中等技术学校、技工学校相应地下放。只有改变体制,部的机构,才能大大精简,抽调一批管理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充实地方。
四放之后(工厂、建设项目、学校、干部下放),部的责任不是轻松了,而是加重了,必须把工作做好。首先是要管规划。要结合着下放工厂、地区原有基础以及地区经济发展要求,自下而上的提出规划,又从全国出发,自上而下的统筹平衡,共同商定各地机械工业的发展规划。使各地区的机械工业,既能自己独立解决问题,又有相互的依存和协作配合,构成全国体系。
其次是管平衡。年度任务的产销平衡、协作,总是要为实际情况所修改、调整的。地方直接指挥地区内的生产,可以在国家计划下,就地进行平衡、调度。我们组织重大产品的平衡,和经济协作区之间的协作与差额平衡。
第三是管技术指导。首先一环是制订技术政策,作为各个行业技术发展的方向。根据这些方向,上下结合,编制技术发展规划。对于规划里的尖端技术和重大新产品,我们要帮助地方和企业采取有力的措施,保证实现。对于促进技术跃进的研究试验工作,要根据技术发展的要求,组织各行业、各地区的力量,形成全国的研究试验网和资料情报网。此外,在百花齐放地发展品种的情况下,要把产品的系列化、部件的通用化和零件的标准化工作,逐步开展起来。
第四是督促检查、交流经验。定期地和省市一道,组织全面的或重点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经常采取评比、参观、现场会议、展览会等方法,总结经验,组织交流与推广,以收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效果。
这次体制的改变,四放四管,是生产关系的大变革。我们过去对于依靠群众、依靠地方来发展生产,认识是不深刻的。我们相信,经过这样一番改革,工厂的政治与业务领导更加统一,地方和群众的积极性更加充分地发挥,必将有利于全国机械工业的大发展。
破除迷信,依靠群众,
开展技术革命
机械工业在品种上能否满足各方面的要求,数量上能否提前供应,使用上是否经济,质量上能否给以保证,都将会影响各部门的技术革命。要争取品种的迅速发展、产量的迅速增长、以及提高产品性能、质量和降低成本,都要依靠技术的发展。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机械工业掌握了一般机器产品和部分大型、精密产品的制造。今后五年要制造成套大型钢铁厂设备、大容量的电站设备、重型的和精密的机床、仪表以及各种农业机械等。同时,还必须掌握各种尖端技术产品。实现这样一系列的巨大任务,不能不要求机械工业技术大大飞跃,使它在十年左右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技术跃进的关键在于破除迷信,解放思想,贯彻群众路线,把学习与创造密切结合起来。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们学习苏联和其它兄弟国家的先进经验,依靠他们的技术援助,建成了一批用最新技术装备起来的国外设计工厂,不少老厂的技术装备得到更新,掌握了许多先进技术。通过仿造苏联产品,扩大了品种,锻炼了设计与制造能力。这些对机械工业的技术发展都起了很大的作用。抓紧学习的一面是对的,成绩也是显著的。但是,在学习中存在着生搬硬套的偏向。没有很好地注意学习和创造的密切结合;许多方面把技术神秘化了。产品不分大小、精粗,不论仿造还是自行设计,都要进行三段试制。清规戒律重重,对群众的创造发明求全责备,提一个合理化建议,要画图,要填许多表,要经过十多个科室,走几十道手续,才能得到批准。不从这些束缚里把思想解放出来,要想技术来一个大跃进,是不可能的。
迷信、保守的根源,主要是看不到技术进步中人的作用,淹没了群众的聪明才智。技术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是生产劳动实践的
总结,那里有劳动、有生产,那里就有革新技
术的要求与可能。在大跃进中,群众的新创造
有如百花怒放、层出不穷。过去设计一个中等
的柴油机厂要将近两年时间,现在只要两个多
月时间就可以设计出来。煤气机的发生炉,过去用钢板,没有钢板就没有办法,天津专区大
胆改用砖砌的土炉子代替,不但省钢材,而且
效率高,现在已大量推广。东北机械厂一个工人出身的车间主任,研究出用氧气瓶或钢管来
做锅驼机的锅炉,用钢省一半,烧的煤也少一
半。汽车底盘的大梁,原来是要用三千五百吨
大压力机压制,南京汽车制配厂在大跃进中,
没有这样大的压力机,经过工人与工程师想办法,用小压力机分五段压制,经过试验,
完全合用。许许多多的例子说明,群众中有无数的英雄好汉,只要充分发动起来,让他们敢想、敢做,加以引导和提高,就一定能够人才
辈出,困难让路。在技术工作上走群众路线,使群众作技术的主人,这是机械工业技术革命
中的根本问题。
发挥群众的大胆创造精神,并不排斥学习和占有世界已有的各种先进技术,相反地,要使技术迅速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今后还要发动群众,千方百计、勤学苦练,继续学习和占有更多的国外先进经验。问题在于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边学习、边创造,把学习与创造结合起来。
在发展品种上,要采取仿造与自行设计并进的方针,一方面仍然要继续取得苏联及其他兄弟国家系统的技术援助,充分利用他们的图纸或样品,大量仿造,并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及生产、使用的经验,加以改进和发展。另一方面,要采取先百花齐放,然后再整理提高的办法,鼓励大胆自行设计,在百花齐放的基础上,经过实地试用,取长补短,产生出结合我国实际的各种良好的机器,逐步形成产品的系列。同时还要采取层层上楼的办法,技术经验较多的工厂,要帮助较差的工厂,把一部分现有的品种,过渡给它,并在技术上给以协作,自己力争提高,做更高级的品种。只有这样,品种才能迅速来一个大发展。
工艺与生产组织的改善,是目前企业技术革命运动的主要内容之一。群众创造了大批的新工具、改装了旧设备、革新了原有的工艺方法,生产效率突飞猛进。这次运动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从现实出发,多快好省的目的性明确,各种改进,大都采取因陋就简、就地取材等办法,经济效果非常显著。许多企业,在厂房、设备、人员基本上没有增加的情况下,生产却提高了一倍左右。另一个特点是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性,科室、技术人员与工人结合,因此各种新技术很快为广大群众所掌握,成为工厂里组织的或技术的措施。这个运动,正确地解决了生产方法从落后向先进过渡的问题,解决了革新技术和经济效果的结合问题。
开展技术革命,迅速发展品种,不断改进工艺和生产组织,都要求大力发展试验研究工作。试验研究工作的方针,是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面向生产,面向群众,积极掌握尖端技术。因此,研究机构要接近生产单位,密切联系生产,到群众中去总结经验,使它上升到理论上来。研究机构应该进行分工,按专业和按地区配备起来。为了使国外先进技术和我国群众创造相结合,还要充分掌握国内外技术情报,充分利用兄弟国家和其它国家的科学研究成果,按照我国的需要情况,来作试验推广。
要在技术工作中坚决走群众路线,作为上层建筑的一些规章制度,必须来一个彻底的改革。这并不是说所有规章制度当中都没有值得保留的部分,更不是说今后技术工作就可以不要规章制度,问题在于规章制度必须切合实际,既有利于群众创造,而又保证生产技术工作中所必需的秩序,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在工作实践中不断修改与发展的,体现着群众的创造成果。要使群众成为规章制度的主人,而不是它的奴隶。东北庆华和建华机械厂,让群众直接参加管理工作,破除陈章旧规,建立适应生产力大发展的规章制度,这一创举,目前还在继续发展中。对于规章制度,现在是有废有存,有破有立,今后还要不断地破,不断地立。既要反对教条主义,也要反对经验主义,使规章制度能够不断地适应和推动生产力大发展的需要。


查看完整版本: [-- 生产更多更好的机器保证社会主义建设高速度发展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