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从服输到促进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59年03月 -> 从服输到促进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袁木 1959-03-31 00:00

从服输到促进

第4版()
专栏:

从服输到促进
新华社记者 袁木
许多有保守思想的人,在去年的大跃进中已低头服输。他们在新的一年中更决心快马加鞭,迎头赶上,加入到促进派的行列。我在陕西省渭南县城关人民公社听到的许多事例,都深刻地体现了我们伟大时代的这个重要特征。
“假诸葛”成了“赛诸葛”
中农王光法种了半辈子庄稼,不论锄、犁、耙、耱,样样都是一把好手。在村里,他自认为是“一个指头剥葱”的能人。就因为这个,往年社里用化学药粉治虫,他说“龙王尿都不沾,上那白面面管啥”;社里搞密植,他说“成心把苗挤死”;……他从心底拥护合作化和公社化,因为这给他带来了幸福生活。可是,人们谈到推广新耕作方法和新技术时,他总另有自己的看法:头年是因为“风调雨顺”,二年还是“风调雨顺”。慢慢的,村里人给他送了个“假诸葛”的绰号。
去年,他在大跃进中也有点跃跃欲试,党支部发现后,立刻鼓励他种了一亩四分玉米高产试验田。可是,他刚跨出第一步,又被老经验绊住了脚。别人深翻,他浅翻;别人密植,他暗暗留下一多半籽种。苗子出土就见了高低:别人的又稠又壮,他的又稀又瘦。他内心慌乱,又抹不下脸去请教别人。党支部及时发动一些青年社员帮他补苗、上粪、浇水;玉米抽穗时,又半说服半勉强地帮他搞了人工授粉。就这样,他去年一亩玉米收了一千六百多斤。这产量是王光法过去做梦也不敢想的。
事实教育了王光法。今年,在他那麦苗碧绿茁壮的一亩丰产地旁,竖起了一块又高又大的木牌,上面写道:深翻三尺,施底肥六十万斤,……坚决贯彻八字宪法,力争创造高产纪录。“作务人王光法”六个大字是用红笔写的,特别显眼。他没明没夜,风里雨里,简直被那一天一变的麦苗儿吸住了。他说:“咱现在敢想敢干,咱就一定能把仙果子摘下来!”
社员们兴奋地竞相传告:“假诸葛”今年真的要成为“赛诸葛”了。
老农赶青年
在去年那人人学先进赶先进的浪潮中,这里的一块棉田里,却出现了一块令人惊讶的大木牌:“我的经验用不清,不用别人把我教,棉花高产要实现!”瞧,“这是多大的口气!”
这位七十多岁的老汉就是李金芳。
李金芳老汉一辈子要强好胜,谁说他个好,他马上泡茶打酒,热情款待;要说他不行,他当下叫你下不来台。虽说这样,老汉真的见到别人的长处,佩服起来也是实心实意。去夏遭了连霉雨,他的棉桃沤的沤了,落的落了。有人劝他到邻村看看别人的棉花是咋个作务的,老汉一下子炸了:“老天不睁眼,哪里不一样。咱民国十八年务的几亩花,全渭南县数一。”村里人一个劲儿称赞邻村张秋香的棉花务的好,他心里也不免有些活动,瞅个机会,一个人悄悄去到秋香的地里。“嗨,多好多密的棉桃啊!”老汉不由得捻着胡须赞扬开了:“要是人人都把棉花务成这个样,咱国家的棉花还能用得清!”
看过秋香的棉花,老汉服啦。他今年又向队里要了五亩棉花地。虽然别人劝他不要种花,他怎么也不听。不过,他的老脾气也有些变了,“咱这老经验再学些年青人的新经验,今年还要同他们见个高低!”他自己画了几张画挂在家里,张张都是一个人驾青龙乘风飞驰,画上工整地写着四个大字:“力争上游”!
再不轻视妇女了
妇女是大跃进中突起的异军。刘俊彩的丈夫白恒才,不久前并不相信这一点。去年刘俊彩在薛俊秀妇女植棉组里务花,她们保证亩产籽棉三千斤,决心赶上全国植棉能手张秋香。白恒才不相信那吓人的指标能实现,更不相信自己的老婆和村里那伙妇女能成个啥事。从下种到收花,他压根儿没有问过一句。有一次,刘俊彩在组里连夜突击补苗,没给他做下晚饭,他就发作开了,走到村口冲着地里嚷道:“真见了鬼啦,咱村的妇女想当仙人哩,看他们能把个棉花务成仙花?”秋后,薛俊秀植棉组平均一亩地收了三千一百多斤籽花,真的一下子赶上了张秋香。有人再向白恒才提起去年那档子事,他的脸一下子就红到脖子根。
今年,常常可以听到白恒才拿着个喇叭筒在叫喊:“妇女们,乡亲们,下地啦,丰产地里等着浇水哩!”他今年当了生产小队长,管着二百来口人,说起话来常常都把妇女放在头里。


查看完整版本: [-- 从服输到促进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