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谈扇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58年06月 -> 谈扇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范放 1958-06-29 00:00

谈扇

第4版()
专栏:

谈扇
范放
“扇子搧凉风,夜夜拍蚊虫,有人问我借,要等起秋风”这首旧山歌的内容,虽然有些缺乏互助精神,可是也说明了应时用品,人人脱不得手。
扇子质料,大都就地取材编制。目前比较普通的有葵扇、竹扇、纸扇、油纸扇、麦杆扇、鹅毛扇等。其它还有用雕羽或轻质木材做的,比较名贵,不大常用。
我国在什么时候有扇子的?似乎在很早的时候,人们在烈日炎暑当儿,随手摘瓣大叶,摇动取凉,就是扇子的最早起源了。可是要找最初记录,只有“周礼”上面记载王和后车上所用的“搧扇”。长柄大面,用来障蔽风尘的,(因此叫作障扇。)后来各代封建帝王宝座两旁,或高官出行的仪仗中,都用大障扇以表示威风。在汉唐诗歌中也常咏扇,可是只存名称,很难推详质料格式。比较有明确来历的,是折扇。宋宣和年间(公元1100年左右)高丽国(朝鲜古称)派使臣到中国,进贡折叠扇。又苏东坡文章中有:高丽白松扇,展之广尺许,合之止两指等语。后明代永乐年间,日本更大量输入这种扇子。另外有用竹篾等编成板形,挂在空中,牵荡取风的。俗叫“诸葛扇”。在没有电动吊扇的城乡店铺里,大都这样取风,不过现在已改竹为布了。
一些咏物的旧诗词里,常用扇子来刻划人的思想感情。如汉代班婕妤的“怨歌行”。把扇来喻封建时代被玩弄的女性,好比到了秋天,过时落令,“捐弃箧笥中,恩情中道绝”了。有些扇种,在旧知识分子中,也作为表示身份的工具,江苏某地,有轻视劳动的两句老话:“清明不摇扇,像个种田汉”。这时春寒未消,扑面犹冷,而他们以为越占先着,越可显得“风雅”。同这对照,对那些有闲阶级予以有力反击的,要算“水浒传”中:“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里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这首山歌了。它不仅充满了愤怒,而且具有投枪式的讽刺。
现在大部分制扇原料,都用植物茎叶。但苏杭一带,因有技术传统,仍造细货,供外销或剧团应用。品种有团扇、宫扇、舞扇、折扇、檀香扇等。其中较好的团扇宫扇,描画工细,设色穠丽。彩柄垂缨,很是精美。檀香扇小巧玲珑,雕镂精致。一柄轻摇,香风四飘。把它赠给友人,很惹喜爱。


查看完整版本: [-- 谈扇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