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洛阳师院搬到铁矿区炼钢炼人 又学习 又生产 又办学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58年10月 -> 洛阳师院搬到铁矿区炼钢炼人 又学习 又生产 又办学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陈健 1958-10-30 00:00

洛阳师院搬到铁矿区炼钢炼人 又学习 又生产 又办学

第6版()
专栏:

洛阳师院搬到铁矿区炼钢炼人
又学习 又生产 又办学
本报讯 记者陈健报道:河南洛阳师范学院9月间迁到新安县铁矿区,又学习,又生产,又办学,炼钢又炼人,树立了教育和生产劳动结合的良好的榜样。
这所学院在新安县铁矿区的一片野地里,建立了简陋的校舍。又经过一个多月的苦战,目前,已建立了冶炼高炉十三个,土炉二百二十四个,炼焦炉七十个,开采了几百万斤矿石。他们成立了采矿队、爆破队、运输队、冶炼队及化工厂、铁工厂、木工厂等几个专业组织。师生们担起了找矿、开矿、爆破、运输、建炉、冶炼等全套生产,现在他们已经大量生产钢铁,11月的生产任务是一千余吨。
全校师生大胆革新,彻底改变了过去一套教学学习的方法,在冶炼工地上,以钢为纲,创造了一套活泼的新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方法。他们的口号是:炉边学习,地头上课,工地即教材。各个系都根据生产需要,编写了一套讲义,并把它列为主要课程。物理系讲冶炼,讲高炉,讲土法炼钢;历史系讲钢铁的出现和钢铁生产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地理系讲黛嵋寨的矿石和河南矿区分布情况及它们的发展远景;化学系讲找矿选矿和爆破;语文系讲作家的人生观,讲炉边、地头和矿山就是创作的源泉等。不到一个月,化学系在爆破现场试验成功了不同性能的十七种炸药,现在外地许多工厂、学校都派人来学习。上百个剧本、舞剧,上万首诗歌快板都在炉边、地头、矿山出现了。他们还在工地举办了小型展览会,展出了高炉的模型和图表、矿石和钢铁的种类及性能等。
在这所学校里,能者为师,附近工厂、人民公社的劳动模范、新安县的县委书记都是他们的教师;有创造发明的学生也可登台讲授。化学系发明十七种炸药的学生们,就给同系的学生上化学课,教师也在一边听讲当学生。
这所学校还为附近的工厂开办了一所比他们学校大一倍的、从扫盲班到中学的职工业余学校。为了编写一套适合工人用的教材,学校成立了编写小组,在工人中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了解工人的生产、学习要求、思想情况等,然后发动各系学生投稿,作为编写这套教材的参考。师生们苦战了几个通宵,就编成了这套极受工人欢迎的教材。他们还利用休息时间,为附近人民公社的社员深翻土地。周围工人和农民称赞说:“这所学校扎在咱们这里了”,他们并且派来了技术工人、农业土专家,传授工农业技术。
一个新型的共产主义的师范学院应该做到的教学、生产、办学,他们都做到了。
现在,在党的领导下,这所学校的师生政治热情空前高涨,几个通宵不睡,也没有丝毫倦意,把山上的矿石背到工厂,背磨出血,也不叫苦;下大雨时,草屋漏水不能睡,他们就顶着湿被子唱个通宵。在这里,党总支书记、院长、教师也都是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在炉边。
现在这个学校已经实行了半工半读的新学制。明年入学新生将比现在的七百人多五倍。他们计划为周围所有工厂(这里是洛阳专区重工业基地之一)、人民公社办几十所学校,形成从小学到大学的新的教育体系。他们也以工厂和人民公社作为自己的生产基地,并建立适合自己进行科学研究的工厂、车间和试验田。学校党组织明确指出,他们是工厂、人民公社不能分割的一部分。他们要用一年到两年的时间,读完师范学院四年课程,决心多快好省地为党培养成批的能文能武、亦工亦农有共产主义觉悟的红色教师。(附图片)
洛阳师范学院学生给职工业余学校学生上文化课
文史系师生在工地上发现好的墙头诗歌,就在墙头旁坐下来讲文学课
洛阳师范学院建设的钢铁阵地 本报记者 张青云摄


查看完整版本: [-- 洛阳师院搬到铁矿区炼钢炼人 又学习 又生产 又办学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