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刘家峡——黄河颈上一颗明珠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59年02月 -> 刘家峡——黄河颈上一颗明珠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柳梆 1959-02-27 00:00

刘家峡——黄河颈上一颗明珠

第8版()
专栏:风土新志

刘家峡——黄河颈上一颗明珠
柳梆
春天踏着潇洒的步伐来到了刘家峡。千里冰封的黄河在一个早上解冻了。碧绿的春水拥抱着晶莹洁白的冰块欢笑着、跳跃着、歌舞而来。夹岸寂静的峭壁层岩间,忽然响起了阵阵春雷的轰鸣。一刹那,砂土烟硝,恍如五色云霞,凌空升起;巨石纷飞,抛向蓝天,就像节日夜晚多彩的礼花开放在天安门前……!
喝令黄河来发电的祖国英雄儿女,正在这里劈山炸石开路,挖凿导流隧洞和筑起与山比高的拦河堤坝。季节的春天和人们心灵上的春天一齐汇集到刘家峡。这片迤逦数十里的峡谷,顿时容光焕发,气象万千。
我站在刚刚用炸药劈开的未来的上坝公路上,抬头望,赤壁万寻,天只一线;俯首瞰,碧潭千刃,水卷漩涡。黄河在这里失去了在它下游那种烟波漂渺,浩荡壮阔的声势;但它却突出地显示它暴烈不驯的性格。凿崖穿石,刀削冈峦,像一个浑身是劲的自然界的大力士!几千年来,人们爱它敬它而又对它惴惴生畏。于是就用神的故事来寄托自己的想望。从刘家峡上溯四十里的积石山,相传就是“禹贡导河之极地”,从青海上游下放的木筏,来到这里,为了对激流之神表示虔敬,照例要把木筏解体,任其分散顺流东下,过峡后再收集散木,重编新筏。作为我国历史文物遗产和佛教工艺奇迹的炳灵寺石窟,远从西晋泰始初年,就坐落在这寂寂空山,面对着滚滚波涛,呆了一千六百九十多个寒暑。我们伟大的祖先在那么古远的年代,就能够用智慧灵巧的双手在这些崇山峻岭间镂刻出如此“尽镌琢之奇,极金臒之巧”的灿烂的文物,为祖国秀丽的河山增辉;然而,对于暴烈的黄水却一直奈何它不得,更不用说开发它和利用它。直到1952年,几个手舞锤子腰系罗盘的年轻人,秉承着一位巨人的意志,出现在人迹罕及鸟路才通的黄河上游的悬崖陡壁间。真是“慧眼识英雄”啊,他们一下子就看中了刘家峡!按照勘查人员的说法:这是一个河谷峡,落差大,坝高!混凝土工程少,发电容量大,工期快,发电成本低廉的理想的水电站址!经过了历时三年的多方面的勘察和周密的设计,于是,沉默了几千年的刘家峡开始了历史上第一个喧闹的春天。
你看哪!现在河水不再是在咆哮了,而是在欢乐的歌唱。这欢乐也感染着每一个看到刘家峡的明天的人。只要想到这些,人们的心弦就要急剧的跳荡:在太平洋的彼岸,在号称资本主义盟主的国土上,一个和刘家峡规模相仿佛的水电站,工期拖长到七、八年,十来年。而我们的刘家峡,自从去年8月第一把钢钎打进它的胸脯算起吧,只要再过一个春天,河水就会平地升高百多公尺。我们现在翘首仰望的这些山巅,即将变成可以晨昏漫步和席地垂钓的环湖堤岸。而现在的河床深处,将要有一座堂皇瑰丽的地下宫殿。这里的主人将是目前我国最大而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完全出自中国工人阶级之手的水轮发电机。我们现在脚下踏着这块土地就要成为西北电力蜘蛛网的中心,东起兰州,西迄酒泉,周围几百公里以内的每个角落,都可以感受到从这里辐射出去的光和热。兰州到包头间的万顷农田,将可以随着自己胃口的大小,畅饮着从这里流出去的甘露琼浆。而“炳灵寺前山如削”的记载将不再是正确的了,应该代之以“清波万顷人工湖,耀映庄严诸色相”。可以想见,每当春秋佳日,人们将可以摒除交通的不便,坐着游艇,荡起双桨,来欣赏这公元二百六十五年的雕刻、建筑和彩画的艺术结晶。
刘家峡啊!你不仅要以光辉的一页载入我国水力电站建设的史册,而对于繁荣炳灵寺文物的研究工作,你也会有独特的灿烂的篇章。


查看完整版本: [-- 刘家峡——黄河颈上一颗明珠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