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深翻土地的先行者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58年11月 -> 深翻土地的先行者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杨畅 1958-11-23 00:00

深翻土地的先行者

第8版()
专栏:英雄人物数今朝

深翻土地的先行者
杨畅
这几天,在从南到北的广阔田野上,密布着深翻土地的大军,为明年更大的丰收奏出雄伟的序曲。人们唱着:“不怕风雨不怕寒,深翻土地八尺三。”深翻土地这件事,现在说来已经是非常普遍的事了。可是,你能不能想到,在几年前,有人为了走这步路,曾经经过什么样的斗争?
我们来看一下马同义的故事吧。
这说来已经是四年多前的事了。河南省长葛县胜利一社社长马同义从县里开会回来,决定响应县委的号召,要搞千斤粮的丰产试验,这时社员们都议论开了:
“要想一亩地打一千斤玉米?异想天开!真是吹大气不要本钱。”社员胡海松说:“去年那一亩三分玉米,上了十几车粪和一百斤饼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收了四百六十斤。要想搞千斤,不行啊!”
可是马同义却想:既然有了四百多斤的底,再想想办法,一定还能增产。怎样才能增产呢?一亩地最多能打多少呢?马同义心里可没有谱。当时他只不过是个青年农民,种地的经验还不多啊!他捉摸了好久,决定去请教那作了三十几年雇农的胡金太吧!金太见他来问,毫不含糊地告诉他说:“种庄稼,没有样;有的打得多,有的打得少。一块地锄得深些,透些,另一块锄得浅些、马虎些,收成一差就是好多。只要把地打扮好,一亩玉米叫它打个千把斤没问题。”马同义听了,顿时添了一股劲。什么“膘从口上来,穗从根上生”、“要想搞千斤,土地要翻深”……一连串的想法都涌到他的脑子里来了。
可是,这时候,闲话也就多了:
一位农业技术员说:“深翻地?不行,不行!书上说的,土地只能一年加深耕一寸,翻得深了,反而要破坏土壤。”
马同义一听说只能一年加深一寸,可火啦!他说:“如果一年只能加深一寸,要深翻一尺,就得十年,那么慢呀!等到那时候社会主义都建设好了,土地还没解放哩!”他,还有副社长郭林魁等几个人,商量着先深翻了七亩九分地作试验,种下了白马牙玉米。
玉米长出秆子来了,可是精瘦精瘦的。中农马应恩嘲笑说,“这玉米不难千斤,土厚呀!把土掺打在里面,不就够分量了吗?”
马同义听了,虽然没有动什么声色,心里可真有些着急。只好一个劲地往地里浇水追肥。过了些日子,玉米秆子虽然长得茁壮了,可就是不出穗。这时候,风言风语又来了:“马社长搞的千斤玉米真行,光秆就能打千斤。”“玉米秆长得真粗,活像广东甘蔗,上广东去卖吧!没人去我去。”这些话,一句句打在马同义的心坎上,像针扎一般。可是他还是沉住气照旧浇水施肥,直到出穗结粒……。
收获的季节到了。这七亩九分地,没有辜负马同义等几个人的苦心经营,每亩平均打了八百一十斤玉米,其中深翻到一尺多的一亩二分地,平均每亩打了一千零七十三斤。从此,深翻土地,使他们连年都增了产。今年,他们一亩玉米收了一万二千九百多斤。在几年的实践中,马同义他们还创造了一套活土与死土分开、注意翻地时间和水肥土三结合的深翻经验。
现在,马同义原来领导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已经并入了坡胡人民公社。他们的社更大,地更多,人更众了。他们正在随着“水是血,粪是粮,深翻土地谷满仓”的歌声,深翻着那一大片一大片的黄澄澄的土地……。


查看完整版本: [-- 深翻土地的先行者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