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丰收声中访上阳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58年11月 -> 丰收声中访上阳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王玉章 1958-11-28 00:00

丰收声中访上阳

第4版()
专栏:朝鲜通讯

丰收声中访上阳
本报记者 王玉章
11月上旬,记者再一次访问了周恩来总理今年2月曾经访问过的朝鲜平安南道顺安郡上阳农业社。时间前后只隔了九个月,可是上阳村已经变得使我几乎认不出了。
一进村口有一座不高的土台,周恩来总理就在这里向农民们讲过话。现在土台旁边的原来的许多旧房子都不见了,新建成的三十幢红瓦白墙的农村住宅,沿着村前新修的大路一字儿排开。对面的山岗上一幢可容七百人的俱乐部正在兴建起来。农民们说,要盖起俱乐部来欢庆新年。
更使人兴奋的是上阳社的丰收。就在新房子旁边的山坡上,姑娘们正把雪团似的棉花摊在晒棉场上曝晒。山坡的另一边是打谷场,农民们正忙着在数十部电动脱谷机上脱稻粒,金黄色稻谷一堆堆地堆得像小山一样。今年上阳农业社水稻产量平均每町步(每町步约合十五市亩)达到四点五吨,最高的九吨;棉花每町步收籽棉三点五吨,最高的十二吨。水稻每町步的平均产量比去年增加了一吨,但这是在今年特大旱灾的情况下取得的。上阳村这一带在解放前每町步的水稻产量只有一吨左右。
但是,如果同明年上阳社的增产指标相比的话,今年的丰收就显得平常了。明年上阳社要使水稻每町步的产量达到三十吨,棉花二十四吨,玉蜀黍二十七吨,苹果园每町步收苹果四十吨。像朝鲜的每个农业社一样,这个社明年也大办试验田,他们计划在每町步的试验田里收三百吨稻谷、一百二十吨棉花和一百八十吨玉蜀黍。
现在秋收虽然还没有完全结束,可是社员们早已投入了争取明年更大丰收的战斗。社长李宗淳说,当前农业社的第一项任务是积肥。走出上阳村四处望去,田野里到处是积肥的人群,全社60%的人马都投进去了。
李宗淳说,社员们响应劳动党的号召,要在今冬就全部实现水利化。
上阳社原来有四百多户,现在同另外三个小社并成了一个大社。社长李宗淳说,并社好处多得很。首先,如不并社,今冬就很难抽出三万个工修水利,水利化的任务也就完不成。其次,过去社小分散,有的社在不宜种棉的洼地上种棉;现在社大得多了,可以因地制宜地调整,棉花的丰产更有了保证。另外,社大了,经济力量就更大,明年这个社要买六部汽车、七部拖拉机,实现机械化也更快了。
上阳社的食堂也建立起来了,社内三千三百人已有二千多人在食堂吃饭。等食堂的设备进一步扩大后,就要实现全部食堂化。在今年10月底建立食堂以前,上阳社的全体社员曾进行了三次讨论,他们热烈欢迎食堂化,他们算了一笔细账,建立食堂可以使每个能劳动的妇女离开锅台,每天可多做三小时的工,一个月可少赶二趟集,可以少打几次柴,这样全社一年就可以多出十五万个工,大大地解决了明年由于扩大生产而劳力不足的问题。另外,这个社还建立了缝纫组、托儿所、幼儿园等公共设施。
上阳村是个美丽的地方,山青水绿,春天山岗上的苹果花开得一片一片白。小溪边水浅草青,是最好的放牧地。这里出产粮、棉、水果、家畜、蚕茧、蜂蜜。可是在解放前这里是个著名的穷地方。五个地主霸占着几乎是全部的土地,农民们耕种一年被地主拿去收获的50%—70%。社长李宗淳讲了一个笑话,那时农民们常年被迫向地主借债、借粮,经常秋天打完了场向地主交租还债以后,只剩下一把扫帚和一个簸箕。农民朴庆植有一次竟连扫帚和簸箕也被地主扣下了。
可是今天,六十三岁的朴庆植在他入社的那一年——六十岁的时候,结了婚,住上了新住宅,今年还抱了一个儿子。今年全社每户农民可以分得三千五百公斤粮和十四万元朝币,今年由于棉花的丰收,农民的现款收入达到去年的十倍。现在社员们的生活水平已经普遍达到中农以上的水平。到明年每户要养三头猪、四只鸡,每人可吃到四百二十个鸡蛋,五十三公斤猪肉。明年还要建设一百五十幢新住宅。
上阳村和中国人民有着深厚因缘。1952年冬天,美机轰炸上阳村,炸毁了一百多户房屋,当时驻在这里的志愿军冒着硝烟烈火抢救居民。1953年春,美国强盗又炸毁了上阳村附近的见龙水库,大水淹了上阳村和上阳村的土地。志愿军和人民军冒着敌机的轰炸扫射并肩抢修起水库大坝,使上阳村的农民当年种上了地。今年2月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等访问上阳村,给了上阳村的人以很大的鼓舞。现在上阳村正在迅速地变化着。在朝鲜劳动党的领导下,上阳社的社员们正昂首阔步地在社会主义大道上前进。(附图片)
农业社修水库的青年们在休息时跳集体舞。


查看完整版本: [-- 丰收声中访上阳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