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亦“冷”亦“热”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58年12月 -> 亦“冷”亦“热”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吴传启 1958-12-26 00:00

亦“冷”亦“热”

第7版()
专栏:思想评论

亦“冷”亦“热”
吴传启
热是充沛的革命热情
冷是科学分析的精神
所谓亦“冷”亦“热”,这就是要求人们善于把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热就是要有充沛的革命热情,冲天的革命干劲,充分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冷就是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科学分析的精神,不断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态度。“热”和“冷”是对立面的统一,亦冷亦热,相互结合,才能正确地观察和处理问题。
1958年的大跃进,钢、粮、棉、机械、煤等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比1957年翻了一番。实践证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不仅在工业方面,而且在农业方面,都可以高速度地发展。但是有一些人,过去却只片面地强调物质和技术条件的限制。他们受种种陈规所束缚,不敢想、不敢干,只愿按部就班,向困难低头,结果是“少慢差费”。这种人是爱冷不爱热的。这样的冷就不是科学分析的冷静了。另一方面,大跃进的伟大胜利,也使某些人冲昏了头脑,他们变得一切都不在乎,仿佛只有人们的主观愿望,并没有什么客观规律,只要想得到,就能做得到。只从主观愿望出发,不从实际可能出发。这种人又走了另一极端,只爱热不爱冷了。
毛主席一向教导我们,在战略上要藐视困难,在战术上要重视困难。所谓“藐视”与“重视”,也是统一的对立面。愈是在战略上藐视困难,就愈要在战术上重视困难。但是那些“冷”的也就是缺乏革命气概的人,就不敢在战略上藐视困难,而往往会被困难吓倒,向困难低头。反之,头脑太热的人,不知道在战术上还要重视困难,结果往往吃了大亏。
要有不断革命论的观点
也要有革命阶段论的观点
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是马克思主义者的最终目的。但是曾经有些人对共产主义抱有一种神秘的观点,把它看作是无限遥远的事业;或者是满足于已有的成果,丧失革命的进取精神,失去对新鲜事物的敏感,对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共产主义的萌芽,不是采取积极态度,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为向共产主义过渡积极准备条件,而是采取消极的甚至采取妨碍和压抑的态度;认为
“革命到顶”,就此止步。这种人的头脑也是爱冷不爱热的。可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个人只冷不热,久而久之就会蜕化。
在1958年大跃进的基础上,全国迅速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农村人民公社开始实行了工资制和供给制相结合的分配制度。这是广大群众的迫切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的分配方式上的一种创举——它开始带有共产主义的萌芽,既有利于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又有利于为将来过渡到共产主义准备条件。对于这种共产主义的萌芽视而不见,无动于衷,甚至加以贬斥,这当然是错误的。这是那些太冷的人的态度。但是对于这样的伟大的开端,某些人的头脑又太热了一些。有的人就主张农村人民公社“立即实行全民所有制”,甚至
“立即进入共产主义”。这除了使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庸俗化以外,除了在群众中造成思想认识上的混乱以外,不会产生任何积极意义。他们好心一片,但性子太急,热情有余,冷静不足。
爱冷不爱热或爱热不爱冷
都是爱形而上学不爱辩证法
一个人只冷不热,或者是只热不冷,都是形而上学,决不是辩证法。只冷不热,就会得慢性病,就会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不断革命论”,在革命的某一发展阶段上停步不前。反之,如果只热不冷,又会得急性病,又会违反否认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的发展阶段论,陷入企图超越革命的当前阶段而跳入下一阶段的空想。
如果一个人“见物不见人”,看不见群众的力量,就会冷而不热;反之,如果“见人不见物”,就是只看见人的主观能动性,不看客观的物质条件,也会热而不冷。还在不久以前,曾流行过所谓农业生产每年只能增长百分之几的论点,这就是由于“见物不见人”,看不到人民群众的伟大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量,看不到事物发展中的现实可能性,当然也就不能采取积极态度,发动群众,依靠群众,采取切实步骤,把这种现实的可能性变为现实。这种观点现在已经受到实践经验的无情批判了。可是,也有些人却完全不考虑实际条件办事。有一个地方的一顷小麦试验田,提出了亩产三百万斤的高产指标。作为试验,干劲大,热情高,应该肯定他们的愿望是好的。但是他们却缺乏可靠的根据,没有切切实实的计算,这是头脑只热不冷的表现。把非现实的可能性当作现实的可能性了,这就必然要陷入主观主义的空想。有些同志还不懂得,可能性有非现实的和现实的两种,现实的可能性是指主观和客观条件都具备的可能性,非现实的可能性是指主观和客观条件都不具备的可能性。我们反对看不见事物发展中的现实可能性的保守思想,反对“见物不见人”,也反对忽视客观条件的非现实的空想,反对“见人不见物”。我们主张见人又见物,又热又要冷。
既然说头脑要冷,是指科学的分析,那末,是不是可以说,那些爱冷不爱热的人们,乃是有了什么科学分析的根据呢?当然不是。上面说过,冷和热是对立的统一,正同客观和主观是对立的统一一样。只讲客观,不讲主观,本身就不是辩证法,同样,只要冷,不要热,本身就违背了科学,是右倾保守的表现,是形而上学机械论的表现。因此当我们提醒那些头脑过热的人们,要他们的头脑冷一点的时候,那些有右倾保守思想的人,那些“观潮派”,“秋后算账派”,也不必趁机混水摸鱼,这样做是枉然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客观标准,1958年大跃进的伟大成就,统统证明了他们的头脑是违反科学的。
思想方法如果错误
也会造成冷热失调
思想方法上的错误,也可能使人们害冷热病。立场和方法是有联系的,又是有区别的。从思想方法上来说,无论爱冷不爱热,或者是爱热不爱冷,都是爱形而上学,不爱辩证法。有的人在看到了工作中的某些缺点的时候,就冷了半截,或者是只看缺点,否认成绩,把个别缺点夸大为全面,把一个指头误认为十个指头,或者是消极被动,怨天尤人,悲观失望,从而在工作中只促退而不促进。另外也有一些人当他们在工作中做出了一点成绩的时候,就容易头脑发热:或者是只看见成绩,不承认缺点,不懂得有了大的成绩也不能忽视小的缺点;或者是骄傲自满,不再进步。两种倾向,虽然程度常常不同,但都是不爱辩证法,偏爱形而上学的表现。
群众未发动起来多热一点
群众已发动起来多冷一点
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要求人们要热又要冷;要热,所以我们提倡解放思想,敢想、敢干,鼓足干劲、力争上游。要冷,所以我们提倡人们要充分认识客观实际,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认识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破迷信并不是破科学,敢想敢干并不是盲目地想盲目地干。
对于领导者来说,要热又要冷,有其特殊的意义。当要发动群众运动,当群众运动还没有发动起来的时候,在正确掌握党的方针政策的前提下,需要多热一点。反之,当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已经起来了的时候,头脑又应该多冷一点。如此冷热相济,就既可以保证群众的充分发动,又可以保证运动的健康发展。当然,在群众运动的整个过程中,在任何工作中,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又要热又要冷,要有炽热的革命热情,又要有冷静科学头脑。
总之,热和冷相结合,冲天干劲同科学分析相结合。敢想敢干同实事求是相结合。发挥主观能动性同从实际出发相结合,如此等等,是辩证唯物主义所要求的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


查看完整版本: [-- 亦“冷”亦“热”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