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克什米尔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48年08月 -> 克什米尔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48-08-27 00:00

克什米尔

第2版()
专栏:国际常识

  克什米尔
 国际常识
【新华社陕北二十三日电】克什米尔是印度几个最大土邦中的一个,位于印度西北部,北邻我国的新疆西南部,该处为中英苏未定界。面积二十多万方公里,约当我华北解放区三分之二,人口四百万,百分之九十六为农民,回教徒占了居民百分之八十。工业很落后,但蕴藏有丰富的煤、石油、铁矾土、铁、镍、黄金等。从军事形势说,它曾是英国反苏的军事基地。
克什米尔人民,一向受着英国及其傀儡克什米尔大君的双重压迫,生活穷困,每人每年收入平均不足十一个卢比,比世界上最穷困的印度人民平均收入还要少五倍。
英国和大君的暴虐统治,激起了广大的人民民主运动。远在一九三一年到三二年,克什米尔出现了第一个群众的政党——回教会议党,后来易名为克什米尔国民大会党,其第一任主席就是现在临时政府总理的谟罕默德·阿伯杜拉。该党要求英国“滚出克什米尔去”及成立由普选产生的议会政府。一九四五年时,该党组织有了空前的发展,广泛地在各地建立了许多村委员会,而且组织了工人小组,开展农民运动。克什米尔人民运动从此如火如荼的发展起来。
印度实行分治以前,克什米尔反动当局曾残酷的镇压人民运动,到处枪杀、逮捕,但终不能扑灭此燎原之火。此时,印度的两大党——国民大会党与回教同盟并没有支持克什米尔人民的斗争,金纳及其回教同盟指示其在克邦的支部反对克什米尔人民的斗争,尼赫鲁及其国大党则要克什米尔国大党采取“非暴力”政策,要克什米尔人民放弃要英国“滚出克什米尔去”的口号。一九四七年八月十五日印度分治以后,英国决定把克什米尔变成两个新自治领——印度斯坦与巴基斯坦武装冲突的战场,借以达到两个目的:第一、利用战争形势把人民运动镇压下去;第二、使印度斯坦和巴基斯坦为着进行战争更加依赖英国。于是,一九四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在英国策动与布置下,数千名巴基斯坦军队侵入了克什米尔,克什米尔大君和他的英国“顾问”控制着的政府采取不抵抗主义,大君和他的参谋长逃走了。
然而英帝国主义大大地计算错了。克什米尔人民群起保卫克什米尔,并成立了一个临时政府,其领导人是自牢狱出来的阿伯杜拉。临时政府组织了国民军,进行抵抗巴基斯坦的自卫战争,并开始进行一些进步的改革,如废除重压在农民身上的封建性的劳役及赋税。巴基斯坦侵略军被阻于克什米尔首府斯立那加的门外,而且被击退至西南山区。
印度政府参加了克什米尔的军事行动,但它所派去的军队是以反回教(克什米尔人大多数是回教徒)著名的部队;它一方面宣告赞成阿伯杜拉的民主政府,但另一方面却阴谋着使大君复辟。
英国还力图通过巴基斯坦以武力取得克什米尔。最近,在巴基斯坦的军队中,已出现欧美人的旅团,其中不但包括英国军官,而且还有美国人。美帝国主义也插手绞杀克什米尔人民运动,当今年一月印度将克什米尔问题提交联合国解决后,安理会中的美国代表曾建议要在克什米尔建立一个所谓“不偏不倚的政府”,以作为英美帝国主义的代理人,取消现在的民主临时政府。为此目的,在英美操纵下,联合国还派遣了一个五国“调处”的印巴委员会(亦称克什米尔委员会)于七月十日到印度。
最近一月来在克什米尔西南地区,克军又曾不断击退巴基斯坦军队的挑衅。而数十万群众正踊跃参加克什米尔国民大会党。
印度“纳雅辛纳”报说:“克什米尔的战争,不是印度及巴基斯坦的战争,而是民主与反动之间的战争”。
(注:本文大部分材料系根据今年三月二日出版的新时代杂志专文“克什米尔事件真相”)


查看完整版本: [-- 克什米尔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