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整顿代耕支差经验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48年08月 -> 整顿代耕支差经验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48-08-23 00:00

整顿代耕支差经验

第1版()
专栏:冀鲁豫通讯

  整顿代耕支差经验
 冀鲁豫通讯
冀鲁豫区战争频繁,去年参军后代耕人数很多,群众负担较重。加上负担制度紊乱与不合理,不出差的与被代耕的人太多,出差的太少,更大大影响了生产。根据范县颜村铺、尚和拓桑树、聊阳九都阳、阳谷龙王庙、庄平石海子、卅里铺六个村调查,应出差的八百二十二人,实出差的只三百七十九人。不出差的包括大小村干以至班长、委员、军、工、烈属、逃兵、服劳役地主,甚至村干近门。代耕范围,除军、工、烈属外,村干、荣誉军人、逃兵、出差的担架均代耕。因之群众劳力负担极重。如滑县蔡营村民崔玉田,去年二月至九月二百四十天中,一百六十天不能做自己活。但真正用在战勤、打堤、给军工烈属代耕的只五十多天。支村中杂差四十一天,区村开会耽误农时六十六天。此外,有些地区随牲口出差的人不算差、喂牲口户吃亏太大;有些地区出差按趟数不按天数,也极不合理;有些地区强迫互助,形成变相支差,村干、孤寡不劳动者沾光;有些地区一切农活都要集体干,人力浪费很大;有的地区强制规定四十亩地须合买一牛,范县城里强迫小商贩与农民互助种地,两不自愿,双方都受损失。去年各地按亩征收,土地未折合,负担很不合理;加上村款开支的浪费紊乱,负担更重了。滑县蔡营去年二月至九月,光村款负担每亩粗粮十四斤,聊阳九都阳去年一年村款负担每亩十二斤十一两。所以群众迫切要求减轻负担和负担合理化。
根据以上情况,我们进行了初步的解决。一、减少支差,增加支差人数:规定凡够自卫队年龄的一律出差。二、减少代耕。三、今年麦征暂按产量评议征收。四、凡强迫组成的互助组一律解散,重新自愿结合,等价交换。支差、代耕、互助等已在个别重点村着手整理。有些村已获成绩。现将高陵县牡丹街村的解决情形写出供参考。
牡丹街全村二四八户,九五八口人,土地三二七八亩,合标准地二六六五亩,劳力与半劳力共折一三八个半。共有军工烈属七一户。其土地一○九三亩,全部由村中牲口代耕,每个牲口负担四十至五十亩,无论如何代耕不过来。又规定须先给军属种,自己地必然种不好。群众觉得不合算,都想卖牲口。自卫队代耕无一定办法,需要几个派几个,队员都嫌差重。军属们有劳力不种地,有牲口也要卖了,叫人家代耕。民兵与十七个干部都不支差。
最近解决这些问题时,首先是让群众依据下列原则进行讨论。一、代耕:(1)非军属的一般孤寡无劳力户不代耕,可找亲戚近门给种,租子由双方协商。自己找不到人的,生产委员会给介绍。(2)军属有劳力的必须参加劳动,不代耕;如劳力小,种不了的土地可代耕;地多应买牲口的要买牲口,不买的把草给代耕的牲口吃。(3)军属无劳力的无代价代耕。二、支差:凡不脱离生产的人,统一编入自卫队支差,民兵与村干在内。民兵出发算差,村干到区开会算差,牲口及随牲口出发的主人均算差,出差都记帐。
开了个军属会进行动员,有十七户军属自报不用代耕,另有些户一部土地不用代耕,共减少代耕地六百七十五亩。需要代耕的共五十四户,土地四百一十八亩,比原来减少百分之六十多。又经两三天小组酝酿与小组长会议讨论,结果除了军属的劳力与牲口外,剩一一四人与牲口三十四头代耕。以劳力牲口分配土地,一个人分地二亩半,一个牲口分地三亩七分五。还剩几亩,加到大牲口上。大牲口最多也不超过四亩半地。这样,两户两个人两个牲口分地十二亩半,犁地三天可完(一人参加)。不喂牲口户两人分地五亩,倒地得四天。大家发生争论,觉得没牲口户吃亏。经研究,将远地分给有牲口户(牲口送粪省事)。军属可自由找代耕户。没劳力而有牲口的军属,村里帮人工,帮种者种二亩算一亩。没牲口户说:“这办法最好啦。二亩多地一早一晚就做啦。咱自由结合,歇晌时把粪都推到地里啦。”喂牲口户说:“两户代耕十来亩不算什么,家里人推推磨、加加工就做啦。牲口不用卖啦。”接着就有三户把坏牲口换买成了好牲口。只有两个军属代表不满,原因是他们以前有劳力也不动,地完全代耕着。
支差问题,经过小组酝酿讨论,全村只有书记和财粮委员不出差。以后支差立新帐,由书记负责登记。十五至十八岁为少年班,五十至六十岁为老年班,四十五至五十岁为半老班。老少年班可以出短差、轻差。整劳力与半劳力如做一样的活,即一样记工,但轻重差记工要差一倍。村干民兵一律支差,开始打不通;但经具体计算,村干中只有一两个人忙得很;有的干部整天没什么事,自己也感到不支差不合理;民兵一开始曾要交枪不干,但和群众一比,人家一样抬担架支差,而民兵出战勤工多了还要抵工。这样一想,以前自己不支差是占了便宜,现在支差也并不吃亏,想通了。
解决代耕与支差问题,各地都有过一些抵抗,但有领导上坚持贯彻,各地已开始由群众分别讨论,具体解决。在解决这问题上也有缺点,即对刚脱离生产的农民干部特点认识不足,对其家属的生产与生活困难,分别对待。此外,村款问题还无适当办法解决,现已着手调查。


查看完整版本: [-- 整顿代耕支差经验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