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上海通过“庙会”大搞技术革命 自己办 自己看 时间短 展出快 花费少 效果大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58年06月 -> 上海通过“庙会”大搞技术革命 自己办 自己看 时间短 展出快 花费少 效果大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58-06-30 00:00

上海通过“庙会”大搞技术革命 自己办 自己看 时间短 展出快 花费少 效果大

第3版()
专栏:

上海通过“庙会”大搞技术革命
自己办 自己看 时间短 展出快 花费少 效果大
本报讯 上海市各行各业通过“庙会”形式,大搞技术革命。“庙会”是我国劳动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民族形式。现在上海市各行业已广泛地用来作为交流技术革命和工作经验、互通物资有无的一种形式,因而使得这些工作搞得有声有色,生动活泼。
最早运用“庙会”形式推动工作的是徐汇区。他们采用这个形式,解决厂与厂的协作关系,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引起了人们的兴趣。以后,棉纺织业又把这个形式运用到行业性的技术革命的检阅、评比和经验交流上,举办的第一天,就热闹异常,当场“成交”了一千多笔“生意”。接着,印染、化学、交通运输,机电、钢铁、毛纺等行业也陆续举办了这样的“庙会”。根据已经举办技术革命“庙会”的部分行业的极不完全的统计,在“庙会”上“摆摊头”的基层单位有一千五百多个,各种革新事例二万六千四百多件。内容包括:创造发明的新工具,改进的工具、设备、工艺、操作,采用新技术,新设计、新材料,改善劳动条件,改进管理制度等等,真是“百花齐放、美不胜收”。有些行业在举办“庙会”的最初几天,前来“赶集”的群众便占到本行业职工的三分之一以上,称得上盛况空前。
一进“庙会”,熙熙攘攘,分外热闹。摊头上,陈列着各种各样大大小小技术上的创造、革新和改进。“摊主”向“赶集”的群众推荐这些“货色”的特点:有什么好处,怎么做。如果“顾客”看中了,就填一张看中单,“生意”就算成交了,技术奉送,分文不取。如果当时不能解决问题,还可到厂里去继续观摩交流,除了各厂摆设的“摊头”以外,“庙会”上还有“讲武台”,当场包教包学。棉纺业华阳二厂筒子间的“纹子结”打得特别好,厂里为了“推销”这项技术,特别派了熟练工人当场包教,教会后还送给一只打结器。
“庙会”上的“小茶馆”,则是高朋满座,一杯在手,谈论“生意经”。这里,有的是厂长带着全班人马充当招待员,有的是技术革新者在详细介绍自己的重大革新。棉纺业的“革新茶馆”在开始的最初两天,就交流了一百二十四项革新项目,用对口挂钩的方式做了四十二笔“生意”。如果顾客们有什么“疑难杂症”,还可以去找庙会上的科学普及协会的工作组;或者到“招贤榜”上贴一张告示访友求贤。庙会上确有许多这样见义勇为的有胆有识之士,有时一张求贤榜的告示贴出不久,就有人来揭榜了。
“庙会”上还有说相声的、拉洋片的、唱小曲的、演活报剧的。他们唱的是跃进歌,说的是革新者的故事,见物见人,有事实,有思想,非常吸引人。
“庙会”上到处洋溢着共产主义的思想内容,充满着“大公无私”的精神。新华印染厂缺乏“媒介绿”,在“庙会”的协作室里贴了一张大字报,要求兄弟厂支援三百公斤,一印厂的总工程师看到后,虽然一印厂暂时也没有,但是他们却保证自己制造后立即供应给新华印染厂。类似这样的生动感人的事例,在“庙会”里真是比比皆是。一个工人参观了“庙会”以后说:“庙会形式真正好,本来工作经验缺,参加庙会就知道,思想开窍启发大,庙会真是传播技术的好学校。”


查看完整版本: [-- 上海通过“庙会”大搞技术革命 自己办 自己看 时间短 展出快 花费少 效果大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