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密植是花生丰产的中心环节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59年03月 -> 密植是花生丰产的中心环节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1959-03-31 00:00

密植是花生丰产的中心环节

第4版()
专栏:

密植是花生丰产的中心环节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花生是我国主要油料作物之一,解放后单位面积产量和总产量虽都逐年上升,但仍未能充分满足需要。1958年在大跃进的新形势下,花生虽然由于春旱的影响,限制了播种面积,甚至延迟了播期,但仍然获得空前未有的大丰收,单位面积产量约为1957年的138.5%,总产量约增加一倍左右。
突破了密度关是1958年花生得以大丰收的一个关键性的技术措施。过去习惯上都认为栽培花生要依靠多分枝,才能多开花多结果,当密度增加时势必要减少分枝数,相应的要减少开花部位,因此不提倡密植。这种说法,在土壤肥力较低的情况下有一定的道理,而人们对密植的观念却因此受到一定的影响。
实际上,密度的增产作用是随着施肥量和土壤水分的供应状况而消长的。根据1958年的丰产经验看来株数和产量的关系大体为十比一(十株花生结果一斤),这说明必需在一定密度基础上才可能创造高额丰产。为了达到丰产指标,必需有相适应的肥料和水分,才能保证植株更好的生长、结实。在大面积生产情况下,普通型丛生大花生每亩一万八千到二万五千株,珍珠豆型花生可略增,即可保证二千斤左右的产量。采用一尺上下的行距,三粒穴播或等距宽幅单粒点播(宽条播)均可,但条播有显著的增产作用。
最适当的栽培密度,应该在充分利用空间和土壤肥力的条件下,保证植株经济性状的最优良的生育状况,以取得最高的产量。因而花生丰产的中心问题,实际上就是以密植为中心的几个主要环节的配合问题。
1.分级选种,适期播种,浸种催芽,保证全苗、壮苗。
为了保证植株的合理分布,除了播种量和播种方式以外,如何保持苗齐苗旺是达到密植增产目标的必要手段。如果缺苗甚多,虽然播种时达到了密植的要求,实际上却不能达到密植增产的目的。为了苗齐苗旺,应注意留种用花生的收获、储存、晒果、剥壳和分级选种工作。同级种子(质量相同的种子)播种于同一地块中,生长势必大体相似,可以避免相互影响,这在高度密植情况下尤其重要。
花生发芽对于温度的要求较高,土温不足出苗每每延迟甚久,而且极不整齐。播种前进行浸种催芽,不但出苗早而且整齐一致。
早播可以延长生育期,这对于开花期分散的花生更为重要。最适当的播种期,应根据当地的气温、地势和土质来确定。华北区大体上以“立夏”前后为宜,小花生可略早些。
2.苗期控制水分,促进根系纵深发展;适期追肥浇水,可以促进多花早荚。
过去习惯把花生栽培在旱地上,加以管理粗放,一直产量很低。但事实证明,花生在灌溉情况下,很易于获得高产。浇水的次数应根据自然条件来确定,一般应在三次以上。第一次在苗后期圆棵阶段,正当花蕾大量分化时期,结合追肥浇水可促进花蕾的分化,增多开花数,并可促使开花整齐。以后可以根据降雨和土壤水分情况,结合追肥浇水;但应保证不使植株受旱,直至大部果针入土为止。
一般大花生一个荚果从开花到成熟约需五十到六十天,小花生略短些,所以在收获前两个月左右,应完成促进开花的一系列措施。这个时期,由于果针基本上已全部入土,加以气温逐渐降低,应适当的控制土壤水分,延长灌溉的间距,达到增加土温的目的。这时如灌水过多,不但会延迟荚果膨大充实的时间,还会增多瘪果率;而且由于湿度过大,对于已成熟的荚果也有不良的影响。
花生苗期生育缓慢,但根系的扩展很快,所以幼苗的抗旱性较强,同时在较为干旱的情况下更有利于根系向纵深发展。
3.增施基肥,多用磷钾肥,推行根瘤菌拌种。
过去人们错误地认为花生适于在瘠薄的土地上生长,不需施用大量肥料,尤其因为有根瘤菌的共生作用,更不适于施用氮肥。根据分析证明,花生对于肥料三要素的需要量很大。在一般生产条件下,假设干草与荚果的比例为一比一,则每千斤花生产量约需氮素五十五斤,磷素十斤,钾素三十斤。
根据1958年各地丰产经验,亩产花生一千到二千斤的,土杂肥的施用量不应少于二万斤,并应施入过磷酸钙二十到三十斤,草木灰三百到五百斤;还应在它的结实期中施用一部分迟效性肥料,以利荚果发育。1958年很多地区于花生生育期结合培土施入一部分土粪,对于促进荚果成熟与饱满有很大作用。花生的花芽分化很早,如果能在始花期前施用二十斤左右的硫酸铵或用速效性农家肥料分期追肥,对于促进开花、结实有极为显著的作用。为了保证根瘤菌的增产效果,应切实注意合理的使用方法。
花生对于钙质的要求很高,尤其在酸性土上施用石灰不但能中和土壤酸性,而且还能保证供应充分的钙质,促使荚果发育;如果缺乏钙质,就要产生空荚或瘪果。
4.深耕能促进根系发育,奠定稳固的生长基础。
花生产区的老农根据多年的经验,认为花生喜爱生土,不宜连作;但当连作时通过深翻,“客土”也可抵消因连作所产生的不良影响。这除了由于深翻、“客土”补充了前作花生所大量损耗了的养分以外,还创造了深厚松软的土层,有利于保水保肥,也更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
耕翻的深度,因各地土质的差异极大,除了高额丰产栽培可以根据需要的情况确定外,一般的沙壤或沙土,可根据人力条件深翻一到一尺半。
5.品种与栽培。
1958年花生丰产的范围很广,因而丰产品种也很复杂,有普通型丛生大花生或匍伏花生,也有珍珠豆型小花生。这些品种,在植物学形态上有显著的差异,结实部位亦不尽相同。因为各地群众根据多年来积累的经验,明确了品种的特性,在密度和田间管理的安排上能符合某一特殊品种生物学特性的要求,因而不论什么样的品种类型都有可能创造高额丰产。曾经有人说珍珠豆型小花生结实集中,适于密植,所以是一个丰产栽培类型。但结实分散的普通型丛生大花生,在人们的辛勤栽培下,去年也同样获得过高额丰产。这些事实,有力地摧毁了某些人的条件论。
品种类型与丰产关系不大,丰产与否的关键,在于根据品种的特性决定适当的密度和相应的田间管理方法。当然这不等于忽视或否定品种的丰产性状。1958年各地高额丰产中所应用的品种,都是经过多年选择、淘汰所保留的当地最优良农家种,例如福建南安大面积栽培的是“中流球”品种,湖北红安种的几乎全部均为红安直立花生。
根据这些情况,各地在1959年花生的大生产中,应着重从当地农家品种中选拔二至三个适于当地不同地区生长的品种,分别制定出相应的密度定额、施肥条件和管理方法,为1959年的花生大丰收作好准备工作。
6.保证田净、土松;进行摘心、培土,促进结荚。
加强花生栽培的田间管理工作,可以更好的发挥花生的生产潜力。过去在试验和群众经验中所肯定对增产有作用的摘心、培土等项措施,促进并保证了1958年大丰收;1958年的大丰收,反过来也更明确的肯定了这些技术措施的效果。
摘心:摘除花生的主茎,可以刺激多分枝和增多开花数;但因费工较多,除了一部分有习惯的地区以外,推广面积不大。但在高产、密植、多肥的情况下,又进一步丰富了这个措施的意义,还显示了它的显著的抑制徒长的作用。例如福建漳浦深土人民公社农冲中队的“倒种春”丰产田,由于密度大、肥力足、水分高、株丛生长纤弱;但在苗期经过摘心的,生长则较健壮。摘心后的株高约比不摘心的低五到十厘米,节间短,利于果针入土结实;同时还能促使多分枝,多开花。摘心的时间,最好在始花期前。
培土:在高额丰产情况下,植株的开花部位势必提高,为了帮助果针早日入土,培土有很大作用。但在高度密植的情况下,应考虑保持适当的行距,以利田间管理工作。


查看完整版本: [-- 密植是花生丰产的中心环节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