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书记动手办食堂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58年11月 -> 书记动手办食堂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张健虹 1958-11-29 00:00

书记动手办食堂

第3版()
专栏:

书记动手办食堂
本报记者 张健虹
河南孟津县红旗公社第十七食堂桌椅板凳齐全,桌桌编有号码,各人的碗筷袋子上面,也都编了号码。那天上午九时,我来这里正好赶上他们开早饭。食堂给大家准备了稀粥、菜汤、金银卷,老年人吃的软面馍馍,孩子吃的是各样糕点。一个叫韩秀芝的小姑娘,一面吃鸡娃娃点心,一面端起又甜又香的红薯玉米粥来喝。母亲们一面自己吃,一面喂孩子。饭厅对面,还有一间很别致、宽畅的饭厅,疏朗地安放了三套桌凳,这是招待社员们亲朋友好吃饭的所在。客人们吃的饭菜,花样更多,质量也更好。我也在这里作了一次客,吃的是包括十四种菜的“满桌香”。除了炒白菜,腌萝卜丝,鸡蛋汤之外,其余的菜都是以红薯为主,用面粉或玉米粉调制而成的。但是,因为做法巧妙,我们吃了红薯不见红薯。现在,这个食堂能做出菜饭二百多种,糕点花样很多,社员一月都能吃到不同样的菜饭。
这个食堂还具有把吃饭和文化政治生活融汇在一起的特色。食堂里面设有会议室,招待室,学习室兼游艺室。因此,饭后人们不用跑路,就可以在这儿开会、上课、弹唱。在整个院落的四墙,还设有鸣放、表扬、批评、建议、账目、菜饭单、阅报等栏。社员自由地在这里进行表扬或批评。
8月1日公社成立,同时开办了这个食堂。最初食堂办得不好,社员有不少意见。党委书记杨自信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就和群众在一个灶上吃喝,很快发现了许多问题:从8月9日到16日的二十一顿饭中,社员没有好好吃上一顿馍,好粮做得不好吃,有些饭、菜不适合给老年人和孩子们吃。……追根究源,是炊事员不安心工作,认为做饭是不光荣的“下水活”,没有搞好伙食,再就是干部们不在这个食堂吃饭,光顾搞生产,对食堂吃好吃坏不关心。
杨自信摸到这个底细后,就和在食堂吃饭的营党委书记王瑞一起,立刻采取了三个措施:撤销干部食堂,让所有干部都到群众食堂吃饭;召开炊事员会议,进行共产主义教育;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找办好食堂的办法。这天晚上,在食堂召开了群众座谈会,讨论吃饱吃好的问题。会上生产队长韩秋成提出了“调剂好了野菜也做得啧啧香,调剂不好,猪肉也会做成一锅糠”的经验。杨自信从他话里懂得了吃好吃饱的关键是“要会调剂,要蔬菜多”。因此,他便提出第二天早上要吃小笼菜包。炊事员早就怕粮食不够吃,现在听到他的话都认为要求太高作不到。但是,到了半夜,他领着党委会和工作组的同志来到了厨房,把小萝卜、小白菜、红薯叶切得细细的,加上香料,做起包子来。这时炊事员见到书记亲自动手做饭,心里都十分感动;原来不安心工作的人,也积极干了起来。接着他们做了一大锅有蛋有菜的五味汤。这一顿早饭大家吃得欢天喜地,纷纷称道作得好。饭后,杨自信等协助炊事员把食堂菜饭做了详细规划,使饭菜花样翻新,满足群众需要。接着食堂添备了洗脸水、白开水、漱口水,设置了盐、葱蒜、辣椒、醋。从9月份起开始实行一月顿顿不重样的菜饭。并规定了老人、小孩、病人、产妇、孕妇等的不同伙食。
从此以后,食堂面貌一新,群众给食堂起名“如意灶”,又送给食堂“幸福乐园”的称号。六十五岁的韩金山,起先不愿到食堂吃饭,现在他谈到食堂生活时,兴奋得满面红光,说他越活越幸福,食堂照顾老年人特别周到,就是自己的媳妇闺女也没有对他这样好。
第十七食堂正在继续前进。我参观了食堂的加工厂,里面有制粉、烘面包、磨粉、切片、切丝等车间。一架装有滚珠轴承的切片机,一天能切十四万斤红薯片或萝卜片。切丝机一天可切二千多斤萝卜丝或山芋丝。按照社党委的意见,年内还要给食堂安上土制自来水管,采用沼气发电照明和烧饭。要通过半机械化的道路来减轻食堂的体力劳动,让炊事员把食物做得更好,顿顿有糕点,顿顿喝好汤,使社员吃得更好,专心搞好生产。


查看完整版本: [-- 书记动手办食堂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