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从“按劳分配,按需分配”的正译想起的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58年12月 -> 从“按劳分配,按需分配”的正译想起的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林陵 1958-12-25 00:00

从“按劳分配,按需分配”的正译想起的

第8版()
专栏:

从“按劳分配,按需分配”的正译想起的
林陵
这次八届六中全会的文件里改正了“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和“各尽所能、各取所值”的译法,是有重要意义的。它向我们理论工作者和翻译工作者提出,对于牵涉政治原则问题的名词和句子的译法,必须严肃认真地研究,有错即改,以免由于错译而造成认识上、思想上的模糊和混乱。
“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和“各尽所能,各取所值”的译法,现在改为“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就把原来的意思正确地表达出来了。“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意思,原来是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来的,自从马克思和恩格斯把它提炼成含义明确、用字简洁的口号以来,已经一百多年,不确切的中文译语流传了五十多年,直到现在才得到了改正。
类似这种不适当的译法也还有。例如:“不断革命”一词本来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引用布朗基的学生们最先提出的口号加以阐述而获得广泛传播的,因为托洛茨基错误地利用这一名词,被斯大林批驳过,翻译的人为了把斯大林所用的俄文字“不断革命”译得有别于托洛茨基所用的拉丁字的“不断革命”,便创造出“不间断的革命”和“不停顿的革命”等词,使读者看了,以为它们有不同的含义。其实这是一个词。只要有的加引号,有的不加引号,就可以把问题说清楚,而不必搞出几个不同的名词来,使读者糊涂。
又如“个人崇拜”,原来的意思是“把个人当偶像敬拜”,译为“个人迷信”或“个人膜拜”,就比较切近原意。汉语中的“崇拜”一词并没有什么宗教的色彩,意思同“敬仰”差不多,因而把“个人迷信”译成“个人崇拜”,就造成一种印象,似乎对于那些崇高可敬的人的正当的敬仰也应当加以否定。这也是翻译时考虑不周而造成的不良后果。
有些译名包含重大的理论问题,由于翻译的错误,使概念模糊,其后果就更加严重了。例如“消灭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之间的、工人与农民之间的、城市与乡村之间的本质差别”里的“本质差别”一词过去一向是翻译得不错的,或者加几个字,译为“在本质上的差别”,但后来有些书上改译为“重大差别”就发生了问题。在俄文里,“本质的”一词确实也有“重大的”的意思,在某些场合可以译为“重大的”或“严重的”,但是在这一场合,就无论如何不能译为“重大差别”。因为进入共产主义社会,要消灭的正是工农之间、城乡之间、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之间的本质上的差别,而不是程度上有所高下的“重大差别”。要消灭的正是“质”的差别,而不是“量”的差别。
翻译的任务在于把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改用另一种语言正确地传达出来。关键就在于正确。不正确的翻译非但不能完成任务,并且还会发生误会,造成思想混乱,那就为害不浅了。


查看完整版本: [-- 从“按劳分配,按需分配”的正译想起的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