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勤勤俭俭过日子——记几位老大妈勤俭办食堂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59年01月 -> 勤勤俭俭过日子——记几位老大妈勤俭办食堂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孙世恺 1959-01-30 00:00

勤勤俭俭过日子——记几位老大妈勤俭办食堂

第6版()
专栏:

勤勤俭俭过日子
——记几位老大妈勤俭办食堂
本报记者 孙世恺
在北京市白纸坊北里居民食堂里,有几位担任炊事员工作的老大妈,在办集体福利事业中继续发扬着勤俭持家的美德。她们个个心灵手巧,精打细算,一粥一饭都做到既节省,又好吃。
记者最近到这个食堂访问的时候,看到几位老大妈正在忙着做中饭。担任食堂管理工作的白大妈兴致勃勃地向我说:“我们做的饭菜没浪费过一粒米一个白菜头。剩饭再渗些棒子面做成饭卷、饭饼,米汤熬了白菜,白菜头也舍不得丢,用盐腌上浇些辣子油也是一种好吃的小菜啊!”她走到柜厨前,取出一盘“团粉”,笑着说:“这是用洗土豆丝的水沉淀成的,炒菜时可好用啦!”我仔细看了看,又用手捻了一小块,觉得很难看出和商店里卖的团粉有啥区别。
过一会儿,吃饭的人挤满了屋子,幼儿园的孩子也来了,杨大妈忙着送饭送菜。看到较小的孩子吃饭掉些饭粒,就去帮助喂,她对孩子们亲切地说:“谁吃饭干净不浪费,谁就是好孩子……”
谈起勤俭办食堂,白大妈总这样说:炊事员有了“当家人”的思想,就会想法堵住一切产生浪费的漏洞。这个居民食堂开办七个来月,几位老大妈都以食堂为家,把粮食看成宝中之宝。她们每天做饭都按人下米,作到月月实行计划用粮,并注意不放过每一个可能造成浪费的细小漏洞。她们发现在淘米、和面时容易撒些米面,尽管是星星点点的,也立即作出防止浪费的措施:淘米时一定使米沉沉再倒水,和面时也要找张纸接着撒出的面粉。负责做副食的李大妈更是个节约的能手,菜到她的手里全能吃,白菜头、芹菜叶都想法作成小菜,既好吃,折价又便宜。在这里,吃米、烧柴样样都厉行节约。有一天清早,白大妈从家里来到食堂门前,看见土筐里的煤灰有些发黑的,她用脚一踩,发现有好多没烧透,便用头巾抱回到食堂里,并同负责掏炉坑的杨大妈研究出节约烧煤的办法。
这些老大妈并没有只管锅台前的节约,也注意消除饭桌上的浪费现象。在这个食堂里,每天都有一群孩子从幼儿园来吃饭,爸爸妈妈不在跟前,他们总是吵吵闹闹,最容易撒饭或剩饭。大妈们发现这个问题后,立刻采取了措施。每次开饭,都抽出杨大妈专门照顾孩子吃饭,这样既作到节约,又保证孩子吃到热饭热菜。吃饭的人们看到这种情景,端起饭碗经常这样夸奖说:“这几位老大妈真是过日子的好手,我们把粮票、饭钱交给她们可放心啦!”
这个食堂发扬勤俭持家的美德后,做到了“开源节流”,既节约粮食,又减少开支。从开始营业以来,已为居民节约二百多斤粮食。李贵芳一家七口人在食堂吃饭,每月都比在家里自己做饭节省十多元钱。
这几位老大妈不仅处处注意节约,还注意不断改变饭菜的花样,使大家吃起来觉得可口满意。自从白大妈提出粗粮巧作后,棒子面能做出二十多样,有烙饼、馅团子,也有丝糕。冬天,白菜、豆芽是个普通菜,她们也变着花样做。这些还不是炊事员的全部工作。有时,夜班生产的人们回家后觉得饿了,敲门要买块丝糕,食堂值班的炊事员也卖给他们。同时,有肠胃病的老人到了食堂里,炊事员们主动把饭做得又热又烂,让老人吃得舒服。这样,入伙的人便一天天多起来了。
这个有近二百人吃饭的食堂,是在家庭妇女们参加生产后成立起来的。白大妈和另外三位老太太在街道党组织的鼓励下,决心当好炊事员。她们都是工人的家属,亲自动手把五间住房改成了食堂,没用公家一个钱,食堂就开张了。这几位老大妈还根据勤俭办食堂的精神,建立起一些好的制度,有技术研究会、生活讨论会,还邀请吃饭的人组成伙食委员会。每天晚上,她们收拾完家具,就开碰头会,研究当天饭菜的优缺点和居民的意见,作到节省用粮,又办好大家的伙食。


查看完整版本: [-- 勤勤俭俭过日子——记几位老大妈勤俭办食堂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